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汉三国时期

1东汉画像

画像砖是川博的一大特色,量大类全,让我大开眼界。

画像砖是墓葬的建筑构件,砌在砖室墓的墙壁上。一般甬道墓门处有“阙”画像砖,画面内容为汉阙,墓室墙壁上嵌砌多块画像砖,内容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像砖均为模制,不同墓葬中会出土画面一样的砖,如弋射收获画像砖,前后出土了六七块。有的砖上原来有彩绘,只是日久脱落,仅留下模印出的线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的画像砖主要出于成都、广汉、彭山三地,各有特色,其使用年代从东汉中期到南北朝,东汉时期最为兴盛。

砖上图像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场景。按内容可分为四类: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鬼祥瑞、装饰花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就川博所藏画像砖,介绍一些画面内容。

①羊尊酒肆画像砖

展示了酒肆买卖的场景,案内的人一手持量器,一手将盛好的酒器递出,右下一人推着独轮车,车里是一件盛酒用的羊尊,这样的羊尊并无实物出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酿酒画像砖

巴蜀水源充沛,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酿制谷物酒,画面中一挽袖女子似乎在把酒曲放入大釜中。酒曲使米中的淀粉糖化,再经过酵母作用产生酒精,酒曲是粮食酿酒的精华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车马过桥画像砖

画面上有一座木桥,桥的两侧有栏杆,下面有四排支柱,每排四根柱子,整齐均匀,符合透视原理,从中可以看出汉代的桥梁建筑技术已经很发达。桥上奔驰的是两马拉的轺yáo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④辎车、斧车、轺yáo车

辎车,是运输用的带帷盖的大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斧车,是仪仗的前导车辆,古代车辆制度“县令以上郡守及两千石加导斧车”,车中立一长柄斧钺的就是这种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轺yáo车,又称“轻车”,东汉《释名》说:“轺车,轺,遥也,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为四面无遮挡,带有伞盖的马车,是官吏出行的轻便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⑤制盐画像砖

川博的这件画面并不清楚,看题板可知,四川产井盐,画面左下角是盐井,上搭两层高架,架上有辘轳绳索,人在拉绳,汲取卤水,然后通过卤槽导入五个釜中,有人点火烧灶以煮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⑥七盘舞画像砖

左边是叠案柔术表演,把几案一层层垒起,越高越不易平衡,而表演者双手支撑倒立,曲身如环,如雨后彩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边是“弄丸”俳优,“弄丸”也称“跳丸”或“飞丸”,双手配合使多个丸在空中飞舞。这两种杂技表演现代仍可以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一人在表演“盘鼓舞”,盘鼓舞汉代流行,舞蹈时放置数个盘和鼓在地上,(七个盘居多,又称“七盘舞”)舞者身形灵动,在盘和鼓上跳跃舞动,以足击鼓发声,又要在盘上舞蹈,可以想象其舞技的高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⑦西王母画像砖

汉代西王母信仰盛行,她地位尊崇,代表着富贵长生,是吉祥永寿之神。《史记》中记载了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乐之忘归。”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等典籍多有记载。汉代铜镜中也有专门的西王母题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面中西王母端坐在有华盖的龙虎座上,头戴一种叫“胜”的帝王冠冕,这是典型的四川西王母的造型。右边是九尾狐,九尾狐见于《山海经》,是青丘瑞兽。下面是玉兔,持灵芝草,中间是直立舞蹈的蟾蜍,左边是持戟的大行伯、三青鸟(西王母的使者),还有跪拜者,他可能是来求药或祈福的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⑧讲经画像砖

汉代私学兴盛,画面反映了讲经授课的场景。左端为经师,坐在榻上,上部设立遮挡灰尘的“承尘”,弟子六人跪坐于席,最右边一弟子腰挂书刀,是用来刮削竹木片的改错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都是宽袖长服,头戴“进贤冠”《后汉书∙舆服志》中说:“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专门从远方采石修建校舍,所办学名“石室”,就是现代成都石室中学所在地。蜀中才子,眉山苏轼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像砖是第一手的图像资料,这些图画形象穿越时光而来,直观地呈现了古人的生活百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号有免费红包封面功能,试着玩一下,可点击下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