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兰克王国

5世纪末至10世纪末,经过大迁徙的日耳曼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了封建制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民族中力量最强的部落。486年,法兰克人占领了高卢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以巴黎为都城的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实行封建农奴制。后墨洛温王朝被加洛林王朝取代,加洛林王朝第二代统治者查理大帝通过武力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扩大了法兰克 王国的疆域。查理死后,王国分裂为3部分,成为后来法国、德国、意大利的雏形。法兰克王国是持续时间最久的日耳曼国家,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罗马教会地位在西欧的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萨利克法典》

《萨利克法典》源于法兰克人萨利克部族中通行的各种习惯法,并因此而得名。《萨利克法典》是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后期(约507~511年)颁布的,是查理曼帝国法律的基础。《萨利克法典》中主要列举了各种违法犯罪应处罚的赔偿金,也包括一些民法法令,其中有一章宣布女儿不得继承土地。这项规定随着法兰克帝国的分裂和联姻扩散到大多数欧洲的天主教国家中,并逐渐演变为对女性继承权的剥夺,对中世纪和近代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西班牙的卡洛斯战争都是源于旁系男性继承人对直系女性继承人权利的争夺。

矮子丕平

丕平三世绰号矮子丕平,741至751年任墨洛温王朝宫相。751年,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位称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随后,丕平大举进军意大利,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土地作为回报赠送给罗马教皇。丕平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征服者,他发起的军事行动涉及今天的法、意、德、西诸国。768年,丕平征服阿基坦人后,在回国途中病逝。作为法国加洛林王朝的开国者,不平不仅为儿子查理曼打下了称霸西欧的基础,而且还留下了一个延续1100多年的教皇国。正是由于丕平向教会献土而缔造了教皇国,此后,历代法国君主都以教皇的世俗庇护人自居。

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帝国又名加洛林帝国,是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在西欧建立的封建帝国。查理于768年即位后积极对外扩张,9世纪时建立起一个东起易北河,西达大西洋沿岸,北临北海,南依地中海的帝国。为笼络罗马教会,查理皈依基督教,并于800年在圣彼得大教堂由教皇加冕,称查理曼(即查理大帝),此举确立了查理曼及其帝国在西欧基督教世界的权威地位。 查理曼在帝国内推行封建庄园制和采邑分封制,为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查理曼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和提高日耳曼人文化水平方面贡献突出。

十字军东征

1096至1291年,罗马教皇和西欧封建主针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起8次侵略战争,参战士兵因服装上有红十字标志而被称为“十字军”,这8次战争便被称为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的主要目标是“圣城”耶路撒冷周围的穆斯林国家。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以“收复圣城”为幌子,号召天主教徒以武力打击穆斯林的势力,得到野心勃勃的封建主和一贫如洗的无产者的响应。然而这8次东征大部分以惨败告终。十字军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径,他们在途中不断烧杀抢掠,给东方和西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客观上,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英法百年战争

1337至1453年,英法之间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战争。12世纪中期,英国贵族在法国占有大片土地,法国为完成统一而不断驱逐英国的势力。1328年,因为法国王位继承权的问题,法王腓力六世和英王爱德华三世产生了激烈的矛盾。1337年,爱德华三世进攻法国,百年战争开始。经过浴血奋战,法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将英国的势力赶出了欧洲大陆,完成了民族统一的任务。英国从此放弃了大陆争霸计划,开始谋求海上霸权。这场战争给英法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战术和武器的进步。

圣女贞德

贞德(1412~1431年),英法百年战争中涌现出的法国民族英雄,出生在法国一个普通的农村。1429年,法国在百年战争中节节败退,英军开始进攻法国最后的战略要地奥尔良。这时贞德找到国王,声称自己受到上帝感召,要率领法军击退英国侵略者。随后,贞德率军击溃了围攻奥尔良的敌人,并展开了全面反攻,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1430年,贞德不幸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的罪名烧死。但战场上法军的胜势已不可逆转。战争结束后,贞德沉冤得雪,被封为“圣女”。

黑死病泛滥

黑死病是一种可怕的鼠疫,得了黑死病的人会出现淋巴腺肿、皮肤变黑、高烧不退、精神错乱等症状,并很快死亡。这种病于14世纪中期传入欧洲后迅速爆发开来,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瘟疫束手无策。不到10年的时间里,黑死病夺去了约7500万人的生命,欧洲失去了1/3的人口,劳动力大大减少,生产力因此遭到巨大破坏。黑死病还造成了社会的动荡,甚至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也受到了冲击,欧洲国家中的弱势群体如穆斯林、犹太人和麻风病患者均遭到残酷迫害。直到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黑死病才逐渐停止了蔓延。

封建庄园制

封建庄园制是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建领主对农奴进行剥削的基本组织制度。在西欧封建化进程中,国王、教会以及封建主大量侵吞公有地,继而开始剥夺个体农户的土地,最终形成属于私有性质的规模不同的庄园。庄园的经济形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奴通过劳动满足封建主和自己的生活需要。这种制度虽然同样剥削广大农奴,但是农奴可以享用自己的部分劳动成果,所以他们比奴隶的劳动积极性更高,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3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文明的兴起,新的生产关系确立,封建庄园制逐渐瓦解。

西欧封建等级制

西欧封建等级制指西欧封建社会中由国王、贵族、骑士等不同身份和拥有不同权力的封建主组成的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随着11世纪左右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西欧各国开始尝试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在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封建等级制度最终被用来确定封建社会中各阶层间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关系为细带,通过层层的分封形成,用来协调封建主之间的关系,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有力地控制被剥削者,其显著特征是封主与其附庸建立起的臣属关系。但同时土地的层层分封使封建等级复杂混乱不利于中央集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北欧海盗的时代

北欧海盗指的是中世纪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维京人。维京人生性勇猛凶悍,而且善于驾驶船只在大洋上纵横。9至12世纪,维京人成群结队地乘坐长体船沿着西北欧的海岸线航行,看到富饶的城市或村庄就下船进行劫掠,往往在将财宝掠夺一空后还将当地的居民统统杀死。因此,欧洲大陆的百姓们一听到“北欧海盗”几个字便会魂飞魄散。北欧海盗战斗力极强,打仗时手持宝剑、斧头或长矛,拼杀凶狠。不过,打劫并不是维京人生活的全部,在和平的日子里,他们也会务农、捕鱼、经商或打造工具。

来源:《世界历史常识》(刘永升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