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有这么四位英雄人物——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和李富春。

他们要么是中共早期创始人、重要领导人,要么是妇女运动先驱、领袖,要么是后来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之一,都是中国革命顶梁柱般的角色。

这些人的光辉事迹,或许大家多少都有些耳熟能详,但恐怕却不知道他们竟然有着一位共同的母亲。

这个为大众所并不熟知的女士,孤身拉扯出了满门英烈,她根本都不是共产党员,却得以被立传于《中共历史人物传》之中。

就连她的名字,也透露着胜于男性的刚烈之气,她便是葛健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5年8月,葛健豪出生于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荷叶镇桂林堂,也就是今天湖南娄底的双峰县。

葛家相当不一般,甚至不能用大家来形容,而是真正的豪门。

葛健豪的父亲葛葆吾曾经历任湘军参将,跟着曾国藩东征西讨,和这位晚清重臣关系密切,后来又担任了盐运使这种十足的肥差。

在当地,葛家、曾家、王家三大家族并列,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或许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封建大官僚世家中,后来陆续走出了无数的革命志士,还有葛健豪这个被称作“20世纪最奇异的妇人”。

葛健豪从小受到的,当然还是那些旧社会伦理道德的教育。

作为一个女人,她未来被家族作为联姻工具的下场几乎是注定的,但她的内心却竟然没有被“三从四德”所束缚,而是一直向往花木兰那样的精神。

但有些事,葛健豪还是难以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十六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在征讨捻军的途中战死。

她只能遵照父亲的遗命,嫁给了几十公里外永丰镇上的一个富户蔡家。

不过在婚后,她依然长期保持着对时事、社会、革命的高度关注。

在葛健豪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位最亲密的女性朋友,她比葛健豪小八岁,两个人很小就认识。

因为这个朋友嫁入了三大族之一的王家,葛健豪和她一见如故,两人从此密切联系,无话不谈,此人便是秋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秋瑾的思想和品格,对葛健豪的影响是巨大的。

每当秋瑾回来告诉她外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自己又是如何东渡日本、参加革命,葛健豪总是无比惊讶,同时也打心底里仰慕秋瑾身为一个女子的豪情壮志。

但在1907年,葛健豪没有等到秋瑾回来,却听见了她为革命在浙江绍兴英勇就义身死的消息,不禁悲痛万分。

但也从此勉励自己的孩子们一定要向秋瑾学习,男子争取报效国家、女子争取解放思想。

在那样一个动荡腐朽的时代,这些事做起来其实是极难的,尤其是葛健豪的丈夫蔡蓉峰不但没什么本事导致家道中落,自己还满脑子都是封建旧思想,逼着女儿蔡畅缠足、不允许儿子蔡和森出门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都在葛健豪的顽强抗争中没能实现,她卖掉自己的全部嫁妆,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外孙女报考了女校,甚至自己也和她们一同就读。

在这样的努力下,几年后,蔡和森成了湖南第一师范的尖子生,大女儿蔡庆熙考入了长沙自治女校,小女儿蔡畅也进入了最好的周南女校就读。

安顿好孩子们以后,葛健豪认识到自己也要学习,于是毅然报考了湖南女子教员养习所,这里是专门培育女校教师的学堂,因为葛健豪想要以后回到老家去自己办学校,解放更多女性。

这所学校因为年纪问题,而拒绝了葛健豪的入学,但她竟直接给长沙知县写了一封信,县令大为诧异,最终以四个字“奇志可嘉”让学校破格将她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不久,葛健豪又把外孙女刘昂也送进了周南女校的幼稚班,从此整个长沙都开始闻名起“葛家三代五人同读”的故事。

就这样到了1915年,葛健豪终于完成梦想,在湘乡县创立了“第二女子简易职业学校”,帮助中青年妇女摆脱思想的禁锢,提倡放足、留短发,而且学校不收取学生任何的学费。

可惜随着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很快引起了当地封建残余势力的恐慌,他们找出各种借口干涉,再加上时局动荡的原因,学校最终只能关停。

拄拐杖者为葛健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新文化、新思潮席卷中国大江南北,蔡和森作为优秀的进步青年,在长沙广交了大批同仁。

葛健豪停办学校后,便直接搬到长沙支持儿子的工作,她以积极开明的态度对待所有蔡和森的朋友们,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向警予、张昆弟、罗学瓒等人。

