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宇:教育的灵魂是启蒙,而不是驯服。这里是思考的开端,而不是知识的终点。

本期摘要:培养逆商最重要的并不是培养吃没必要的苦!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抗击打能力不能枉顾孩子的人身安全。

作者:宋翔宇

前几天,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青少年的抗击打能力很重要,他们需要吃苦,我们也需要锻炼他们吃苦。不能说因为天气不好随意停课,下雪停课、下雨停课、刮风停课,动不动就全市停课。有一些中学生,十四五岁、十七八岁了,长得很壮,身体应该比成年人都要强,关在温室里,他们长大了该怎么办呢?

我们那时候都没有机会上学,能上学可不得了,大家都高兴得不行,一下雪,我们就拿着铁锨跑学校铲雪去,这是自发行为。有的家里孩子多,铁锨不够分,就先拿着镐头去上学。现在的学生,一下雪就不上课了,就在家待着了。他们过得太舒服了,干什么都太easy(不费劲),人太easy是不行的。

在我上学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经常搞拉练,同学们背着背包就走了,晚上就住在农民家里,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应当给孩子们也进行一些这样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代表在呼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呼吁关注孩子们的逆商,也就是抗挫折能力,这本来应该是好事情。但是,他对逆商的理解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而他所举的挫折教育的例子甚至是非常有害的。

提高孩子们的抗击打能力不能枉顾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问题。培养一个人的逆商不是靠吃没必要的苦来实现的。

有一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说是在泰国,几吨重的成年大象,仅仅靠一根不太粗的铁链就能拴住。那为什么大象会如此老实,不挣脱呢?原来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驯象师就会用一根铁链长期锁着它,小象无论怎么挣扎都没法摆脱束缚。所以慢慢的,小象也就放弃挣扎,任人摆布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象成年了,而这时候已经成长为大象的它,即使能挣脱铁链,他也没有心思再去尝试挣脱锁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年幼的时候习惯了太多苦难的话,那么等他长大之后得到的绝对不是成长,而是麻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在心理学中是用来讲习惯性思维的危害的。而在这里去解释于金明代表所理解的逆商和挫折教育是非常贴切的。

一些人包括那位于金明代表所理解的抗击打能力其实是对挫折的麻木,对困难的无感,他们把吃苦当作一种修行,认为多吃苦多经历磨难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磨出老茧,这样就可以抗击挫折了。

但其实这是非常荒谬的。苦难磨出的老茧并不能替一个人作出决定渡过难关,相反,它会让一个人变得习得性无助,从而畏首畏尾,停滞不前。

真正的逆商,心态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做事是有效率的!真正的逆商是要不畏挫折,有挑战困难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信!

而培养逆商最重要的并不是给孩子投喂多少的苦!而是培养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谓的吃苦其实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人所要承担的一些成本而已。

所以,吃苦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目的,而任何不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的吃苦都是对一个人毫无意义的惩罚,是对一个人身心单方面的伤害。社会为什么要进步?科技为什么一代比一代发达先进?为什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这么快?这都是为了让人少吃苦头的,因为这些苦压根没必要。

很多人对于挫折教育的理解就是要人为的制造挫折让孩子去体验,但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认为吃苦就等同于解决问题。而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之下,很多家长就不屑于和孩子共情,也不愿意承认孩子们的付出,而这也进一步撕裂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吃苦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摒弃一些错误的思想,这样我们才能尊重孩子的感受,客观看待一个人的能力,多给与孩子爱与包容,并给与孩子正确的教育引导。

吃没有意义的苦这不是一种资本,为了吃苦而去吃那些本可以避免的苦,有一个词形容的特别好,叫做浪催的。

本期推荐书籍:《韧性思维》——乔·欧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