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大明朝统治中国277年,传承延续12世16帝。统计16帝相关数据,其中4人死因不明,3人身患隐疾,11人寿命40岁以下,3人未活过30岁,平均寿命41.4岁。从各种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大明16帝情趣爱好、家族基因、生长环境对其寿命的影响。全文2378字,深度阅读需4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16帝画像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现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644年4月25日在北京煤山大树下自缢,大明朝正式覆亡。期间历经277年发展(这个时间存在争议,详情可参阅@大明朝持续时间多少年?),传承延续12世16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登基剧照

汇总大明16帝驾崩让位情况,发现其寿命普遍不长、死因复杂多样、身体多数欠佳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生,1398年6月24日病逝,享寿71岁。

2.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生,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1402年7月13日城破失踪、下落不明,时年25岁。

3.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生,1424年8月12日暴卒北征途中,享寿65岁。

4.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生,1425年5月29日暴卒从小肥胖、行动不便,享年47岁。

5.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生,1435年1月31日病逝,终年36岁。

6.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生,1464年2月23日病逝,终年37岁。

7.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生,1457年“夺门之变”被废,尔后被禁西苑,同年3月23日殁,死因不明,年仅29岁,没有葬入皇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宗朱祁钰,没有葬入皇陵

8.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生,1487年9月9日因悲伤过度病逝自幼口吃,享年40岁。

9.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7月30日生,1505年6月8日病逝,终年35岁。

10.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生,1520年南巡时落水生病,1521年4月20日病逝于豹房,年仅30岁。

11.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生,1567年1月23日病逝,享寿60岁。

12.明穆宗朱载垕,1537年3月4日生,1572年7月5日因纵欲过度病逝,终年36岁。

13.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生,1620年8月18日病逝,腿脚行走不便,享年57岁。

14.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生,1620年9月26日因病服食“红丸”而崩,终年39岁。

15.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生,1627年9月西苑游船戏耍落水生病,9月30日服用“仙药”而崩,年仅22岁。

16.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生,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当日煤山自缢而殁,终年3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思宗朱由检自缢

统计上述数据,大明16帝平均寿命41.4岁,11人寿命40岁以下,3人未活过30岁。寿命最长者是明太祖朱元璋,享寿71岁;寿命最短的为明熹宗朱由校,存年22岁。4人死因不明(朱棣、朱高炽、朱祁钰、朱常洛),3人身患隐疾(朱高炽、朱见深、朱翊钧),3人及冠而殁(朱祁钰、朱厚照、朱由校,均不满30岁),2人服用丹药而崩(朱常洛、朱由校),2人源自落水生病(朱厚照、朱由校),3人因为酒色过度(朱厚照、朱载垕、朱常洛),1人崩于征途(朱棣)、1人殁于自缢(朱由检)、1人下落不明(朱允炆)、1人没葬皇陵(朱祁钰),1人没编实录(朱由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熹宗朱由校,寿命最短,爱好木工

分析出现上述情况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传承制度

大明朝皇权传承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继承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原则执行。只要你是长子身份,不论身体如何、是否贤德,都会登基为帝。这就出现身体较差的皇帝,即位不久后“闪崩”。如明仁宗朱高炽,太子时就身体肥胖行动不便,多次被汉王朱高煦嘲笑,登基1年即龙驭宾天。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1月即因病驾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

二是积劳成疾

大明皇帝比较极端。如果是明君,那就特别勤劳。如明太祖朱元璋,每天批阅奏章到凌晨2点,史载他1385年9月14日至21日8天中,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明思宗朱由检也非常勤劳。如果是昏君,那就特别爱作。如明武宗朱厚照,一生尚武贪玩、嬉戏无度,《武宗实录》记载他“终日酣酗,其颠倒迷乱,实以此故。”长期酗酒导致身体极差,最后不慎落水一病而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凤店》中的朱厚照

三是家族遗传

学者研究发现,大明朝官员高寿较多,六七十岁随处可见,如严嵩活了87岁,很多阁臣是三朝甚至四朝元老。地方藩王不仅高寿,而且儿孙兴旺,庆成王子孙甚至上百。反观明成祖朱棣这脉,一方面人丁单薄,13位藩王无后;另一方面普遍短命,朱棣除次子朱高煦造反被杀,长子朱高炽活了47岁,第三子朱高燧活了46岁,第四子朱高爔幼年夭折,常宁公主活了22岁。朱棣可能患有心脑血管方面的遗传性疾病,导致这一脉寿命普遍不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画像

四是生长环境

专家研究认为,大明皇帝短寿不是偶然,重金属汞中毒是重要原因。近年在故宫地板、墙面发现大量朱砂,其中含汞这种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使人体器官受损,如同当今建筑材料中的甲醛、氡、苯、氨会导致白血病、癌症等绝症。大明皇帝凡在紫禁城生长办公的,寿命普遍不长,或者身体不好;反观朱元璋、朱棣、朱厚熜3人因在外生长、办公而寿命较长。大清皇帝中道光以前的因长期在圆明园、避暑山庄办公影响不大;而圆明园焚毁后只能在紫禁城生活的同治和光绪,健康寿命都急转直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禁城

五是自身原因

首先是服食丹药。大明佛道盛行,人们喜欢修仙问佛,皇帝爱好服食丹药。明世宗朱厚熜信奉道教,长期沉迷“炼丹吃药”;明光宗朱常洛因为服食“红丸”,即位1月而崩。明熹宗朱由校也因服食“仙药”早逝。其次是沉湎酒色。大明中期内阁完善,皇帝“垂拱而治”;宫中妃嫔相拥,身体渐被“掏空”。虽有珍肴御医,却也于事无补。再次是缺乏运动。大明以儒立国,皇室崇文而不尚武,皇帝熟读四书五经、深研书画技艺,缺乏基本锻炼,身体素质较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嬉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