当这群有志青年齐聚一堂商讨救国之策,葛健豪总是认真旁听,自己也跟着学习。

她虽然无法深入其中去做些什么,但总会给予大家一切生活上的帮助,所以被所有人亲切地称为“蔡伯母”。

到了1919年时,葛健豪则做了更加惊人的壮举,她在儿子的提议下,竟然以五十四岁的年纪,跟随一大帮革命青年共同远赴法国勤工俭学,被湖南的《大公报》点名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法国的蒙达尼女子公学,葛健豪真的每天一丝不苟进行学习。

纵然无比艰难,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她的法语水平居然突飞猛进,以至能自己阅读法语报纸、和周围人流畅沟通。

而葛健豪本身极为出色的刺绣手艺还起了重要作用,她的手工品在学校当地十分出名,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大大缓解了一群穷困留学生的经济难题。

在婚姻上,葛健豪不但不反对自由恋爱,还认为这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宣战。

于是在她亲自祝福下,不久后,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就和向警予、李富春分别结成了终身伴侣。

蔡和森向警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达四年后,因为蔡和森等人聚众参与中法里昂大学抗议活动,而被法国政府强制遣返,葛健豪随后也才跟着回到国内。

而她在之前还专门为鼓励儿子的壮举而写下了“华夏千万里,待骐骥驰骋 ;炎黄四百兆,有鲲鹏翱翔”如此一首富有豪情的短诗。

回国后,为了不耽误子女闹革命,葛健豪先是带着一家人回到长沙积极推广女子教育、宣传革命活动,她的住处也成为了许多共产党员的避风港。

蔡林蒸是蔡家的长子(原长子夭折),同样在早年便投身革命,且凭借优异的才华考入了黄埔军校,先后参与“五卅运动”“省港罢工运动”。

作为母亲,葛健豪从未“护着”儿子,甚至亲自送他走上了国民革命的战场。

而当1925年,蔡林蒸牺牲于同港英当局抗争的战斗中,消息传来,这位母亲老泪纵横,但却没有丝毫后悔与抱怨,仍然全力支持其他孩子参与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28年的时候,由于上海的白色恐怖浪潮汹涌,蔡和森等人只能把地下机关设在自己家里,需要一些人帮忙打掩护。

时年六十三岁的葛健豪义不容辞带着孩子又奔赴了上海,积极协助开展革命活动。

在这里,她简直如同神人一般,白天需要处理家务,晚上需要照顾儿孙,同时还随时待命,负责帮党组织传递消息、打探情报,成为四个孩子以及组织坚强的后盾,贡献十分之大。

然而革命总是凶险万分,1928年5月,被葛健豪视如亲生女儿的儿媳向警予又在武汉因叛徒出卖而英勇牺牲,再次让她悲痛万分、不能自己。

向警予牺牲后,蔡和森被党组织派驻去往苏联的共产国际,葛健豪为了不让他有后顾之忧,便带着孩子回到了永丰老家居住,同时还接受了党的委托,负责照顾一些烈士遗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蔡和森正在广州组织地下工人运动,因为叛徒出卖而被反动派逮捕关入监狱,最终被残忍杀害而牺牲,考虑到蔡家已经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及葛健豪老人的年岁较大,党中央最后一致同意,没有把这个噩耗再通知到她。

而此时的葛健豪生活同样十分清苦,早些年的一系列活动也掏空了她所有的家底,回到用永丰后她甚至都没有安身之所,只能寄宿朋友家中,但仍然时刻关注着外界的动向,期盼着儿女得胜凯旋归来。

但即便在这样苦难的环境中,蔡家第三代人也都先后长大,并同样踏上了革命的征程,这让葛健豪十分欣慰,但也让她身边陪伴着的人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3月,葛健豪老太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永丰县石板冲安然离世,即便在临终前,她也仍然不知自己心爱的儿子蔡和森早已牺牲。

事实上,在葛健豪老人的身后,蔡家满门无一辜负她的期待:

长子蔡林蒸,1925年担任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支队长,在与港英政府的抗争中不幸中弹牺牲。
次子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五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两广省委书记,1931年在广州军政监狱被害牺牲。
小女儿蔡畅,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我国妇女运动先驱、领导人,建国后连任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儿媳向警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党内第一个女性中央委员、中国妇女运动先驱,1928年于武汉汉口余记里空坪刑场英勇就义。
女婿李富春,建国后历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是我国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
孙女刘昂,1932年被祖母送往延安担任了周总理秘书,建国后历任农业机械部副部长、第一机械部副部长。

在中国共产党、甚至近代革命百年历史上,葛健豪女士都可谓被称作“最英雄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