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美酒的国度。

无酒不成席,酒是待人接客的首选,因为它承载着最深最浓的情谊。古往今来,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承载文学创作的催化剂和人际交往的社交功能。

要不然宋代词人晏殊怎么会写出“一曲新词酒一杯”的千古名句呢?要不然李白怎么会对着知交写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会饮名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酒桌是交往的主要场所之一,和陌生人坐在同一个酒桌上,几杯酒一碰,对上脾气就可能成为朋友,所以酒桌上有“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知交”之说。

此时,不管这杯酒出自何方,因何而名,他都有同一个名字——“知交酒”。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之一,酒的历史比茶还长。

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就已经有了酿酒的历史了。夏朝初年,仪狄用桑叶包饭酿成“酒”献给夏禹。

《说文解字》记载:“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所以,在中国,酒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杜康”。曹操的名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在饮酒时写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酒的象形文字,至周朝,我国的酿酒技术就已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古典文献《札记》与《周礼》中,就对当时的酿酒过程、酿酒工艺,酿酒方法都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述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唐代时流传下来的《酒经》中说:“王绩追述焦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许多事物都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可中国的美酒与酒文化却代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赤水河亘古不变的浪花见证下,赤水河和贵州传承百年的酿酒工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接力棒传承。

智慧聪颖的贵州人用勤劳的双手为世人捧出的知交酒,无疑是与知交之情相得益彰的美酒,也将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绚丽一笔。

知交酒选用优质红缨子糯高粱、小麦、水为原料,秉承纯粮固态发酵传统工艺潜心酿造,堪称匠心之作,贵州酒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交酒精选不同年份的窖藏老酒和优质基酒,经白酒酿造专家团队倾心打造而成,具有酱香突出、醇和丰满、细腻体净、后味绵长、空杯留香持久和本品固有的风格。

知交酒的酒体细腻度非常高,酒体十分纯净,饮上一杯,口齿留香,让人沉浸其中,那是味蕾的极致享受。

知交酒的香气浓郁度非常高,散发出混合着浓郁的麦香、高粱香和酱香,在开瓶后不久,就可以感受到其馥郁芬芳的香气层次感,让人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诗酒联袂

中国式诗酒联袂

中国的诗歌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距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无数的杰出诗人,创造出了难以数计的优美诗篇,可谓名家辈出,名作纷呈。

因此,中国在世界上也享有“诗的国度”之美誉,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光荣与骄傲。

在中国,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一桩美谈,也是千秋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诗与酒的联袂,更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可以说,在古代中国,许多优美的诗篇,都是中国酒文化的产物。诗酒之缘,在唐诗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诗中有数量众多的饮酒诗和咏酒诗,唐代诗人普遍具有非常浓厚的诗酒情结。在唐代,饮酒赋诗是文人普遍的生活方式。酒,不仅是失意诗人的浇愁剂,也是诗人创作灵感的诱发剂。

唐代诗人钟情于酒,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们不仅饮酒,甚至连昵称也离不开酒的影子,王绩自称“五斗先生”,李白被誉为“酒仙”,元结设置昵称“醉民”,白居易用“醉吟先生”标注昵称,皮日休自号“醉士”。

唐代有许多诗歌都是在歌席、酒筵上所作,或是知交间欢饮酬唱、一人独酌沉吟中写成的。美酒激发了诗兴和诗人的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的一杯知交酒

李白的一杯知交酒

唐代诗人李白把诗的灵感和酒的神韵融合到了极致:赋诗赋出了酒趣,饮酒饮出了诗情。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盛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描摹人物饮酒的传神之笔,生动地道出了李白与酒和诗的关系,写出了李白饮酒的疏狂与洒脱,才华的富瞻与横溢,性情的豪爽与傲岸。

李白,品味着诗酒山水文化的奥秘,更加淋漓尽致地发展了这种诗酒情缘。

李白以诗酒结交知己,以诗酒排忧解愁,以诗酒纵享人生,在诗酒中忘情,在诗酒中陶醉,在诗与酒的联袂中与知交相逢、相遇、相知,在诗与酒的联袂中谱写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借着手中一壶酒, 就能超脱于现实世界,酣醉之中,诗兴勃发,浮想联翩, 以至能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把酒言欢,创作出想象丰富、 意象活泼的作品。

如果李白穿越到现代,一定会为知交酒代言。

李白一定还会和他的知己与友人泛舟湖上,一起把酒言欢,一起赏月喝酒,一定还会写下: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当李白在他乡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面对老友的盛情款待,他一定会和老友共饮“知交”酒,他会将所有的情感和才华汇聚笔端,还会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因为摆在李白面前的佳酿美酒,色泽清冽,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它个一醉方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知交。

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对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见一斑。

古有“酒逢知己千杯少”,当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时,李白一定还会写下“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一切尽在不言中,都在一杯知交酒中了。

李白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所以他的知交遍天下。

连酿酒的打工人都成了他的朋友。当城内一个姓纪的酿酒老翁去世后,李白赋诗致哀“纪叟黄泉下,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诗写得沉痛哀婉,知己之情却早已跃然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越到现代的李白,一定会故地重游,一切会从时光胶囊中将他往日与知己纵酒欢愉的记忆碎片一一重拾。

记忆是一帧照片,一帧发黄褪色的老照片,照片里的知己脸上,笑容是永久不变的。

当李白走在城市的街头时,他一定会重温一千三百多年前和贺知章在长安的酒肆里“金龟换酒”的美好往事。

李白也许会已经忘记了,当年他与贺知章一起喝的那一杯酒的名字,但李白更愿意相信它的名字叫“知交酒”。

所有这些美好的过往,李白都曾经拥有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失去知交的悲伤之情,李白也寄托于酒,面对知交不能与知交把酒言欢的失落,他还会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那首诗来。

李白饮酒,不但解愁,还是他内心情感的宣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饮酒,是酣畅淋漓、倾山倒海式的豪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忧愁时,诗人李白更是要借酒消愁,明知道“举杯消愁愁更愁”,但还是“愁来饮酒二千石”,至少在醉酒的过程中是解千愁的,酩酊大醉后就可以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了。

有时,三杯浊酒已不能压住李白内心的悲慨,他只有“忽然高咏涕泗涟”;甚至一想到壮志未酬,就泪满衣,只能“黄金买醉未能归”,独自去伤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话诗词

小话诗词

一杯知交酒,或清冽,或温醇,到了诗中,都能把他的感情进行发酵,使喜愈喜,悲愈悲,愁愈愁,读起来自然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李白的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二者的浑融才使他描绘诗情酒意的全景图画成为可能,李白有知交,李白的酒中有知交,李白的诗中也有知交,人、酒、诗三者,也在李白的笔下完美交融的结合成为可能。

李白的诗想象丰富,雄奇豪放的诗风,如同一杯知交酒一般,越品味越浓,越尝情越真。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李白这个人,酒入豪肠,有三分啸成剑气,余下七分酿成了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一言以蔽之,李白的一杯“知交酒”催生出的传唱千年的饮酒诗篇,把中国酒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