明宣宗朱瞻基,大明第5任皇帝,1425年5月至1435年1月在位。

他即位后改革政治机构,实行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历史上将明宣宗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大明历史#

短期来看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但其采取的守成之策,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对明太祖奠定、明成祖拓展的大明基业,开始转向战略收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明成祖时期疆域全图

特别是下面这三件事,是其战略转向的明显标志。对大明及至华夏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01.终止下西洋,退出世界舞台

明成祖时期,太监郑和作为著名航海家、外交家,1405年6月至1421年3月期间,奉命六下西洋。

郑和和平出使了36个国家,也有60多个国家的国王或使臣245次访问中国,中外联系交往频繁。#明朝人物#

郑和还以“朝贡贸易”形式,与西洋各国贸易,获得巨额利润。这也是明成祖“国用不绌”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

明仁宗1424年即位后,诏令下西洋的军队镇守南京,任命郑和为首位南京守备太监,终止了下西洋活动。

1425年明宣宗即位后,继续停罢下西洋之事。直至1430年才诏令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但在其中夹带了私货:自己即位几年了,西洋番国怎么没来朝贡?

“上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尚未朝贡,乃命和及中官王景弘等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
──《明通鉴》·纪二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下西洋

明宣宗此后便停罢下西洋活动。中断了中国与西洋各国的联系,丧失了大航海时代的海上优势,退出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对中国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02.从安南撤军,改变地区态势

1406年秋,安南黎季犛父子篡夺陈朝政权,不尊大明圣谕,复行欺骗之举,明成祖震怒,举兵80万讨伐。

1407年六月,大明军事平定安南,将其改名为交阯,设15府41州210县,置三司直接管辖。#重大事件#

由于朝廷政策安抚不够,加之太监马骐采办虐民,导致交阯叛乱不断。朝廷平叛时又用人不当,军事行动接连失利,黎利叛军不断壮大。

明宣宗没从施政、采办、民生等方面找原因,却把安南视为蛮夷之地、化外之民,一心想着放弃。

明宣宗首先做通了内阁杨士奇、杨荣工作。1426年明宣宗即位不久,便单独召见上述二人,表达要找寻陈氏后人,扶持其恢复立国的想法。并表示:

“三二年内,朕必行之。”
──《明通鉴》·纪十九

当时的阁臣蹇义、夏原吉等,对放弃交阯的想法,都明确表示反对:

“太宗皇帝平定此方,劳费多矣。二十年之功,弃于一旦,臣等以为非是。”
──《明通鉴》·纪十九

1427年春,明宣宗再次召集杨士奇、杨荣二人,举楚子讨伐陈国的例子,说蹇义、夏原吉“被一般见识所拘牵”。杨士奇二人迎合圣意,表态支持说:

“此盛德事,惟陛下断自圣心。”
──《明通鉴》·纪十九

杨士奇二人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明宣宗放弃安南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交阯布政司

1427年十一月,收到安南叛贼黎利的奏书后,明宣宗虽然知道有假,但想以此为借口停止用兵,仍召集群臣讨论。

讨论会上,虽然张辅、蹇义、夏原吉等文武重臣反对撤军,但杨士奇、杨荣二人因知道明宣宗内心想法而极力支持,明宣宗最终做出放弃交阯的决定

会后,明宣宗降敕,赦免叛军头目黎利之罪,召回交阯的大明三司官吏,所有大明兵民向北撤回。

在明宣宗主导牵引下,中国从此便失去了安南。大明撤军还助长了安南的盲目自信,安南不久便南下吞并占婆,进而改变地区态势,削弱了大明对缅甸、老挝、暹罗的影响与控制力。

03.收缩控制点,降低北防能力

中华民族历史上,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由于生活所需及机动战力,一直军事威胁农耕民族生存发展。

明太祖、明成祖在位期间,多次组织北伐,明成祖甚至率军亲征,目的就是削弱、解除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同时不断修缮和加固长城,并沿长城险要地带,设置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延绥)四镇,后又增设宁夏、甘肃、蓟州、山西(太原)、固原五镇,合称“九边”,增强北防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北边九镇

又在“九边”之外,设置大宁、开平、东胜等卫,以及一些重要驿站、隘口,用以拱卫沿边九镇。

明宣宗对蒙古实施消极防御,无原则地息事休兵、收缩防线,逐渐废弃“九边”之外的重要军事据点。

特别是1430年夏,由于蒙古部落数次侵犯开平,明宣宗便诏令将开平卫内迁至独石堡。《明通鉴》评论:

“自此蹙地三百里,尽失龙冈、滦河之险,而边地益虚矣。”#历史真相#
──《明通鉴》·纪二十

一下就放弃收缩了三百里,并失去诸多险峻要地。蒙古诸部借机整合,军事力量得以发展,盛世之中为后世子孙埋下隐患。20年不到即发生“土木之变”,蒙古太师额森率兵包围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木之变京师保卫战

历史不能重来,但是可以借鉴。如果明宣宗在守成同时,不做上面三件事,大明发展又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