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毛选》又重新热起来,连续多年成为高校里面借书榜首,甚至由于太火,一些学校规定要1至4卷只能单独借阅。

我问了好几个朋友说,看《毛选》比较枯燥,有的甚至在网上找人报班花钱听人讲《毛选》。相对于其他四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比较强调哲学思辨,《毛选》其实是最通俗易懂的,以论事为主。

教员实际上前半生其实一直在打仗,后半生一直在治国。尽管他读的书极多,更强调的是实事求是,也就是通过“事上练”求真务实,用人也比较喜欢厚重少文的人。你大可以把《毛选》本身可以当做是了解教员那代人的“史事文献”;而不是学者专门专著,《毛选》里面的文章,严格的说,是教员领导革命活动的“副产品”。

想要更全面了解那代人的史事的朋友,可以看八卷本的《毛泽东文集》,这套书里就收录了理解《毛选》非常重要的一篇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阅读这篇文章多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我愿意称之为快速入门阅读《毛选》的“钥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精华。

现在很火的贝叶斯原理或者是贝叶斯公式方法论精髓,都在这篇文章里面早就说的很清楚了。昨天准备把这篇文章截图放置在讲贝叶斯原理后面作为参照,考虑到实在过于重要,还是需要单独写篇文章来郑重解读,不妥之处,多多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阅读感:

1、人只要有思想,就有对,也有错。错了不要觉得羞耻,正确也不要觉得自己聪明。正确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得到的,需要放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进行检验。同时,人对于自然界、社会界的认识并不是单独某个人的专属和任务,而是以集体形式在进行的推进的。在这里点上,教员是可知论者,并不是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真相、现实、存在,但是不可知论者或者怀疑论者认为限于人的感觉无力认识到真理。

2、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并不是神赋予或者是天赋的,一个人能够认识一个事情正确,并不是拍脑袋得来的或者天赋异禀,而是有认知的规律可遵循的。一般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聪明人的头脑好像能够从老天爷、上帝或者前世的云端那里下载一些知识回来,比如柏拉图等;也有的哲学家认为只需要扫除一个人错误知识的遮蔽了之后,正确的认识就会自动“解蔽”,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偶然的成功的,但是并不能作为认识的规律,不可复制给另外一个人去操作,而且还容易导致“天才论”或一些自以为是得到神意的人传教或者开创新的宗教,还容易造成人和人之间不平等,让一些知识精英产生骄傲感和对劳动人民的鄙视,教员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副作用实在太大,所以从来都是主张知识分子要谦虚接受群众的教育,不要飘在云端,主张劳动人民创造历史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实际上读毛选《实践论》的朋友知道,里面说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个人实践是不等于是社会实践。真理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类似于一个极限,但是相对真理是存在的。人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一直在实践中动态在发展,并不可避免的损益和扬弃,这也就是认识理论等精神活动被证实或者证伪过程。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脑能够对客观存在进行反映,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认识的来源。社会实践=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经过这三者综合的社会实践才能最终检验一个人的认识是否正确。生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生产力主要包含了人改造自然界的工、农、科研劳动,也就是“物质力量”改造活动;而生产关系讲的是谁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的劳动成果如何分配(分配制),以及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地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以及体力脑力、工农分工以及城市农村分工等三大分工)。《共产党宣言》上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没有阶级分析法视角,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放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间,强调的是生产斗争成果是哪个阶级占据主导地位和组织优势来进行社会劳动成果分配,以及科学实验究竟是为了谁的问题;如果不谈阶级斗争,在科学实验时候就难以解答科学技术发展是为了服务劳动人民还是控制人的大问题。所以脱离了由哪个阶级来主导生产资料控制权和科研目的,去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陷入到庸俗化的技术决定论之中,很容易模糊马克思主义解放底层受金钱枷锁控制的无产者的理想追求,也弄不懂所有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书扉页上为什么要印这样一句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4、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资本主义追求人的个性解放,把私人的生物性放在社会性属性之上。但是由于财富本身是存量的,你占据多,其他人就少。于是底层就很容易出现生物价值压倒文化价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拜金主义,在私有制主导之下就容易形成整个社会一盘散沙局面,从而在国际竞争之中被更大集团的私人资本实力所各个击破。从这个角度理解为什么钱学森说,不能放弃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否则后果很严重。当然,一个人无法超越自己时代局限性,没有人是神,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当一群人觉悟还没有到的时候,需要给历史以时间。社会规律是由于最广大人民群众(奋斗)来掌握的。

5、“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斗争代表底层利益,为多数人福祉而奋斗。先进阶级来自于群众,能依靠群众也发动群众。“先进阶级”应该是后来的“三个代表”和“两个先锋队”的理论来源。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员著作里,精英阶级不是先进阶级,处于生产关系之中的剥削者不符合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的共产主义思想。精英主义,蕴含着人上人的思想,在毛选语境之中是落后的思想,人类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当然这也是很多脑袋没有转过弯来的知识分子觉得讨厌的地方。

6、一个人认识的基础并不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人的亲身实践,书本知识并不是感性经验。所谓感性材料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得到了感觉体验,这个五个官能反映到头脑的材料是可感的,这里其实借鉴了“佛教”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之中的前五个,去掉了第六个意识(“阿赖耶识”),佛教讲的凡人“六根未尽”讲的是见、闻、嗅、味、触、思虑等“六境”,教员在这篇文章之所以去掉思虑,是因为这个属于“心识”并不是感性认识而是理性认识阶段了,因为现代科学认为大脑是人的思维器官,而不是心。“心”在认识论上代表着“情”和“意”的部分,比如我们说“用心”,并不是用心脏去感觉,而是大脑集中注意力或投入感情;人脑是处理感性材料的“觉知”器官,而不是心(脏)。心的语境比较复杂,仅仅在佛教里面有专门的《心经》、《坛经》都是讲阿赖耶识,王阳明哲学的心学其实也是这个路径。这里单独不提“意”,体现了教员作为无神论者讲认识论的敏锐,以及注意扬弃传统文化来阐述微言大义。

