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斜前方坐着一位染着粉红色长发,穿着低胸长裙的女孩,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杯香槟,在这家灯光幽暗的酒吧里,遇到这样的女孩一点都不奇怪,而我奇怪的是怎么没人来跟她搭讪。
突然,她起身坐在我面前:
“听调酒师说,你第一次来,是吗?”
“是的,您是?”
“我是这家店的老板,刚才看你点了杯“夜生活”,又见你是一个人,所以想坐下来跟你聊聊,方便吗?”
我点点头,“请坐”。
她竟然是这家酒吧的老板,我忍不住问:“你为什么开这家店呀?酒吧不是男人开得多吗,而且你一点也不像开酒吧的。”
她笑了笑说:“为什么女孩子就不能开酒吧呢,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不分男女的……”
是啊,她说的话我无力反驳,我总是这样,或者说大多数人都是一样,总是按照一种所谓的“正确的准则”去评判别人,按照世俗的观念去给别人定性。然后将这种表象与人品挂钩,又将人品与行为挂钩。
喝酒、染发、逛酒吧的女孩就一定不是好女孩吗?事实上真的不是这样。聊得多了,我发现这个酒吧老板是个很纯粹又勇敢的女孩,敢爱敢恨,敢想敢做。
我越了解她,越对自己曾经对她的误解而感到羞愧。她完全可以去做世俗眼里的乖乖女,但是她拒绝顺从,而是去做自己。
这让我想到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书中主人公默尔索,也是因为自己不伪装,不掩饰的生活状态,被“道德”之人以“道德”之名,判处了斩首。
这样的审判过于严重,这样的逻辑也确实荒诞。而我们不是也总是在做这种荒唐的事情?总是因别人的表象而随意批判他人吗?
01 拥有多“标签”的加缪
不得不说,加缪真的是一位天才,他在年仅27岁的时候就能够写出《局外人》这部哲理小说。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成为了畅销作品,而且书中的文字成熟、冷静让读者绝对想象不到,竟然是一个年轻人写出来的文字,可以说他“出道即巅峰”。
迄今为止,极少有作家在文学界和哲学界同时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加缪则是其中之一。
在加缪身上你会发现有许多的“标签”,他不光是“天才少年”,他44岁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得者”。
他是“存在主义”、“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自己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但是他的文学作品却对后来的存在主义文学影响非常之大。
另外,加缪是真正的“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的人。他堪称作家界“颜值天花板”,因为帅气,还曾被邀请去出演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他甚至当过杂志模特。
帅气的男人总是逃不了和女人的纠葛,其实加缪也算一个“渣男”,据说他在21岁就结婚了,有过两次婚姻,情人无数,而他在发生意外的时候,也是在和妻子分居准备离婚的时候。
多才又帅气的加缪在47岁的时候“英年早逝”,估计也是最早死的诺贝尔获得者吧。
02.《局外人》讲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不是看了加缪的《局外人》,我想我还不会对自己这种“偏见”有所反思。
我以前是一听“哲学”就头大的人,从来不会碰哲学书籍。
其实加缪的这本哲学小说,并不难读,《局外人》全书很短,只分为两个部分,大概不到2个小时就可以读完。
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讲了默尔索母亲的离世,他去送葬,而整个过程,默尔索表现的近似冷血,他没有开馆见母亲最后一面,葬礼上也没有掉一滴眼泪。
他在母亲葬礼后的第一天就和女朋友看喜剧电影,寻欢作乐。
默尔索只有描述生活的能力,没有改变生活的想法,更没有放弃生活的理由。
他的人生就像流水账一样,一页一页地翻,一天一天地过。但是这一切都被一声枪响改变了。
默尔索枪杀了自己朋友的仇人,而他们两人之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仇恨,只因那天中午太阳太过炎热,默尔索急需发泄。
第二部分讲述了默尔索在监狱接受审判的日子,在审判的过程中,所有证人的证词都对他非常不利。
他将年迈的老母亲送去养老院,他不孝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掉一滴泪,还点了咖啡来喝,他太冷血;他在母亲去世的第一天就去看喜剧电影,他没人性。。。。。。
总之,默尔索平常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在法庭上变成了变态杀人狂魔残酷的冷静。法律和道德就这样来回地撕扯默尔索。
检察官在法庭上大声斥责默尔索,他在精神上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行动上杀死了一个男人。于是,默尔索被判处了死刑。
但是检察官在审判过程中,没有一点是围绕着这个开枪的事件去说的,而那些与枪击全无关系的事件,却成为评判他故意杀人的证据。
03.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就意味着强大
本书开篇第一句就成为了经典,“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按照生活常识,一个人的母亲死了,会是什么状态?毫无疑问,是悲痛的。但是对默尔索来讲,母亲什么时候死的,昨天还是今天,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如此客观地描述,仿佛死去的不是自己至亲的母亲,而是一个陌生人,和自己毫不相干。
默尔索为什么这样对待母亲,难道他不爱他的母亲吗?
