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风

女企业家在贵州六盘水讨要政府拖欠工程款,不但没成反被以“寻衅滋事”罪名批捕,为其代理债务的律师、律师助理等10余人也被刑拘。

消息经《中国经营报》郝成报道后,一石惊起千层浪。媒体纷纷进行转发,评论界也随之跟进。相关新闻评论区也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律师、记者、评论界三方联动局面。一是这样的重磅揭露式调查报道实属罕有,二是事件的事实、逻辑足够清晰,稍有判断力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荒诞。

六盘水水城区深夜匆匆发出情况回应,称相关消息不实,欠款大部分已还清,不存在报道中“2亿债务用1200万化解”,末了还加上“真诚欢迎媒体依法客观公正态度”。从措辞和回应态度看并不强硬,甚至都未施压撤稿。

报道记者郝成也在个人平台晒出相关证据,回击水城区的“不实指控”。

南都也出了篇评论,《讨政府工程款陷寻衅滋事,检验“检察护企”成色的时候到了》,虽然全文大部分篇幅讲政策背景,讲“检察护企”,但以南都近几年的尺度,出这样的评论已属难得。反而一些公认尺度更大的媒体,仍在持观望态度。

很多人问,为什么是《中国经营报》?为什么是这家知名度相对不高的媒体?它为什么敢发这样的报道?事实上,江湖人称”郝大师“的郝成,近几天收到最多的问候是关心他有没有被找上。

能发这样的报道,一是报道的事实、证据、逻辑链条足够详实、严密,报道所引用的文件基本为官方文件和司法材料。如果否认这些材料的真实性,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二是贵州六盘水水城区,相对“能量较小”,不至于那么快到北京报社的门。

三是当前的“检察护企”政策背景对刊发这篇报道是有利的,这也是南都发相关评论的“底气”所在。

四是六盘水在前任落马书记李再勇手上,身背1500亿巨额债务的事实经央视专题反腐片报道后,已经人尽皆知。

对这个去年财政收入仅110亿的城市来说,如何收拾这个债务烂摊子?而水城区的还债策略,确实刷新了人们对还债的认知。

郝成是老一辈调查记者中,还在坚持做一线报道的几人之一。几年前一次媒体聚会上,我见到了郝成。他留着浓密的黑胡须,声如洪雷,颇有几分浪人风范。

那时我还很年轻,他一直拉着我,亲切的叫我“小郁风”,还问我之前的号最近怎么没更新了。我说没了。他说另外一个呢,我说更早没了。他露出极为惋惜的神情。

那场聚会热热闹闹摆了十几桌,来了一百多人,一问还在做媒体的,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早已转行。到现在还在写调查报道的,可能只有郝成和写山西矿难瞒报的刘向南

加上今年1月写迁西退休干部马树山案的李微敖,和坚持做独立报道的刘虎。而他们作为“纸媒黄金时代”(如果有)硕果仅存的调查记者,如今也处在被边缘化的境地。

李微敖几十年仍旧租房住,还要为房东涨几百块房租而发愁,刘虎则更“惨”,经常不知道他哪个号还能用。

那场聚会上,郝成和其他人一起朗诵了《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或许,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我们这代媒体人的宿命。但至少,我们用力奔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