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尤其重视儿童身高的年代,骨龄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3-15岁儿童的宝爸宝妈,只要听说孩子骨龄超前哪怕是1岁,都会特别的着急、特别的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大部分宝爸宝妈的认知中,骨龄超前就是孩子的生长期变短,将来就长不成高个。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首冠观察邀请广东省儿保生长健康研究院身高管理师杨丹为大家讲解、分析骨龄有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骨龄?

人的生长发育有两个“年龄”,一个是生活年龄,即日历年龄,一个是生物年龄,即骨龄。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块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还能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此外,正常人骨龄检查结果均为阴性,阳性则代表孩子骨骼发育不正常,存在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肿瘤等疾病。

当前社会,由于青少年儿童更多的食用含激素类的食物、药物以及普遍熬夜、肥胖率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群体骨龄超前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青春期前期、中期的孩子,骨龄本来就长得比较快,就更容易出现骨龄超前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骨龄超前就一定不好,就一定要打抑制剂吗?

答案是:不一定

抑制针属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理论上可起到一定的抑制性腺激素分泌、减慢发育进程、抑制骨龄成熟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因人而异,并且还可能出现肥胖、阴道出血、过敏、骨性疼痛增加等副作用情况。要不要打抑制剂,要根据情况来定。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的生理年龄9岁,其生物年龄也就是骨龄达到10或者11岁,但目前身高只有9岁甚至8岁、7岁的水平,那可以进一步到专科医院检查再经过精准评估到底要不要打抑制剂;但如果孩子生理年龄9岁,其生物年龄也就是骨龄10岁或11岁,但目前孩子的身高达到了10岁甚至是11岁的身高水平且没有其他疾病的情况,就根本不用着急,更不用冒险去打抑制剂,只需要通过调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饮食习惯等来缓解骨龄增长即可。

有效延缓骨龄超前,只需做好这五点

一、避免肥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骨龄超前与肥胖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大多数肥胖并不是由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所引起的,但过度肥胖会导致人体内分泌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比如胰岛素与糖代谢的紊乱、性激素分泌的失调,这些内分泌的变化会诱发骨龄超前的情况发生;同时,肥胖过多的脂肪酸本身也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利于身高发育。

Tips:避免肥胖总原则:合理饮食,多运动,具体见后面详细内容。

二、合理饮食

高油、高盐、高糖、高热量等食物是引发孩子肥胖或营养过剩的根源;反季节蔬菜、水果中通常含有较多的激素,易导致孩子内分泌紊乱等;此外,烧烤、油炸类夜宵产品,不仅本身含有较多的激素、添加剂,频繁熬夜吃东西这种习惯也对儿童身高发育不利,以上均是骨龄超前发育的源头,家长要注意从源头上避免。

Tips:合理饮食注意做到三点:饮食规律,按时按点,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清淡原则;食物丰富多样,确保食物新鲜,每天摄入12种、每周摄入25种;吃饭七分饱,不饿着也不吃撑。

三、保持良好睡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睡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性早熟,但持续时间久了之后会导致孩子内分泌失调导致性早熟的情况。此外,生长激素分泌高峰通常出现在晚上10点到11点、早上5点到7点,避免熬夜不仅避免骨龄提前,本身也有利于生长发育。

Tips:建议儿童青少年儿童晚上22:00睡着,早7:00之后再起床,每天确保规律作息,并睡足9-11小时(含午睡)。

四、坚持运动

如果孩子的骨龄过快增长可以通过游泳、打篮球、打羽毛球、健身操、舞蹈、跳绳、高抬腿、跑步等运动来调整和改善,合理的参加这些运动不仅能帮助儿童保持理想的体重还能帮助骨骼生长和骨骼健康,预防钙质流失,延缓骨龄增加。

五、避免性早熟

避免吃黄鳝、甲鱼、虫草花等高营养物质或保健品、补品,这些食品会增加性激素分泌,会造成性早熟和激素水平紊乱,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青春期早期的孩子,还要尤其注意避免接触成人刊物、书籍或视频,否则容易引发性早熟,导致儿童骨骼提前成熟发育。(谢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