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知易行难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知道大道理,却没有找到实操中的关键抓手。
——成甲
生活没有折磨过谁,只是,选择了生活,就要接受现实生活的磨练。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要考虑自身健康,还要规划自己的人生,想想每一步,都那么举步维艰,纵观千万难,埋头还得干。
先问你个问题,你多久没有完成你定过的目标?
是暂时没完成,还是半途而废,还是完成不了,还是永远也不能完成。
在清晰的想过这些答案之后,请你再好好想想,你没有完成目标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没有完成的阻力又是那些,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你离目标就越近了一步。
回想完之后,如果还是没有想到是哪些和阻力,那就得看看《小逻辑》这本书。这本书提供了目标背后的“小逻辑”,让每一步切实可行,每一个关键步骤都有科学方法论,每个人身处的环境不同,目标和操作方法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
这本书的作者欧文·瑟维斯是英国行为观察小组的常务董事,另一位罗里·加拉维尔是亚太地区的行为观察小组的常务董事。
行为观察小组是英国政府2010年成立的,行为观察小组也称作“助推小组”,目标是找到种种明智的方式,鼓励、支持和保障人们能为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
“助推”是什么呢?
助推(nudge),含义是为了不通过强制手段,而是以一种“非强制性”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选择。
本书聚焦的是——自我助推。即改变和提升自己,从设立目标到完成目标的关键方法,让你的目标变得清晰起来,把目标变得可操作化,可以执行下去,最终去实现它。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套从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承诺机制→奖励机制→分享机制→反馈机制→连接纽带这样的完整体系,来给我们讲述目标的可实现化。
尽管目标的实现和所谓的成功有些联系,可目标和成功也分大小,所以,不可把目标的实现比作是成功,可视作目标的实现是成功的一小部分,更多目标的实现才是所谓的成功。
好比读书,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不就提到自己的读书方法吗?每次读书,有点领会的时候,就忘记吃饭,常常写文章自娱自乐。读书不止要常常读,而且还要对自己领会的加以思索,还要常常输出,也就是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就是完成一个小目标。
01.怎么去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
对于目标,我们的选择要正确,并且目标要聚焦在一个点上,然后设定目标的清晰值和最后期限,最后把目标分成可控的小步骤。
那什么样的目标是正确的呢?对你而言学习一项技能,戒掉某个不良习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不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目标吗。就拿学习而言,学习是提升自我的一个好的通道。假如,你想要学习摄影,你得有充分的准备吧,很多人准备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设备,然而设备只是辅助我们的工具,而买之前的摄影知识才是我们应该学的,什么摄影参数,构图的方法,做足功课,然后再去买设备,然后通过设备实践,实践中有什么不对的,我们立马再去学习,再去巩固。
这不就是一个清晰可见的小目标吗?
这个目标是学习新东西,先是利自己,而后是利他,你掌握了一项技能,别人通过你掌握的技能获得他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为己为人的一个过程。
制定计划要遵循3个元素:
l 保持简单化原则;
l 创建一个可行的计划;
l 把计划变成习惯。
这3个元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实现目标,不要在目标上添加一些复杂的条件,比如说,不买摄影设备之前就不学习,这就是给目标增加了条件,一个可以进行下去的计划,就在于这个目标与你之间的关系,关系越强烈,说明目标执行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标需要有计划的进行,而把计划变成习惯,就要让习惯触手可及,怎么触手可及呢,假如你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要下载一大堆电子书,电子书有干扰因素;但是买点纸质书就有很大不同,放在书架,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这样习惯就变得简单了,执行的时候阻力就会少许多。
02.目标需要做出承诺和奖励:
很多人设立完目标就开始执行了,中途遇到阻力,放弃的概率也比较高,为了让自己的目标能够完好无损的进行下去,一些牺牲是必须要做的。
要对目标做出承诺,那为什么要对目标做出承诺呢?
