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輩童蒙之初,咸嗜丹青之好,雖筆墨紛亂無章,未循規矩方圓,實塗鴉之作也。有時似得物象之大概,狀人禽草木,頗類世間情態。彼時心智尚未凝定,概念未能確立,審美觀念猶在萌芽,唯率性依感而揮灑。若是之作,倘若以今日之当代艺术、後現代主義理念加以詮釋,則謂之超乎時流,然究其實質,難以為世所珍藏。蓋天下唯有嚴父慈母,因其血緣深情,乃收存稚子塗鴉,以資記憶;至於公立博物館及收藏家輩,鮮有意欲以此等兒童之作充列館藏。

然而,奇妙之處在於,成年畫家仿效童子之塗抹技法,反被視為藝術創新之舉,乃至載入藝術史冊,成為當代藝術之典範。此乃一種悖論現象,顯示了成人世界對於兒童繪畫精神之再創造與哲學反思之後的獨特風格追求。由此,個人畫風之確立,竟成為衡量藝術家市場價值之重要因素。是以,藝術之價值,並非僅在於直覺衝動之自然流露,而在其異於常人、獨具匠心之風貌。

然而諷刺意味深長,設若令三歲童子於巨幅畫布之上恣意揮灑,繼而署以成人之名,豈非易如反掌而獲虛名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