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国首次为创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将领们大授衔。

授衔时,十大元帅中,以朱德为尊;十大将中,以粟裕为首;上将以萧克为首,中将以徐立清为第一,那么,开国第一少将是谁呢?

解方在798名少将中排名第一,曾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功勋卓著,故有解方镇少将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第一少将解方,吉林东丰县人,他的父亲当过清末民初的政府官员,解家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解方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1928年,解方留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是一所培养日本陆军军官的摇篮,侵华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中国历史上几个著名的大人物,蔡锷、蒋介石、何应钦、阎锡山都先后毕业于这所学校。

解方在学校时各门学科都名列前茅,骑术、射击、战术设计答卷尤其精湛。毕业时,解方的成绩本来是第一名,但是因为他有“反日”前科,被校方改为第三名。回国后,解方迅速得到张学良的赏识,名列账下“四大金刚”之一,并委以天津市警察局长重任,官至少将,因此解方后来又被称为“双料少将”,这在我军军史上是很少见的。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彭老总是志愿军总司令,参谋长就是解方,足见毛主席和彭老总对他的器重,而解方也不辱使命,以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彭老总的充分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就是解方

彭老总对于解方这个参谋长非常满意,经常称之为“诸葛亮”,每次战役发起之前,都要征询解方的意见。“叫诸葛亮来谈谈情况!”是彭老总最常说的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53年,美国人实在打不下去了,只好坐下来跟中国谈判。在和美军的谈判中,中方谈判代表即为解方,解方精通日语又懂英文,在谈判桌上言辞犀利,把美国人驳斥得哑口无言,最后只得乖乖的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众所周知,彭老总脾气暴烈,动不动就爱训人,挨过他训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大将和上将等高级将领。但对解方,彭老总却一直敬重有加,终其一生也没有训斥过他一句。性情耿直的彭老总还为解方只被授予少将而鸣过不平:“司令员是元帅,参谋长只是个少将,我看我还是授个中将合适,最多是个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方为什么开国后只被评为少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参加革命资历太短。解方1930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加入东北军,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从事党的工作,直到1936年4月才加入中国共产党,比起其他大革命时期就加入党组织的开国元勋来说,他的资历相对浅了点。

第二,解方没有参加过长征。是否参加红军,是否参与长征,这在军衔评定时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第三,解方没有独立担任过军事主官。解方在东北军中是参谋长,来到解放区后也担任参谋长,一直处于辅佐主要军事将领的位置,没有独自领军作战的经历。

第四,解方的家庭出身。解方的父亲是东北吉林的大地主,家庭条件优渥,娶了一妻一妾,这也是解方后来为什么能上当时最好的奉天中学,结识张学良的原因。这个家庭成分,多多少少也影响到了他的军衔评定。

尽管解方只被授予少将军衔,但却是少将之首,所以才有了“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徐立清镇中将,解方镇少将”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