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网传的物化二班合影。

不是特别清晰。上世纪90年代嘛,不像现在有高清数码相机,连汗毛都能照得一清二楚。

不过,仍能辨出疑似的孙同学、王同学、潘同学……

青春四射,意气风发啊!

头顶的三个大字,闪耀着“科学、民主、自由、博爱”的光芒。这里,是全国学子敬仰和向往的地方。

清华无疑是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了,但要说哪个班级名扬天下,却非易事。

杨振宁牛吧,他的同窗邓稼先、王希季、许渊冲等等也牛吧,但提到他们,人们大多只知西南联大,而不知他们哪个班。

他们这些大佬都没做到的,物化二班却做到了,可谓隔窗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然而,不是因为出了这个“家”、那个“家”,而是因为“朱令案”。

当年该班团支书薛同学表示,他们班视班级荣誉高于一切,也曾获得不少有分量的荣誉。

但从实际情况看,显然跑偏了,遑论荣誉,反而蒙上了很糟糕的阴霾。

一件事,可以是“化妆镜”,照出美好;也可以是“照妖镜”,照出“魉魍魅魑”。

不少人呼吁,其中的知情者应当勇敢地站出来,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有多少说多少,这样也为班级减压,为班级正名。

平心而论,里面有的人做了他们所能做的,比如看望朱令,成立基金会募捐,2006年、2013年“网络论战”中为朱令发声,提请重启调查(尽管“流产”未果),等等。

童同学、张同学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说还有人低调地做过不为他人所知的事情。

画作来源丨作者:林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作来源丨作者:林林

但遗憾的是,没有什么特别关键的信息,从离朱令最近的同学群体透露出来。

尤其在朱令去世后,众多素不相识的各界人士、网友呼吁的呼吁,建言的建言,而作为同窗数载的同学们,却基本失声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其中有同学多年前在网上解释过,不少同学不怎么知情,不便说啥。

确有这种可能。只是担心,有知情的、或部分知情的,装着不知情。

其中也曾有匿名同学发言,他们是“有压力”的。

若果真如此,朱令案案发都30年了,“压力”是不是也该衰减了呢?

没有指责的意思,只是按常人的理解,觉得有些不大符合常理。

都讲“同窗一阵子,感情一辈子”,如今朱令已走了,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同学中走的第一人,以如此悲凉的方式,而她本应和自己一样享有美好的生活——作为同学,岂不格外感伤?

并不是说一定要“有案必破”,事实上有的案子确实是“无头案”,没法破,但朱令案属不属于此列,相信大家自有判断。

朱令的父母已八十多岁了,过着失去双女的孤独生活,每当女儿生日的时候、祭日的时候、节日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也不知二老能否等到“那一天”。

AI作画 来源丨作者:吾声倾听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作画 来源丨作者:吾声倾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