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日,中南海的厨师照往常一样按着定好的食谱做完了菜。

分别是椰子鸡汤,鱼头汤,红菜牛肉汤,还有武昌鱼汤。

食材被熬得烂熟,完全融入了汤中,又将其抬进毛主席的病房,等他醒了就能吃了。

房内,毛泽东静静地躺在,双目紧闭,鼻子上还插着呼吸管。

旁边的菜缓缓地冒着热气,一点点地变冷。

等了好久,那几道菜都被反反复复地热了四遍,毛主席却始终没有苏醒的迹象。

当天下午7点,突然病房内的血压器“滴滴滴”发出急促的响声,而毛泽东也终于睁开了眼睛,眼睛耷拉着看向床边的人,缓缓地说道:“我很难受,把医生叫进来吧”。

得到指示的医生赶紧冲进病房,开始奋力抢救。

在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抢救后,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再也没有复苏,这位开创了新中国的伟大缔造者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甚至都没能吃上最后一口饭。

抗战年代的饮食

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故居,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腌菜坛子。

据悉这是当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用来做酸菜、马齿苋这些腌菜时使用的器具,这些腌菜是湖南特有的坛子菜。

那时候穷,为了能够让家里一年四季都吃上菜,就将新鲜的蔬菜放到坛子里腌制来延长保质期,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毛主席就是靠着这些腌菜长大的。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也爱吃辣子,霉豆腐这些,但是抗战年代条件简陋,行军打仗时,连续两三天都吃不到一口饭。

军中的口粮大多都是小米,冻土豆,硬邦邦的大饼这些容易保存的干粮,对红军来说都是难能可贵了,更别提腌菜这种制作耗时,难以携带的东西了。

只有马齿苋这种野菜,生命力极为旺盛,不管是在荒芜的黄土高坡,还是草地边沟渠旁,总能看到它的身影。

简简单单的清煮,就是一道菜,毛泽东极为爱吃,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马齿苋不仅给毛主席的口腹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也慰藉了他的思乡之情。

后面新中国成立了,毛泽东搬进了中南海,仍旧对马齿苋念念不忘,多次跟厨师说想吃。

当时中南海的厨师对此感到不安,害怕马齿苋是什么有毒上瘾的野菜,还特地采了一些去化验室检查。

又去翻阅关于植物的书籍发现上面说:马齿苋,既可食,也可做药,化验结果也显示没有问题。

于是马齿苋从抗战路上跟随着毛主席进入了中南海,此后经常出现在菜谱上。

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中保存着毛泽东生前的完整食谱,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日常饮食规律。

每道菜的量都不大,都是固定每餐四菜一汤的形式,如果要招待客人的话,顶多再添一两个菜——虽说四菜一汤听起来很丰盛,但大多是便宜的素菜,而且更不可能有浪费。

还会额外加两到三碟小菜,像炒辣子,豆豉是必不可少的菜色,因为毛主席是湖南人,湖南人都是无辣不欢的。

在食谱小菜那一栏里总是写着“炒苦瓜”和“炒辣子”这两道菜,据某次统计,三个月内,毛主席就点了21次炒苦瓜,31次炒辣子。

他经常吃扁豆,空心菜,大白菜,菠菜之类的素菜,虽然素菜是饭桌上的常客,但也并不代表毛泽东不喜欢吃肉菜,他十分钟爱红烧肉,清蒸武昌鱼,砂锅鱼头之类的荤菜。

红烧肉用大锅柴火炖得软烂入味,色香味俱全,毛主席每次都食指大动,能下好几碗白米饭。

但是只有一点,他不喜欢吃酱油

当时,程汝明刚被调到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做饭,听说毛主席喜欢吃红烧肉,还特意烧了一道红烧肉。

但是当餐盘被收回来时,其他菜都吃得干干净净,除了那盘红烧肉被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

程汝明夹了一筷子来吃,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啊,与以往烧得一样好。

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壮着胆子请求见毛主席,询问为什么这道菜会被退回来。

毛泽东笑眯眯地看着他,解释道:“我不爱吃酱油,所以菜里也从来不加酱油。”

