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最好的成长在路上。3月14日,德阳巴川中学开展“花样少年,不负春光”春季研学之旅,用一天特种兵式的时间,体验行走中的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劳动教育是“五育”的起始点,也是“五育”的最终落脚点。德阳巴川中学作为“德阳市劳动教育实验校”,一直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托尔斯基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他认为,理论知识应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次春季研学之旅,从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到楠木乐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巴川学子在劳动实践中体验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工艺,领略不同的中国文化,践行劳动育人的宗旨。

研学第一站

三星村考古

“穿越千年,来到三星村考古。"作为古蜀文明存在的实证,三星堆的文化一直备受世界的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巴川学子来到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充实的体验式“三星堆”实践课堂让每个巴川学子都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验古人集体狩猎

游览古蜀村落,学习古蜀文化。巴川学子现学现用,在现场拿起木制弓箭,体验古人合作狩猎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验考古挖掘

三星堆文物如何挖掘?在听了讲解员的系列讲解后,巴川学子跃跃欲试,在模拟考古发掘大棚里,手持着小铲子与小刷子,在“三星堆土坑里”纷纷当起了考古学家,挖出了象牙、青铜器等诸多“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器制作

“制模、制范、浇铸、修整”,青铜器四项基本制作流程学习到手后,巴川学子们都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青铜器”,制作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小心谨慎,在最后的修整环节,许多同学都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青铜器”进行打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心修整

在古法制玉的课堂上,巴川学子又有了不同的体验感受,将手中的软玉进行“打磨、刻玉、抛光、上色”,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后,亲手制作而成的“玉牌”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法制玉

制作完成后,巴川学子开心地将玉牌戴在脖子上,这是一份有纪念意义的研学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示成果

这次体验式的三星村活动,从听到做,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到古蜀文化的底蕴。未来,将带着新的文化探索,在研学路上学习更多的中国文化。

研学第二站

楠木乐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劳动实践中寻找答案。研学旅行的第二站楠木乐园,巴川学子经历了“特种兵”式的项目体验。
植物扎染、农耕课堂、木工课堂、食育厨房石磨豆浆、非遗版画、创意泥塑植物拓印、无土栽培真人C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

#植物扎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之一。作为巴川学子此次的体验项目之一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又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源远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染色与漂洗

扎染制作原理:通过纱、线、丝等材料,将织物扎紧、缝缀、夹缚在一个模板或多个模板上,然后放入染缸中染色,经过一段时间的氧化和上色,最后拆线、漂洗、晾干,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布料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扎染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晾晒

巴川学子的扎染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川学子的扎染作品

靛蓝的底色,白色的衬托,蓝色的纹理,构成了美丽的扎染成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后,巴川学子都制作成功了自己的扎染作品。

#非遗版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验非遗版画的制作

传统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古代版画可追溯到西汉,到了明代中期,民间木版画有了空前的发展。

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只要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版、纸板、麻胶板、塑料板、绢网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均被认为是版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世明老师示范教学

此次研学过程中,特地邀请了非遗版画专家马世明老师在现场为巴川学子手把手进行教学,在马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一步一步体验非遗版画的制作方法。

#创意泥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意泥塑课

泥塑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传统而古老的民间艺术。人们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从无形到有形,形成了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审美体验息息相关的民间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意是最好的兴趣课堂。在创意泥塑课上,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捏出了一个个趣味的泥塑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趣味泥塑作品

#食育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育课作为巴川的特色课程之一,在此次的研学中也得到了学科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川学子们各自分工明确,“摘菜、清洗、切菜、烧火、炒菜、洗碗....”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进行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尝劳动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特种兵式的研学之旅虽然已结束,但这次研学活动带来的实践意义于每个巴川学子来讲都是不同的。在行走中的课堂中获得成长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