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今说”公众号已经开通了投票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莫瑶文化

新媒体团队,专注于挖掘、提炼江浙本土文化。腾讯官方认证科普媒体。

前言、

几年前,媒体新闻铺天盖地地宣传农历十二月廿三号是"小年"。不过,这并不符合江南的传统民俗。

不单是因为江南人没有“小年”这个说法,更遑论在农历廿三号要过“小年”了。在农历廿三号祝江南人“小年快乐”,是会引起错愕的。

其实,农历十二月廿三号的“小年”一称,是北方风俗。媒体新闻站在“北方本位”,而没有注意到很多和北方风俗不同的地区。

一、

首先,江南大部分地区在传统上并没有“小年”这种说法。

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杭州一带,会把农历十二月廿九的晚上称作“小年夜”,请注意,是”小-年夜“而不是”小年-夜“,被修饰词是"年夜"。小年夜和大年夜(除夕)相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版图叠合后的“江南”

然而,近年以来,媒体上又多了一个新词——“南方小年”。事实上,这种发明的问题在于:忽略了南方、北方文化的非对称性。

摘要:南北不对称

北方如北京节日不对称南方如上海(大)年夜有 无(小)年夜有 有(大)年有 有小年

北方如北京习俗不对称南方如上海

一般要看,

过年仪式

春晚

可以看,

非过节必须

城里不用,

村里需要

饺子

家常菜,

非过节必须

北方如北京地名不对称南方如上海常见 有有 常见胡同

2022年春晚收视率各省排行地图(独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春晚收视率各省排行地图(独家)

南北节日的非对称型

关于“小年夜”的日子,网上出现了纷繁复杂的表述,令人一度怀疑人生:

①小年夜和大年夜是两个不同的日子,小年夜一般是指小年的晚上,而大年夜一般就是指除夕。

②北方地区小年是农历廿三,南方地区小年是农历廿四,江浙地区小年是农历廿九

③小年夜是小年这天,北方一般是腊月廿三小年夜,南方则是腊月廿四小年夜。而大年夜是除夕这天,除夕一般是大年三十,有的时候只有腊月廿九。不过江浙沪地区会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夜的前一天称为小年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都是网络上真实存在的错误描述,而且还是比较流行的,甚至出现在百度百科。而在笔者看来,都是以讹传讹,习非成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简中的百科或问答平台,往往得不到有价值的、正确的信息。

二、

那么,江南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有没有什么活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祭灶果

有。

吴越民系传统上在腊月的廿三/廿四 (吴越民系大部分地区都是廿四“祭灶神”,宁波、绍兴、萧山一带是廿三),会有祭灶、送灶王的风俗。一般不会称为小年,而直接叫廿三,廿四,或廿四夜。因为民间传说廿四是灶王升天,要打扫厨房。等到过了年再把灶神接转来。还有会购置祭灶馃,意思是希望灶王回去后嘴甜,美言几句,保佑来年家庭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农村也比较敬重灶王爷,只是不过“小年”而已

虽说灶神是民间传说,不过其实祭灶神早已淡化为一种民间风俗,打扫了厨房以便新年能干干净净地做饭,也蕴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处是江南?

吴语君收集了一些网友的习俗,列在下面。

【上海、苏州府】:称为廿四夜,吃团子。上海金山枫泾有廿四夜圆团廿五夜饭的说法。苏州吴江区还要吃松糕。

【常州府-无锡】:无锡乡下廿四要在野外烧茅草。(提供:任叶晴)

【南通州-吕四(通东)】:廿四。

【江宁府高淳】:廿四祭灶。

【常州府】:廿四送灶。常州童谣:“廿四夜个团子、廿五夜个饭,廿六廿七烧泡饭,廿八廿九肉汤饭,三十夜个馄饨吃了就滚蛋,大年初一个圆团只能瞭瞭眼”。(提供:掌上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官方文书中的“江南”

【常州府-溧阳】:廿三团子廿四饭。

【海门厅-启海】:廿三,要吃赤豆饭和茨菰炒菜头。(提供:Joseph 崔成)

【湖州府、杭州府-余杭大部】:称为腊月廿三,祭灶神,还要烧南瓜糯米饭,吃了这饭就大一岁了。灶神吃了糯米饭,就不会到天上说主人家的坏话了。(提供:阿卷)

【嘉兴府】:廿四,红豆糯米饭。(经常有朋友表示启海文化和嘉兴文化有很多迷之相似点,从这个赤豆饭来看,也许有什么联系)

【嘉兴府-桐乡】:农村廿三祭灶、吃赤豆糯米饭。

【嘉兴府-嘉善】:称廿四夜,吃汤团。

【绍兴府、宁波府(含舟山)】: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吃祭灶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兴-柯桥古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志反映了江南地区宁波祭灶时间的变化

【台州府】:廿四扫除,廿五做豆腐,廿七八做馒头干。

【金华府-兰溪】:兰溪部分地区小年夜是廿五夜的。兰溪在小年夜要祭灶,然后把神像用火点燃,寓意灶神上天呈好事去了,在这一天吃汤圆,普通兰溪汤圆是咸的,但是祭灶的却是甜的,寓意让灶王爷口甜蜜蜜,上天只说甜蜜之事。(提供:證上道人)

【皖南吴语地区】:廿三、廿四送灶。

【温州府】:廿四夜,早一天各家各户要举行“掸新”。在竹竿上扎扫帚或鸡毛掸子将室内外梁上,天花板的灰尘与蛛丝掸净扫光,同时把家里擦得窗明几净。吃芝麻糖、糖糕、柑橘、芋头、荸荠。(提供:百度贴吧用户romansa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文化分区地图

非对称性造成了话语权的真空区,在现在自媒体野蛮生长的乱象下,以至于北方人以为吴越人在农历廿四过“小年夜”,以为南方人冬至都要阖家吃饺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央视春晚公益短片《筷子篇》截图

往大了说,日常语言中的“坑”无处不在。记得2015年春晚中的公益短片《筷子篇》,让一位上海母亲用地道的吴语上海话说“中国人都会用筷子的”,让不少人不舒服。当事人后来澄清了事后也认为这句话不妥。但恐怕直到现在仍然有些人不明白这句话不对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作者:神样胡桃,来自公众号“两个岛主的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