程汝明顿时头皮发麻,心里不断骂自己:我怎么这么蠢,都没提前问问主席有什么忌口的。

毛泽东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和蔼地说:“你是新来的吧,辛苦你做了一桌子好菜,下次记得别放酱油就行了。”

后来,程汝明炒红烧肉时,就用冰糖炒出色来代替酱油,烧出的肉得到了毛主席的极大的赞赏。

但是他仍旧对毛主席不吃酱油一事感到不解,还特地去向专列上一个名叫刘耀方服务员打听。

小刘一下被勾起了好奇心,在一次收盘子的时候,鼓起勇气问毛泽东:“主席,您为什么不吃酱油啊?”

毛泽东细细地说道:“我原来是吃的,我家之前还是开酱油作坊哩,院子里摆着很多酱油缸。

但是有一次我去帮忙搅缸的时候,一打开盖子,就看到蛆虫密密麻麻地浮在表面,把我恶心的,所以从此对酱油产生了厌烦心理。”

这个谜团才彻底被解开。

“毛主席很爱吃鱼,尤其偏爱砂锅鱼头,也不大忌讳,毕竟鱼头便宜嘛。我常常都选两三斤重的鱼头,加点豆腐,菜心,小火慢煮,然后将骨头挑干净了端上去。”

这是程汝明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的话,作为中南海的老厨师,他对毛主席的食谱颇有心得。

还有,程汝明烧的清蒸武昌鱼也很合毛泽东的胃口,就是将鱼和紫苏叶放在一起,加点料酒,姜蒜之类的调味料清蒸。

这是湖南人钟爱的一种做法,紫苏多生于湘西,有着去腥提香的效果。

烧出来的鱼清淡不失鲜美,营养丰富,毛泽东有一次吃高兴了,还专门提笔写道“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

毛泽东吃上一段时间的中餐,就会点几道西餐,他对西餐的做法感到十分新鲜好奇,例如咖喱大虾,生菜大虾,烤青菜鱼,吉士百烤鱼,奶油汤等菜式。

他对中西餐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有一次,跟营养师徐涛闲聊时,谈起了中西餐的区别,他说:“我觉得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着重要贡献的,一样是中医,一样就是中餐。

中国地大物博,菜品种类也丰富,偏爱素一点,但又不是全吃素。

西餐油脂多,脂肪含量也高,所以他们得心脏病的人也比中国多。

可见中餐搭配还是十分合理的,在对身体健康这方面来说比西方强。”

毛主席还十分热衷于种菜,在中南海办公的那段时间,他闲下来就喜欢在园子里和草地的边边角角,栽上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时不时地给它们浇浇水。

种的都是苦瓜,辣椒,西红柿这种常吃的蔬菜。

当时的园工说:“其实一开始园子里都种的花草,但是主席叫我们全部拔了。

因为他说:种那么多花不实用啊,还浪费肥料。拿来种菜好啊,还能炒来吃。”

种好的菜摘下来炒给毛主席吃,他都会很开心,因为毛泽东一向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连他喜欢吃的小虾都是中南海湖里的,警卫员自己做了几个捕捞箱,放点饲料在里面,然后沉到湖底。

等第二天捞上来时,就能收获一碗虾,毛泽东爱吃得不得了。

从《毛泽东食用蔬菜和副食品的记录》就能看出他吃的食物来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生产的,一类是厨师采购的。

如果采购的菜多了怎么办呢?

