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春天,属于淄博的烧烤;今年的春天,天水的麻辣烫接过了出圈的fla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吃货特种兵”,不远千里,坐高铁甚至乘飞机奔赴甘肃,只为尝一口天水麻辣烫

一碗手擀粉加一盘麻辣菜的简单组合,却让天水这座城市成为文旅圈又一个靓靓的仔。

不过,身居祖国大陆版图几何中心,处陕、甘、川三省之要冲的天水,可不止热辣滚烫的麻辣烫。

它是新晋顶流,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宝藏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既然是流量神器,总该先说说天水麻辣烫的神技所在。

天水麻辣烫,往往是各色蔬菜在盘子里均匀地裹满香浓的油泼辣子;晶莹剔透的手擀粉,浸在红艳艳的浓汤里闪着光。

红油满满,滋润可口,可加汤或干拌,食材分开下锅,一口下去,就是双重辣味。

前调是辣椒的香,中调是菜的鲜爽,尾调有点麻——这是吃货们对天水麻辣烫亲身体验后的点评。

天水麻辣烫的精华,核心之一就是甘谷辣椒。

这一在天水有着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的物种,色泽光亮、肉厚油多、角条细长、皱褶均匀、辣味香浓,不仅是国内辣椒界的佼佼者,也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大出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天水的花椒和香醋,算得上是一碗正宗天水麻辣烫佐料中的左右护法,成为每一屡麻辣鲜香不可或缺的存在。

天水的麦积花椒,穗大粒多,颜色鲜艳,椒子外壳非常厚实饱满,香气扑鼻,味道醇厚。

天水的四门贡醋和王坡村香醋,一个以祖方百味中药踩曲,古法发酵,冬不冻,夏不腐,被称为天酿;一个传承上百年的民间制作技艺,被列入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麻辣烫之外,天水也有其他众多值得打卡的美食。

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的呱呱,已经在油泼辣子的奔放与荞面的劲道中,滋养了天水人民2000多年。

天水杂烩、酸辣里脊、炮仗肉组成的“老三片”,是天水待人接客的必备好菜。

将鸡蛋饼和肉糜层层叠加压实,再切条兑入高汤撒上调料葱花香菜而成的天水杂烩,同样是天水人的从小吃到大的美味。

还有,猪油盒子、扁食、暖锅、碎面、肚丝汤……你有多大胃口,天水都让满足。

饱餐后必备的水果,也无须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天水,从陇上江南诗中走来,因为“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被汉武帝赐名“天水郡”。

它的历史,从汉武帝时期还能追溯的更加久远,有着八千多年的文明史、三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两千七百多年的建城史。

“羲皇故里”的地位,让它在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中,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

位居三皇之首的伏羲,生于天水,长于天水,仰观日月星辰、俯察山川风貌、总结自然规律,一画开天,创制先天八卦。

天水卦台山,也成为伏羲观天法地、演绎八卦、教化众生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地湾史前古遗址,横跨大地湾一期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常山下层文化,揭示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是探寻我国原始建筑、艺术、文字、宗教及农业起源的历史佐证。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秦风》中的《蒹葭》等许多诗篇源于天水。

曹植、陆机、李白、杜甫、王昌龄等众多文坛巨擘,也都曾寄情天水,留下传世名篇。

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个要经过的重镇就是天水。这让天水不仅曾是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商业中心,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魏晋朝代,佛教东传,天水境内渭河沿线自西向东逐渐形成了木梯寺、水帘洞、拉梢寺、华盖寺、大像山、麦积山、仙人崖等多处石窟寺,成为引人瞩目的丝绸古道东段“百里石窟艺术走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汉的赫赫军威,魏蜀的金戈铁马,北朝的渭水梵音,隋唐的繁华盛景,宋金的商贾云集,元明清的人文蔚起。

虽然历史的鼓角争鸣早已远去,但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为天水留下了独具魅力的文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胡氏民居被誉为西北第一民居,千年古刹南郭寺、陇上林泉之冠玉泉观、赵氏郡望赵家祠堂、春秋第一柏南山古柏、“双柯磊落得芳兰”之双珠玉兰齐集于此。

也难怪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写到:“甘肃人说到天水,就象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自豪,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富饶、人物秀丽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在产业经济版图上,天水并未人所熟知,难免有点“小透明”的感觉。

其实,天水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高潮,天水的近代工业也开始出现。

民国初年,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地方实业家哈瑞,办工厂、兴实业,让天水成为甘肃第一个出现路灯的城市。

天水最早的机械工业陇南机器局,天水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炳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等相继创办,天水雕漆、纺织、机制面粉、火柴、印刷、肥皂、发电、造币等产业萌芽,当地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现代工业显现雏形。

建国后,天水积极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兴办造纸、电池、焦化、农机、水泥、制药等行业,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迫于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安全,国家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天水被列为三线建设基地之一。

从1964年5月开始,在中央和甘肃多个单位先后踏勘选点后,包括风动工具厂、甘肃绒线厂、甘肃棉纺织厂、星火机床厂、锻压机床厂、海林轴承厂在内的37户三线企业,从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洛阳等地陆续迁入或新建到天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天水大办“五小工业”,农业机械、化肥、水泥、五金、地毯、丝毯等新的企业拔地而起,让天水在西北地区的工业中,称雄一方。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天水又以工业强势为引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成长壮大,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为主导的五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航空维修制造、大健康等新兴主导产业开始兴起。

无论是民国初年的实业救国思考,解放后的大办工业,还是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探索发展的改革开放,天水工业一直伴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而前进。

在目前产业“兵家必争”的芯片领域,天水也有着不一般的实力。

天水是国内最早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城市之一,拥有集成电路相关企业30余户。

2022年,天水市集成电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1亿元,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从业人员逾万人。

当年,天水市芯片产量(集成电路)达590.04亿块,是中国芯片产量最高的城市。

尽管在新兴产业集群上,天水处于追赶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穿过旧时尘埃,也塑造出天水这座城市的骄傲与辉煌。

古城韵味正浓,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