并不是的。
默尔索之所以把母亲送到养老院,是因为他没有钱,而且送到养老院,母亲可以和更多同龄的人去交流,甚至重新交到朋友,这对她来说并不坏。
默尔索之所以不想开棺看母亲最后一眼,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死亡,他认为40岁死和70岁死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他也已经幻想过母亲死后的情景。
默尔索之所以在母亲去世后,并不难过,是因为他明白,当生命行将消逝时,妈妈会感到解脱,并准备好把一切从头来过,没有人有权利为她哭泣。
是啊,生、老、病、死不过是人之常情,亲人已经走了,哭不过是给活人看的。
加缪说《局外人》后记中说道:“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因为他们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规则,从这个角度上,他们是社会的局外人。
默尔索清醒地看到了社会的潜规则,他选择了不遵守这个游戏规则,拒绝附和虚假的套路,选择成为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异类。
默尔索以这样的方式抵抗既定的游戏规则,他拒绝撒谎,拒绝表现。
而我们为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我们每天都在撒谎。
难道我们在称赞别人的时候,没有一点点的夸张?难道我们难过哭泣的时候,没有一点点想要博得别人同情的心理?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加缪如此,默尔索也是。
04. 荒谬世界,做一个活在当下的“局外人”
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它很荒诞,但又很真实。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别人评判着,也无时无刻不评判着他人。
就像我,年龄大不结婚就会被家人催,说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还挑三挑四。
就像我的朋友,结婚后没多久就离婚,她就被人说是一个不会持家,不好好过日子的女人。
就像开篇那个开酒吧的女孩,同样总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评判着。
我们被人评判得还少吗?那为何我们还总是和别人一样,评判着别人呢?其实,真正看懂加缪的《局外人》,你会感受到一场如梦初醒的醒悟,一次自己对自己的洗礼。
荒诞的生活下,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继续未来的生活?
现在很流行一种“丧”文化,一种躺平文化,我们喜欢说“无所谓”、“随便”、“你定吧”。
其实荒诞并不意味着消极懈怠,并不是你不去奋斗的借口。
默尔索看似消极,却是真真正正活在当下的人,他虽不是英雄,但是他拒绝谎言,以最真实的自己存在着。
书中默尔索那位养狗的邻居,他是人们眼中的“好人”、“正常人”。但是他却总是活在过去,鄙视当下。当他的狗在身旁的时候,总是打骂它,而狗走丢了后又总是想念它。
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里说,“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杨绛先生在《围城》的扉页写下,“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活在当下,它难道不香吗?
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真正投入是什么时候?当时的自己是怎样一种状态?
当我们以一种所谓旁观者清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以吃瓜群众的心态去看似理性的评论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这荒诞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被荒诞所俘虏了。
加缪说过:“诞生到一个荒谬的世界,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如何反抗,如何获得自由?
当你意识到生活的本质,还能继续热爱生活,认真生活,不顺从与荒诞,你就是英雄,你就是自由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