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觥mì luó gōng(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

商后期,湖南汨 mì 罗市屈子祠镇出土,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高67厘米,重13.45千克。

这是一件2021年才出土的青铜珍品,其珍贵在于器型独一无二,连命名都尚无定论,本次“此湘有礼”特展中标牌为“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因出土于湖南汨罗市,大家一般就以“汨罗觥mì luó gōng”称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就青铜器的命名来说,命名为“觥”未必恰当。“觥”一般指椭圆形腹,圈足或四足,前有短流,后有半环形鋬pàn(把手),有盖,盖是有角的兽头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兽头形象的盖是重点,而汨罗觥并没有盖子。

“觥”这类器物古代青铜器著录中多称为“匜yí”(单看去掉盖子的觥的确很像匜),后王国维先生做《说觥》一文,剖析匜yí为水器,觥为酒器,匜yí有自名,觥无自名,觥都有牛首的盖子。学者虽仍有不同意见,但约定俗成,“觥”成为特定一类的器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汨罗觥是村民拓宽公路时挖出,出土于一座80米高的小山山顶,与汨罗江的直线距离约2.3公里,坑中仅出土两件铜器,无其他伴出物。

出土时觥侧置平放,鋬(把手)朝上,流朝下,有一件铜壶倒置于铜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汨罗觥纹饰华丽,上腹两侧有羊角兽首,腹部和圈足饰兽面纹,口部饰菱形云纹,流口到圈足外侧饰“C”形扉棱。

龙形鋬pàn(把手)外侧有鱼纹和蝉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鋬pàn的颜色与器身明显不同,应是不同的合金配比造成的,鋬是分铸的,用铆mǎo接的方式与器身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汨罗觥同出的铜壶通高31厘米,重2.25千克,直口,深腹,平底,口两侧置一对管状耳,口下一周饰宽口呲牙的兽面纹,腹部素面,圈足饰一周勾连云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中原地区常见铜壶有异,类似铜壶见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汨罗觥高大怪异,造型独一无二,可与之联想的仅有妇好墓的象牙杯和盘龙城的带鋬觚形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纹饰的整体风格而言,比如突出眼睛的变形兽面纹、“C”形扉棱、羊角腾空设计的平嘴兽首等,与以尊、罍léi为代表的殷墟时期南方特征青铜器相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两件铜器表现出长江流域地方青铜器的特征,年代为商后期。

在湖南湘江流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多出土于山顶、山麓、河边、湖岸等自然环境,如象纹大铜铙、四羊方尊、象尊……常为单件出土于祭祀坑中,并不是墓葬或者生活区。

一般认为这些铜器是先民祭祀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神灵的遗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时两件铜器因施工而受损,纹饰因锈蚀严重而不清,经修复后,这是汨罗觥第二次公开展出,也是第一次出湖南省展出,快来山西青铜博物馆看看吧,展期到2024年4月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