承诺对他人而言既是一种负责任的答应,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话就表明了承诺的分量,承诺既是对他人,那对于我们的目标承诺,就需要一位承诺裁判来监督这个目标。
简单点,就是你的目标要有承诺,承诺要有裁判,这个裁判负责对你目标的监督,督促你更好的完成目标,裁判的选择必须是你信任的,而且是有点大公无私的,至少对你的“承诺”这件事而言。
有报告显示,有承诺裁判的人比没有的人,实现目标的概率高约70%。
所以,对目标的负责,就是对时间的尊重,因为时间不会因某个人而去倒退,倒退的永远只会流逝,等待我们的只有当下和未来。
除了承诺,目标需要一定的奖励,目标和奖励一块进行,如果你完成目标之后有一份奖励在等着你,这是不是更有动力去完成这个目标。小时候爸爸妈妈总说,只要你考到班里的第一名,答应给你买一个你喜欢的奖励,为了这个奖励,我们学习时要比平时更用功。所以,当目标和奖励挂钩的时候,是有利于完成自己的目标。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损失厌恶”的概念,就是说同样的东西,相比于得到,人类更在乎的是失去。既然我们更怕失去,那得到一件东西是不是就会更好的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时间是最大的损失
奖励其实是有很大作用的,应用好可以实现你的目标,比如这个小故事,有群熊孩子经常去一位老人的窗户外头踢球,影响老人的休息,老人想要安静休息,于是把孩子们叫到一起,给每个小孩发了2块钱,并告诉他们以后每天都要来踢球,来了还给奖励。孩子们很高兴,踢球更来劲了。但过了两天,老人告诉孩子们,我最近没钱了,但希望你们继续来踢球,孩子们一听没奖励,就走了。
你看,老人的目标是想要安静休息,通过奖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可是有时候奖励是要给别人的,有时候,为了目标的实现,奖励就是你自己的,你需要完成你的目标才能获得奖励。
03.目标需要分享出去,再去接受反馈:
人是社会动物,既要受到自己怎么看待别人的影响,也要受到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影响。简单一点就是,人是互相影响的。
分享目标为的是更大程度实现目标,分享出去了,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别人有了更好的资源会推荐给你,好朋友也会把好的方法介绍给你。
分享目标不止是一个人,还可以分享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圈中,互相帮助成长,彼此之间建立一个“互惠环”,“互惠环”就是你支持需要支持的那些人,你需要支持的时候,别人同样也会支持你。
最后一步就是在反馈中不断完善目标。一种反馈是及时的,可以立马改进;另一种反馈比较慢,改进也慢,就离目标就远一点。
反馈有3个步骤:
l 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离既定目标还有多远;
l 反馈应该是及时、具体和可执行的;
l 通过对比自己与别人。
要时刻警醒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如果远了,那就是反馈不够及时,调整还不够完善;如果近了,是什么原因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清楚的知道目标背后的推动因素,把不利因素调整过来,把有利因素变得更完善,从而变得更有利。
反馈来了就要改进,改进的时候多问问自己。然后通过对比来看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跟别人比较时,人们往往注意到自己与别人那个时候同等的水平,相反,如果是同样的目标,同样的时间,你的进度慢了或者是质量不高,在对比的时候,就要发现问题,然后去调整它,所以你看,对比也是一种反馈,反视自己哪方面不足,哪方面需要改进。
04.目标是各个因素之间的连接:
目标设立好了,我们需要对目标制定计划,还要对目标做出承诺,做承诺需要承诺裁判,为了更好的达成目标,还需要将目标与奖励连接起来,最后还要分享出去,然后再接受反馈。
你想想,这就是一个目标的闭环,即完成这些步骤,根据这些方法去执行,这样目标会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如果目标达成了,下一个目标我们就可以复制这个模式了。
连接的每一个方法就是不断试错,也就是小步快跑,然后快速迭代,跑着累了,可以休息,但不要停止,这就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方式。
最终,《小逻辑》这本书是要我们明白什么时候,怎样开启我们的慢速系统,以及何时何地鼓励我们的快速系统来接管。
l 我们的快速系统偏好当下的回报,宁愿把努力的决定推到明天;
l 我们的慢速系统能够理解,也许还有一种更为良性的选择,但前提是要把喜悦推迟到明天,把更具挑战性的决定留在今天。
“小逻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具体的操作方法,给我们搭好了脚手架,至于我们怎么利用脚手架盖到更高层的楼,就要看我们离目标有多近,离目标越近的时候,我们的脚手架发挥的作用越大,脚手架是支撑我们去行动的前提。
一个目标的实现,会带动另一个目标的实现,这就好比,你学会做土豆丝的时候,你也学会做土豆片,炸土豆,一种食材,多样的做法,就看我们怎么做。就像詹姆斯·赫克曼教授所说的:“技能催生技能”,也就是说,一旦你成功到达一个目标的时候,你将会走的越来越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