一般都是交给供应处解决,如果工作人员需要也可以买下,或者是卖给食堂。

例如肥肉榨油时剩下的油渣,做鱼头汤剩下的鱼身,都按照上述要求来处理,还要详细记录下去向,购买食材的费用全部计入毛泽东名下。

可谓是极其精细的安排,也能反映出毛泽东在生活中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同时也按照要求去约束身边的人。

毛泽东对自己的生日菜谱有着一定的坚持,反对一切铺张浪费。

在抗战年代,他就对生日庆典十分反感,说:“生日庆典又不会让人长寿,所以没必要搞这种华而不实的形式。”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也坚持着这一点,生日那天总是普普通通地过。

1958年,他的生日食谱是这样写的:主菜是:“炒大白菜,炒豆角,烧鸡,萝卜丝炖鲫鱼”,辅菜是:“烧腊肉,炒腌菜”,主食是:“米饭,寿桃,寿面”。

可以看出,为了增添生日的仪式感,就加了寿桃,寿面,朴实简单。

1962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69岁的生日,但是他忙得连请吃碗寿面的时间都没有。

就吃了早晚两顿饭,食谱是这样记录的:干烧冬笋,油爆虾,白汁鲤鱼白,鸡油冬瓜球,炒生菜。

厨师知道这天是毛泽东的生日,特地将早餐做得丰盛一点,毛泽东见这么多好菜,还拉着工作人员一起吃。

晚上就喝了一碗麦片粥,便开始办公了。

王近仁在中南海给毛主席做了六年的菜,不禁感叹道:“许多人知道我给毛主席当过厨师,总是觉得我烧菜肯定出神入化。

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这身手艺在中南海烧菜时根本派不上用场。主席当年爱吃的菜,现在已经很难在星级酒店见到了。”

毛泽东的衣食住行都是遵循着“不刻意而为之”的原则,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出发,不刻意追求,不铺张浪费,不奢侈享受。

逝世前的最后一餐

20世纪70年代,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泽东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

最糟糕的是他患上了心肺病,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每次病发,都会出现心率严重下降,表现出缺氧,休克,昏迷不醒的症状。

1972年2月12日,毛泽东一如既往在办公时,突然病发休克。

立马就被送往医院,经过抢救,才从鬼门关回来。

虽然被救回来了,但是他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创伤,毛主席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散步了,最多就是在屋子里慢慢地走几步,走完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卧床休养的时间也增长了,导致他一度思维混乱,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时期,食谱上也不再出现辣子,红烧肉等油腻辛辣的菜式,主要以营养清淡的汤和粥为主。

毛泽东肉眼可见地消瘦了,以前那个指点江山,谈笑风生的伟人,现在只是一个体弱多病,孤独无依的老人。

9月初,毛主席再度病发,这次病情来势汹汹,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看书不过几分钟就又昏倒睡去。

1976年9月8日,中南海的厨师照往常一样按着调养的菜谱做好了椰子鸡汤,鱼头汤,红菜牛肉汤,武昌鱼汤。

因为这时的毛泽东瘫痪在床,已经无法正常进食了,只能用注射器以鼻饲的方式往体内灌一点汤食,每次只能打一点,如果多了身体无法消化会加重病情。

护工照例把菜抬进病房,方便主席一醒就能吃饭。

但是那四道菜,冷了热,热了冷,就这样循环反复,毛泽东始终没有醒来。

当天下午七点左右,安静的病房突然传出急促的响声,护工一看旁边的血压表上数据曲线一直下跌,心电图也没了显示反应。

毛泽东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虚弱地说道:“我很痛,叫医生进来吧”。

护工赶忙跑出去叫医生,医生拿上急救工具急忙冲进病房开始抢救。

大家则在病房外面焦急地等待着,一些人甚至都急哭了,警卫员则是赶紧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中央。

接到消息后,很多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匆匆赶来看毛泽东,大家都知道这可能是毛主席的最后时刻。

病房中毛泽东紧紧地握住叶剑英的手,那双苍老的眼里有着千言万语,嘴巴微微动了动,却始终发不出声来,急得泪水都溢出来了。

在经过四个小时的抢救后,这个虚弱的老人心脏彻底停止了跳动。

作为伟大革命的领导人,将中国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的英雄,临死前不仅连话都说不出来,也没能吃上最后一口饭。

1976年9月9日,中央政府发布了毛泽东逝世的通告,伟人病逝,举世同悲。

联合国对毛泽东生前的贡献做出了极高的赞扬,各个国家纷纷来电哀悼,一些政府当天降半旗致哀。

毛泽东的一生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耗尽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想着人民,可叹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