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福建闽侯的时候,空出了半天时间,在手机上搜索了下附近可游玩的地方,发现了一条古街水西林,于是循着地图便直奔这条老街。

通往古街的街道和普通小城的道路没有什么区别,绿树成荫下零散着的商户、小区建筑以及菜市场,在地图的指引下,不觉然进入了一条泛着古老气息的街道,不用说,水西林到了。

水西林老街地处闽侯县南屿镇,位于旗山脚下,旧时有“小中亭”之称,时至今日这里依旧散发着浓厚的人文与自然气息。

水西林老街的形成最初源于明朝大司空林春泽,其实,大司空是私下尊称,古代官方称谓就是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住建部或者水利部之类的一把手。林春泽出生在这里,成年后考中举人、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史料记载,林春泽精于《礼经》,著有《人瑞翁集》12卷,因此也被后人认为是明代文学家。

林春泽走上仕途后,翻修了自家祖宅,随后的年月里,左邻右舍出现了多名大宦名流,他们也都在光宗耀祖后重新修建了老宅,渐渐地,这一片区域便因为风水引来了不少商贾在此修建祠堂或建设居所。数百年后的今天,这里的依旧保留这连绵百米、气势恢宏的八座明代大宅,从而形成“水西林古街”。这些明朝时期的民宅建筑群连成一片,虽不见当年的风华,但古朴大方的家族府第也足够让人叹为观止。

林春泽故居位于主街最南端,大门口高悬着红底金粉的匾额,上书“六朝大老”四个大字。据说此匾是万历七年兵部尚书赵彦所立,记的是林春泽因历经成化、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六朝,被誉为“六朝大老”的典故。匾额下贴着几幅红色的对联,其中大门的楹联写着:“三世琼林第,六朝大老家”,横批是“碧喦生辉”,短短十几个字写尽了林春泽身历六朝,父子孙皆为进士,蒙皇恩赐琼林宴的历史。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插屏门,背面的匾额便是“父子八进士”。

林春泽故居是三进厅,首进为宫殿式门楼;第二进为正厅,左右两边各有房屋;第三进是一座两层木结构楼。在水西林氏祠堂的厅堂,挂有七省经略部堂、三世重宴琼林、进士、海南道台、户部侍郎、工部尚书、贵州程蕃太守、理学传薪、依法检察、教授、儿科专家、金融卫士等牌匾,可见水西林真的是人才辈出。

林春泽的儿子林应亮故居在林春泽故居旁老宅的北侧,位于古建筑群中轴线,建于嘉靖年间,是一座典型的明朝官家府第建筑。门口一对青色圆形抱鼓石,透露着林应亮的官职高于其父林春泽,故居规模也更为壮观与气派。

水西林氏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教育,因此先贤辈出,但凡先人官至一定品位,子孙就以其为本分支建一祠堂,以示尊崇。

在水西林老街上,有四座祠堂,即水西林氏宗祠、狮岩林公祠、旗峰林公祠和次峰林公支祠,形成了独特的祠堂文化。四座祠堂中,最气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水西林氏宗祠”。宗祠建于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明清两代均有重修。

走在水西林这条古街上,到处都弥漫着古朴的气息,若不是突然穿巷而过的电动车鸣笛,你将分分钟陷入穿越明朝剧情中。寻一处屋檐仔细端详,那建筑艺术构筑的奇妙以及图案的寓意令人赞叹不已,木梁之上雕镂空枋精雕细刻,窗扇均饰花格图案工艺精巧,虽被岁月蒙尘,雕刻仍显精致。

站在古街的一隅,放眼远望,老宅向街的纵深处一列排开,布局相似。多为三进透后,灰瓦、黑漆大门,样式特别的八字马头墙,门楼单檐歇山顶,屋中穿斗式木构架,周围风火墙,双坡顶。那些青砖黛瓦、雕镂空枋,即使过去四百多年,其工艺之美依旧令人赞叹。

作为地名,“水西”最早见于宋庆历初,或许在彼时,这里便开始沉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了,如今,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而这些记忆的沉淀,成就了现如今端庄典雅的水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