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从小到大的求学生涯中并未获得过一张奖状,所以我能够体会作为学生的我当时是多么渴望那份荣耀,虽然我的成绩并不算优秀。

有时候想来,如果当时能够获得老师多一些关注,哪怕只是一张没有鼓励性质的奖状,那现在的发展可能要更好一些。

在老师的岗位上,只要我能制定规则的活动,都希望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我看到他们非同寻常的一面。

但现实情况就比较具体,能够让奖状能够发挥作用就得控制数量,可一旦控制数量很多学生就没有太多机会了。

对于优秀学生来说频繁获奖,可能会让他们滋生对于奖状的控制欲,也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继续奋斗的毅力;

但对于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以及基础还算扎实,但分数上不去的学生来说,一张奖状的价值要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家长会因此变得更加信任老师,从而在教育教学方面予以充分配合。

当然,我们不能为了评奖而评奖,而是要让每一次流程都经得起其他参与者的质疑,或者直接就是他们推选而出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公平、公正显得尤为重要,哪怕面对部分家长施压也要坚持住原则。

倘若学习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正在遭受班级一些学生的欺凌与排斥,那老师就要充当起他们背后的大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学生谋取更多荣耀

在我看来,学习优秀的学生只要已经养成自学习惯,到哪个学校都不会成绩太差,在这方面老师的角色就发挥不了突出效果。

教育理念的提炼永远是在成长与变化当中发现,这源自长期事无巨细的陪伴与教导。

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所带的班级在全县统考中斩获佳绩,成为乡村教育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可有谁知道,她等这个时刻已经7年之久,看起来平均分高居前列的背后是她两三年积累的结果,她经常承受着来自学校层面的严格打分,当然在这里并不分析这个班级被特殊对待的原因。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到优待时刻,我们学校有一些学生家里什么作业都不做,而到了学校却判若两人,甚至一些家长明确表示,我们孩子在这里学习的唯一要求,就是让某某老师教。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可能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了。

虽然他们口中的老师算不上有多专业,只是坚守住“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底线,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当中与学生深入交流,每一句期末评语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并且发动全班学生去参与对于他人的喝彩。

我知道,这些也许改变不了他们的人生走向,但最起码他们的童年是幸运的,有一段能够与人分享的荣耀时刻,不至于在成年之后抱怨老师的不积极作为。

每一个孩子都想获得关注,我们要恰如其分的进行滋养,而不是盲目的毫无意义的追捧,时常反思我们的培养方式会不会出现“方仲永”,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失去了教育生活本该有的丰富色彩。

我们正在创造历史,每一段不甚精彩的人生都是时代发展的缩影,而那些性格各异的孩子,都应该是我们眼中面向未来的主角,班级是一个集体,哪怕一部分人暂时掉队,不妨试着转换舞龙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