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陈宫从最初做县令时,曾私自放了刺杀董卓未遂,被朝廷通缉的曹操,并想要跟随曹操除贼扶汉建立大业。

但曹操在多疑的情况下,杀害了自己父亲的好友吕伯奢一家后,又说出了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豪言壮语。

陈宫看清了曹操奸雄的本质,并在此后投靠了吕布,做了军师,与曹操发生了多次激烈战斗。

陈宫是个有情有义,心怀天下的谋略家。他曾和吕布投靠占据徐州的刘备,刘备和陈宫二人与曹操都有仇,而且刘备“除贼扶汉”的理念也和陈宫一致。在刘备缺少军师的时候,陈宫为何不选择辅佐刘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事件,大部分都是按照真实历史的时间线进行的,其中很多人物也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其中就包括陈宫。

《三国演义》中并未透露过陈宫想要投靠刘备的想法,那么我们就要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刘备和陈宫为何没有走到一起的真相呢?

通过对《三国志》的研究,陈宫不选择辅佐刘备争夺天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陈宫的身份,大概率是没把刘备放在眼里的。在《三国志》中,陈宫并不是个小小的县令,也没有因为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而离他而去。

陈宫的真实出身是兖州的氏族,他最初之所以选择辅佐曹操打天下,是因为看中了曹操行刺董卓的行为,赢得了天下的赞誉,具备了得民心的潜力,而并非看重他行刺国贼的无畏精神。

当时的刘备虽有汉室宗亲之名,但尚未被汉献帝亲自承认,那都是之后的事了。放在曹操进攻徐州之前,刘备混的是比较差的。

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只是姓刘,却自称汉室宗亲,是个欺世盗名之辈,就连徐州牧陶谦都没有想过,刘备会带着千余士兵就赶过来援救徐州。

刘备当时还在自己的好友公孙瓒的手下做事,做平原国相这种小官,在当时军阀眼中自然是没有什么牌面的。

有个细节是,北海遭到黄巾军围攻时,北海相孔融向刘备求助。刘备第一反应是惊讶。堂堂名士孔融竟然听说过我刘备的名字,连刘备自己都知道,自己混得汲汲无名。作为兖州士族的陈宫,又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当时的士族大家真的不会把很多军阀放在眼里,他们作为投资人,是军阀扩充军队,夺得天下的基础,谁有士族的支持,谁就能扬名天下。没有实力又没有号召力的刘备,最初就让出身士族大家的陈宫没什么印象。日后自然就不会对他另眼相看了。

其二,是陈宫不是没有机会与刘备并肩作战,但吕布在各方面在当时都是陈宫最好的合作对象。陈宫作为兖州士族代表,必定会把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陈宫替曹操说服了济北相鲍信以及兖州其他氏族后,让曹操赢得了当地士族的支持,坐上了兖州刺史的位置。

可当曹操稳定的兖州局势后,有了地盘后的曹操不用再看人脸色了,对士族的态度也没有最初那么尊重的,还在冲动之下杀了其中的一些人。

陈宫对曹操逐渐失望了起来,意识到曹操是要踢开进军合伙人,决定背叛曹操。他趁着曹操讨伐陶谦的机会,说服了陈留太守张邈,以及部分留守兖州各县的官员,发动了对曹操的叛乱。内部已经解决,而此时陈宫就需要一个外部强援。这个强援在当时来看,吕布是最合适的。

吕布武艺高强,且在杀死董卓后,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无论从实力还是号召力上,都比当时的刘备要强上不少。

陈宫背叛曹操,势必会让曹操带兵回兖州,平息叛乱。能抵御得住曹操进攻的,也只有以勇武名闻天下的吕布了。

刘备率领的千余老弱残兵,万人敌的关二爷猛张飞,当时也不太出名。在陈宫看来,吕布是即战力,二人合作马上就能产生化学反应。

而且吕布有个优点,就是对名士比较尊重,能够在合作中对智者言听计从,这也是陈宫想要吕布做兖州牧的原因之一。

陈宫在吕布阵营中是有话语权的,二人是合伙人关系,并非是主仆关系。

其三,陈宫在刘备据守徐州时,是有一定机会加入刘备麾下,为刘备效力的。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这与士族注重名声有一定关系。在东汉时期,忠君爱国的风气比较流行,古代臣子所崇尚的是忠心不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布作为武将,虽然背叛过丁原和董卓,可以只盯着利益而不在乎名声,但陈宫却不能不考虑自己仕途出身对社会的影响力,这关系到的是整个家族的声誉。

这就是为什么荀彧在日后不满意曹操进为魏公、魏王,却也不离开曹操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宁可过五关斩六将,也要离开曹操,回到刘备帐下的原因。

古人中,很多人把名声看得比生命都重要,显然,陈宫也是这种人。他背叛曹操,是因为他不义在先,打压了陈宫的家族势力,而陈宫后期与吕布合作时,家族利益并未受损。

即使陈宫想要投靠刘备,也不能这么做,陈宫是个优秀的谋略家,遗憾的是他和步入成长期的刘备,在时间上错开了。如果刘备在荆州时遇到陈宫,想必二人一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三国的历史也许就会有些不同。

若是有足智多谋且冷静的陈宫在荆襄做关羽的军师,诸葛亮和庞统则随刘备入西川,东吴偷袭荆州的计谋想必也不会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