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引号里的文字都是任正非原话,其他是解读。)

1、大道至简,任正非曾用一句话概括了华为成功的奥秘:

“华为能发展,首先是这个行业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又引进了很多人才,我们把这些人才用好,把他们激励起来以后,又获得了产品的开发,生产出产品,最后获得更大的机会,是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

所以,人才是根本,企业有人就有钱,得人才者得天下,寻找人,发现人,培养人,管理人……是开启企业良性发展循环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傻、执着,这是我太太说的。我啥爱好都没有,我就是聚焦在一个窄窄的面上,不做点事,不无聊吗?”

任正非说他的个人性格是窄窄的,所以让华为公司前面的道路也是窄窄的……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有个准则:把自己的时间价值最大化。

比如不在小事上浪费太多心思和注意力,比如聚焦最核心的任务,比如做好有结果的事……

任正非就多次分享过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把时间、精力集中在一个窄面上,当你集中到一定程度,理解深刻了,就容易成功。

小事不是说不重要,但我们确实也顾不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什么是任正非哲学思想的关键?开放、妥协和灰度。如何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任正非说,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简单问题,黑和白永远都是固定的标准,什么时候深灰一点,什么时候浅灰一点?领袖就是掌握灰度。

所以,商业竞争其实是时间、利益等层面的博弈,敌人也是朋友,有时候敌人反而比朋友更重要。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是幸运。一个强大的生态肯定不能是单一生物的。

有敌人,才有进步。

华为把竞争对手称之为“友商”,证明它们没有被挑逗的红布牵着鼻子走。

4、什么是中国将来最大的福祉?任正非讲过两个让人万分痛惜的故事:

1、五十年代,我们中国科学院的吴仲华发明了叶轮三元流动理论,西方国家利用这个理论发明了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小平同志七十年代到英国引进罗尔斯、罗亦斯发动机生产的时候,英国向我国转让了此项技术。小平同志站起来感谢英国对中国的支持,结果英国的科学家全都站起来向中国致敬,因为这项技术的发明者是中国人。

……后来找到这个人,才知道这个人在五七干校养猪。这个理论来自中国,但我们并没有重视申请专利。如果申请专利的话,我们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就有一席之地。

2、1958年,我们上海邮电一所就提出了蜂窝无线通讯,就是现在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基础的基础,也没有申请专利。因为那时连收音机都没有普及,谁会理解这项发明的巨大意义,想到这个东西今天会普及到全世界。

所以,我们国家科技要走向繁荣,必须理解一下不被人理解的专家和科学家。今天,在大学里,专家、教授们做着别人看来没什么效益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30万、50万支持一下,一百年以后说不定就是中国最大的福祉。我们主张国家拨款不要向企业倾斜,多给那些基础研究所和大学,我们搞应用科学的人要依靠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基础研究是国家的财富,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国家的,每一个企业都能享受理论的阳光普照。

从基础教育,到高校研究,任正非历来十分重视基本功的修炼,还是要给成功留下“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时间,不要那么浮躁,不要急功近利。

科学创新没有捷径好走,也不是用市场或花钱可以买来的,除了自己取得突破,没有别的路好走。

“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工业的强大,只有长期重视基础教育,才有产业振兴的人才土壤。大学是创新最好的平台,要对学问宽容,要做看似没有意义的研究。要让青年学者们敢于向上捅破天,走到国际最前沿,努力向下扎到根,使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成为创新的原动力。”

所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什么时候搞教育的比搞房地产的更受人们尊敬的时候,我们才能骄傲的说我们实现了伟大的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学习有最简单的步骤和方法论,那就是学习-思考-实践-学习的循环。

年轻人刚进入职场,只能是先学习一些简单的工作方法,通过思考,你会对这些方法有个基本认识。而等你真正走上工作一线,接受过实践之后,你就有了更深的体会,然后继续学习,继续思考、实践,你就可以不断取得进步。

年轻人往往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线性思维是一个原因,这跟聪明与否无关,主要是年轻人经历浅薄,形不成积淀。

所以,越是如此,年轻人就越要多学习、多练习,经常瞻前顾后,给自己和工作做个总结,或者可以说给过去做个“复盘”。

等总结过了,思想结成了“网”,各个“结”融会贯通,年轻人的系统性思维就慢慢形成了。然后就能网住大鱼,量变引起质变,让思想取得突破。

任正非说,“通过多次总结就把这个渔网织起来,那网的鱼就不得了”,人毕竟还是由思想驾驭的,如果你的大脑很厉害,那道行就高,可以处处掌握主动权,做人做事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价值是由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共同创造的。公司实行知识资本化,让每个员工通过将一部分劳动所得转成资本,成为企业的主人。”