7、《实践论》里面核心内容就是认识论的两个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物质可以变成精神),是获得亲身经历的经验材料,因此强调干部要下基层,要从实地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都是讲感性材料是获得一手的信息,避免听闻其他人转述带有自己主观判断的材料,或者防止以偏概全、个人臆断的错误,第一个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能够防止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比如有学校学生学了很多医学知识但是从来没有临床经验,那就是缺少和病人打交道经验,感性材料匮乏,用起来的时候对于知识也很难融会贯通,包括学经管等也容易犯这样的“学生病”。太年轻学哲学文学也容易出现无病呻吟的情况,都是因为感性材料不足引起的。从这点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做五七干校,为什么要上山下乡,为什么要推赤脚医生运动,等等。那为什么进入亲身实践之后还要第二次飞跃——也就是“从精神到物质,从思想到存在”,把第一阶段形成的认识放在社会实践之中检验,这是为了防止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因为每个人个体生理层面的差异性、社会位置层面受教育水平以及阶级性的差异,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接触感性材料不一样,很容易认为自己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个体的世界观上不一致,这样沟通就会出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需要引入社会实践的检验,尤其是成年人很多人认知已经固化了,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让人去看待书本知识、所感知识、别人的意见的不足之处,形成一个更立体和深切认知,这个时候人的认识进入到“实践出理智和真理”的阶段。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争论,不是等时间检验,而是让社会实践来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思想,真金不怕火炼。根据现实的反馈来对信息或者认识的论证。当然教员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社会斗争复杂性,由于涉及到了人性,既然对于社会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也会出现斗争的失败,俗话说君子斗不过小人,成者为王败为贼的情况屡见不鲜嘛,但是教员就是教员,他说不要被可能出现的“暂时”挫折或者失败而丧失对于正确认识探索。这里是中国人独有的历史意识和辩证法,保持开放和豁达心态,“风物长宜放眼量”。

8.为什么说“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马克思的墓志铭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我发现柏林大学校训也改成了这个名言。无产阶级认识世界不是为了追求智力成就感,学位高低,以及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做哲学家,把世界真相解释清楚,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说具体点,就是改造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人上人、奴性封建主义思想。改造世界不是乔布斯马斯克所说的“改变世界”,这些商业大师本质是旧世界游戏规则里面的大号;但是没有在新纪元上,助推人类解放摆脱私有制枷锁和困境进行质变的改造上。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再理解什么是“先进阶级”。在读《毛选》之前,我也觉得乔布斯很伟大,现在我看他们就跟看楼下的扫地阿姨是平等的,工人农民在我心目中与马斯克、马云是一样的尊重,社会分工不同罢了。可能你会觉得这么狠嘛?“众生平等”这句话针对人都是有限的个体存在者而言的,都是凡人,身上的标签不同或者洗脑PUA对现实社会的话语权不一样而已,可能掌握了全世界一半(以上)财富的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前段时间不是之前死了吗?他对社会有没有什么贡献,好像也没有。

9、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组织应该怎样工作用什么样方法,教员写的很清楚“端正思想、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好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这几句话都很朴实,但是要做到很难。关于调查研究教员有很多方法,虽然说社会学有很多研究方法但是很多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去做的也不多,调查研究就是了解一手信息构建自己判断决策体系的基础,很多人创业者或者管理者由于长期待在上面,所接触的信息都是被机器或者身边人定向针对个人喜好投喂的,已经严重失真,再加上已经有了官僚主义架子了,觉得深入群众显得没派头,所以逐渐脱离业务一线。做事情就会出错,做得多错的多,犯错误是改正的契机,不能出现错误就放弃了,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才能形成进步飞轮;目标也不是服务于私人,而是服务于国家强大。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不是为了欺负别的国家,而是为了更好的守护革命烈士流血牺牲争来的成果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人对于“伟大”的理解和西方不一样,西方人觉得伟大的强国就是殖民和统治全世界。

10、教员很少讲“民族主义”,而侧重于讲“国际主义”。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教员时代是守护中华民族利益典范。这是不是很奇怪?因为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民族矛盾是次要矛盾,《矛盾论》其实是一本兵书,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会迎刃而解。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提了一个重要观点说,“工人没有祖国”。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开拓的世界市场把全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纳入到资本控制之下,尤其是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之后,金融资本开始压制工业资本(征收利息或者兼并形成寡头),开始向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以及广大民族企业去征收贡赋,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教员走的是群众路线不仅仅是国内,而是放眼争取和发动国际上“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把少部分人的统治,淹没在全世界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其中应用的是《道德经》里面水是至弱至柔的,但也是至坚至刚的自然辩证法。几乎在教员时代,无论是美国还是法国还是拉美、非洲等底层人都以教员为导师,那个时候中国是全世界的灯塔国,只是很多中国人由于种种原因自己不承认。

当然毛选魅力并不是读懂,了解历史,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还在于应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大家打开和学习《毛选》起到一点帮助。

▼博主简介

靠谱的阿星(李星),广告学本科,外国哲学硕士,科技媒体知名撰稿人,电子工业出版社《媒体化战略》一书 作者 , 公众号「靠谱的阿星」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解读和数字营销模式观察,多年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工作,荣获2017年、2021年钛媒体年度作者最具人气/最具影响力奖,2018、 2019年、2021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作家”,搜狐2018产业风云年度自媒体,CMO训练营导师兼专业合伙人。交流合作,请加私人微信号: kaopudea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