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一个曾经无酒不吃饭的人,果断的戒了酒,会是什么原因呢?

一个人走过的路,多多少少都会与他少年时读过的书有关。比如我曾经喜欢喝酒,无酒不欢,还给喝酒找出许多理由。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什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什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您猜的没错。少年时,我就喜欢上了诗词。李白苏轼是我喜欢的两位。由此也开启了我饮酒的故事。

那时候整天就是喝酒。外面没有酒局,一个人在家里也会喝上一杯。

我又是一个管不住自己的人。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给我的总结就是“不喝酒像个人,喝了酒不认识人。”

我和诗人朋友经常喝酒。

他喜欢写诗,我喜欢读诗。他的学问要比我大得多,我是他的读者。

我们两人又都非常的穷。大馆子自然是去不起。街边的大排档,家门口的小酒馆,是我俩喝穷酒的地方。

一瓶劣质白酒,三两个便宜小菜。对面而坐,把盏畅饮。

我和诗人朋友喝酒不用劝。自己倒自己的。酒杯见底,自己便倒满了。

三杯酒下去,话便多了。我俩就开始聊。从三代聊到明清,从春秋聊到楚辞,从大唐聊到晚明。

从古诗聊到白话,从胡适聊到南岳。

一瓶白酒便在闲聊中渐渐地见了底。

这时我会看着他,他也会看着我。哈哈大笑,让店里又给拿来一瓶白酒,继续喝。

常有旁边桌上的食客听了我俩的闲聊有了兴致,会提了酒瓶凑过来。先是怯生生地招呼着,说是想一起闲聊。

我和诗人朋友都是喜欢交友之人。能聊到一处的便是朋友。一来二往,原本只有我和诗人对面而坐,喝到散场,已经围满了朋友。

有这样的朋友,人生何等幸事。

我还有一位女酒友。跟她是在网上认识的。聊了一段时间,感觉俩人性格和认知差不多,便成了朋友。

头一次见面,我没有想到她的车竟然是一辆六十多万的车。

她给我的解释是汽车就是一个代步的工具。

她请我在廊坊一家有名的饭店吃饭,喝了几杯酒,还是聊到了她的车。她也痛快,跟我讲了她的车和她的公司。

我才知道她竟然是一位身家过千万的人。

就这样我和她成了朋友。不用猜测,我和她只是朋友,这点分寸我还是有的。随着交往的时间越来越长,她慢慢地给我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白手起家的艰难到三次婚姻的失败。孩子的早亡到独自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无奈。

我成了她倾诉的对象。

再然后她的生意开始变得不如意。我又成了她的参谋,帮她计划着出路。也许是读书的原因吧,我告诉她世上有两套规则。一套明面上的是用来说的,还有一套是不能说只能做的。

人性趋利。只要坚信利益至上,就会有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她把我当成了“军师”。

她家也成了我帮她分析对手的“推演室”。

她喜欢喝酒。我不知道她能喝多少白酒,五十几度白酒,我喝不过她。

那段时间,我经常陪着她出入各种酒局,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意场上的人。喝酒我只能是她的副手。帮她圆着场,帮她把酒倒在地上。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直到有一天,她又在一家饭店请我吃饭。酒没少喝,菜几乎她没有吃一口。一瓶茅台喝见了底。她突然说明天就要走了。

我听出她话里的意思。她要出国。

我知道她这一走,想必是不会再回来。

这顿晚饭估计也是道别宴了。

她又让服务生拿来一瓶茅台,面前的高角杯子,一人一满杯。

吃完饭,我要给她请代驾。她说不用。车早就卖了。

打了辆车,送她回家。到了她家门口,她下了车。站在原地冲我挥手。我从车窗里也向她挥了挥手。

自此一别,几无相见。我和她都懂这个道理。

人这一生,有些人能够遇到已经是天大的缘分。离别只有早和晚,再好的知已也终会散去。

我那位诗人朋友一天比一天的破落,没有工作,连生活都遇到了困难。他选择了回乡,回到出生的村子,陪着年迈的父母,守着几亩薄田度日。

我曾经问过他何时再回城里?他说去那里做什么呢?喝酒吗?

我也没有想到,过了50岁以后,连一个酒友都没有了。

没有能说上话的知己,没有交过心的兄弟,喝酒还有什么意思。于是我把酒给戒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我只想知道我的知己和朋友“问君此去几时还?”

夕阳落在山外,白头搔首更短,一杯浊酒待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