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私信说,在体制内呆得快抑郁了,想出来干自媒体,问我有什么建议。

我想了想,回复道:你知道反诈老陈吗?先点进他的直播间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曾经的反诈老陈,一身警服,一脸正气,通过直播推广反诈知识,赢得了数百万粉丝的关注。

在“嘉年华打赏”事件后,老陈离开了体制,全身心投入直播事业。

刚开始,老陈的直播还是比较火的,毕竟影响力摆在那,粉丝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

但是,脱去警服后的老陈,热度终究难以维系,而他在某些直播的拙劣表现,更是让他的口碑急转直下。

起初老陈只是直播个人生活,对于带货颇为不屑,但后来他还是向现实妥协了。

毕竟,直播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变现,光表演不带货,已经没有了公职的老陈,不能仅靠情怀吃饭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我们终于看到了高举双臂带货的老陈,屏幕上方是寥寥千人的观众人数,下方则是粉丝的各种冷嘲热讽。

一名自带数百万粉丝的网红,离开体制尚且混成此番模样,普通人又能如何呢?

02

老陈的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下面举一个更常见的事例。

有一个领导过去在职时,当过乡镇书记、财政局长、副县长,最后官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当他掌管大权时,在县里一呼百应,很多人排着队来巴结他,一些干部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喘。

他自己每天也是春风得意,气宇轩昂,似乎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一转眼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不甘寂寞的他,回乡下搞起了种养,想着凭他的能力和人脉,在农业生产上大展拳脚。

要种果树,就要流转土地;要养鱼,就得挖鱼塘;要养鸡,就要和各色人等人打交道。

老领导认为,自己在本地官场深耕多年,找别人办点事、行一些方便并不是什么难事,殊不知,以前是别人求他,现在是他求别人了,哪有这么容易?

一次两次找人还行,次数多了,别人就有些厌烦了,包括他过去帮助和提携过的人。

可能觉得时过境迁,老领导离开了岗位,失去了权力,逐渐不怎么买他的账了。

老领导还爱热闹,喜欢往各种饭局里凑,基本上逢请必到,刚开始那两年,他的余威尚在,别人还奉他坐首席,对他毕恭毕敬。

但时间长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变得越来越随和,人们也慢慢不把他当回事了,甚至一些歪心眼的人还故意拿他开玩笑。

有一次,大家不怀好意地灌他喝酒,之后纷纷对他进行嘲讽,说你当过那么大的官,退了还不如我们,种这点东西有什么用,还不值一瓶酒的钱,等等。

听到这些话,老领导感觉很没面子,心里有气说不出来,但又拿他们没有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这两个例子,给那些想吃体制内“老本”的人提了个醒,不要盲目自信,曾经的风光,只是源于你的位置和权力,而不是因为你真的多么有本事。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匹马驮着佛像经过闹市,人们纷纷避让,并原地行礼,该马以为大家是在膜拜自己,于是飘了,在卸下佛像的返程途中,大摇大摆横穿闹市,这时,迎接它的却是一轮无情的鞭打。

这匹马或许并不明白,之前人们敬重的是它背上的佛像,一旦佛像不在了,它就是一个牲口而已,凭什么得到人们的尊敬?

而且,这些尊敬是有代价的,一旦你失去受尊敬的资本,某些人就会把当初抬你的手,化作踩你的脚,通过各种阴阳怪调、冷嘲热讽来羞辱你,把曾经在你身上失去的尊严找回来。

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权力的支撑和滋养,还是少抛头露面,少出现在人多的场合,留住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要是你还在体制内,最好安安稳稳呆着,别出去瞎折腾;如果你已经退休,也别想着发挥余热了,安安静静过小日子,平时有个三五知己喝酒钓鱼足矣,少钻进人堆里自取其辱。

当然,如果你是旷世奇才,离开体制更能施展抱负,那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