任正非这句话你品,你细品。

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是企业的核心要素,劳动是根本,知识和资本加速器,企业家是组织者,“知识资本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动力……

什么叫开天窗,什么是贵人,一句话洞悉本质,这才是真正的高人啊。

另外,创业要想带好队伍,请用心看看任正非是怎么看待问题的,他是什么态度,什么样的精神,角度是什么,思维逻辑怎么样……

慢慢的,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去想,怎么去做。

当年任正非也是学习了很多人,其实所有的牛人都是自己培养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任正非很少谈娱乐方面的东西,不过他也提到过一个女明星——林志玲。

有人让我对“无线二十年”进行评价,这还需要我评价吗?你看无线做到今天多不容易,行业和社会已经给予你们很高的评价了。华为最近做的广告“芭蕾舞脚”,两面性,表面很光鲜,但所经历的苦难又有谁知道?无线产品线已经客观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不自我肯定?

世界上最伟大的激励,就是自我激励,自己相信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当你坐在飞机上看一篇文章流泪,其实就是自我激励。当你得不到领导肯定的时候,自己把自己表扬一通,如果觉得不够劲,还可以对着录音机大喊自己如何好,反复放给自己听,也是自我激励。当别人不认同、不评价你的时候,你就说自己是林志玲,“我不照镜子,我就是”,这也是自我激励。当然这个美是不谦虚的,是自己短时间的自我激励,但说不定你是真美,内涵美。

7、华为创业十多年的时候,公司大量起用年轻人,有高管很担心,怕这些“娇生惯养”长大的年轻人承受不了压力,稀释了华为的奋斗文化……

他们越想越担心,觉得问题重大,于是去找任正非汇报,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结果任正非听他们说了几句就打断了,送给他们四个字:

杞人忧天!

要知道,不管80后还是90后,也都是要吃饭的,人的欲望不变,人性不变,那华为奋斗的文化和机制就能持续有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我后来明白,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

实现伟大的目标,必须借助杠杆,比如资金,比如金融,但最大的杠杆就是人才。

因为有了人才之后,你才能去做事,有人就有财,有人就有力量,所以任正非创业时候说自己追求的是做组织者。

其实,组织者的内涵就是不断放大人才的杠杆,从几个人到几百人,从几千人到几十万人,华为的事业于是蒸蒸日上。

不过做组织者可不容易,首先你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把舞台让给下属,然后还要懂得装糊涂——水至清则无鱼,太精明的人带不好队伍。

9、三年之前,任正非给外界的印象就是很神秘很低调,据说有记者追了他十多年都没有采访到。但任正非说自己从来不低调,相反,他非常擅于鼓动人心。

华为董事会首席秘书江西生就证实过这点,华为1987年成立,他在1989年加入,当时华为有二三十人,华为最吸引他的就是工资待遇高,上班一个月能有300元——国内大多数地方都是100元。

“任总很能吹,刚开始我觉得很悬,但不久后就实现了,就慢慢觉得老板讲得有道理。”

江西生表示,任正非的思想工作做得非常成功。比如公司的发展,“国内第一”,“全球三分天下有其一”。刚开始我们作为代理商都不是最大的,大家不会有那么大决心,也看不到公司会有这么大的发展。结果我们很快就起来了(从技术角度),任总并不懂技术,却有这么准确的预见性,很神奇。

“你们不要发愁没有钱,到时候你们钱多得要拿出去晒。”江西生说:老板的“洗脑”不是靠空话“洗脑”,靠空话只能暂时骗骗人,但是靠价值观的灌输完全可以做到,加上身体力行配合起来,完全可以做到。

白手起家带队伍,从几十人到几十万人,现在华为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任正非带队伍的思想和方法绝对是核心要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任正非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孤独”,在华为过去几十年,除了早期跟柳传志王石等人有过来往,他基本没有跟企业界有什么交流。

这让他保持了足够的专注,也难免会让他在平常时候感到枯燥——还不如去公司上班有点事干比较好。

任正非曾告诉下属,做事业最好不要交朋友,“交朋友心思就分散了,就不聚焦在工作上”。华为董秘江西生也表示,华为公司的很多领导真的没有朋友,“有时觉得很孤独,离开华为都不知道该干啥”。

交朋友当然是好事,但很多老板过于热衷于这个事就不好了,你看中国商界,不管是高端的圈子,还是中低端的圈子,无论这个会那个会,里面有几个是真心、真正交朋友的。

在这样的地方碰到朋友的概率很低,如果任正非愿意,他会有很多朋友,那他也就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经营企业了。

过则成灾,做任何事都要保持适度才好。爱恨交织,是非纠缠。其实,人与人之间有个距离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