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有东坡海棠的春天

汤蕴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去看东坡海棠的心愿由来已久,怎奈海棠花期短,一蹉跎,花已谢。幸好,东坡海棠随他的主人,包容豁达,并不在意谁来谁不来。又是一年海棠花开,再不敢怠慢,约了友人一同前往。

前去的乡道两旁栽满了海棠,万花齐放,春天浩浩荡荡来了。宜兴人用路旁千株海棠向海棠园中的一株海棠致敬。如今的海棠园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的市民公园。

有歌舞声从里院传来,跨过“天远”拱门,我透过人群一眼看到了远处的海棠,古老又年轻,沧桑又活力,一树花开,人间失色。

它把最明艳的生命付之于春天,付之于人们,付之于东坡先生。

把时光拨回到1085年的春天。

暮春时节,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宋朝,太湖西岸,宜兴永定里一条弯弯曲曲的田埂路上,气度不凡的苏轼就这么扛着一株海棠树走在前面。

此前,年轻的苏轼与弟弟苏澈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同登进士,一时名动京师。在琼林宴上,苏轼与同桌的进士蒋之奇、单锡一见如故,越聊越投机。蒋和单是同乡,都来自江南小城宜兴。

此后,苏轼应邀数次来宜兴游历小住。“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宜兴风景秀丽,耕读传家、崇学尚礼、民风纯良,是读书人修身持家的好地方。小城仅有紫笋贡茶、太湖石等风物,而且好吃的特产众多。

“乌台诗案”后,苏轼贬谪黄州,仕途滑向低谷。失意中的东坡路过宜兴会见老朋友。蒋之奇引荐了邵民瞻。邵民瞻陪同苏轼游山玩水,谈诗论文。

春天,邵民瞻设家宴招待东坡。在邵家大院,苏轼在一片树木开阔处稍稍停留,总觉得缺点什么。

宜兴人栽树,讲究“前榉后朴”,屋前种榉(谐音举)树,屋后种朴(谐音仆)树,意思是前面高中举人,后面有仆人跟随。儒家入世的文化基因体现在家居的营造上,深刻影响着当地的百姓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坡想起了家乡眉山的春天,海棠一树花开,树下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做个闲人,呼朋唤友,在花下饮酒抚琴,一时间不禁神色动容。

“送你一株西府海棠,何如?”

邵民瞻一时没反应过来,啥海棠,宜兴人从没听说过啊。

第二年的春天,东坡真的扛着海棠树送到邵府。

这株海棠按着主人的意愿,从此深深扎根于宜兴土壤。见树即见人,西府海棠不再是它的名字,人们把它起名为东坡海棠。

自古名花必赏于名人。那么,东坡于宜兴植树,为什么会选择海棠呢?

苏轼的家乡在四川。四川植被众多,有名的树种不见少数,红豆、银杏、金丝楠木、乌木等。苏东坡的家乡眉山,盛产橘子。东坡在《入荆溪题》中说到,“吾性好种植,能手接果木,犹好栽橘。”为什么不是橘子呢?

同样是江南的杭州,离宜兴很近。苏东坡曾在这里任地方官一把手,在任期间开发建造了苏堤,解决了西湖淤泥堵塞困扰,而且把苏堤建设成为杭州十大景点之榜首。

苏堤上,遍栽桃树和柳树,桃树和柳树都是江南常见的树种。苏东坡凭着高超的审美能力,就地取材,桃红柳绿,天人合一,把苏堤变成最具代表性的西湖意象。同是江南,为什么不送一株桃树柳树到宜兴的邵府呢?

东坡在黄州寓居定惠院时,发现山坡上有海棠一株,满心喜爱,“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诗人深情赞美海棠的清姿丽影,明丽芳华。“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然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意将海棠洒落在山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棠亦是蜀中名品,有色无香,被誉为“花中神仙”。东坡爱海棠,或许,东坡爱的并不是具体的海棠,爱的是春风。在春天一树花开,璀璨明艳,这是东坡对春天、对人生在内心的投影吧。

在宜兴,有他熟悉的风景,宜兴的山水和家乡一样美丽;有他熟悉的朋友,和家人一样亲切。在他心里,早已经把宜兴作为家乡。多年之后,年事已高的坡翁流放惠州,生死难卜。在宜兴买的田产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把家人三十余口人安置在宜兴,仅带着小儿子苏过和侍妾朝云上路。这份信任,是宜兴人给予他的,也是他给予宜兴人千古流芳的荣耀和美谈。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那是晚年坡翁对海棠的吟唱。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花的美丽姿容。在历经坎坷的一生后,诗中依然着迷于世间众美。世界吻我以痛,我报之以歌,一个伟大而浪漫的东坡跃然而出。

一颗高悬的明星生在北宋的政治新旧党争里,他的才华光芒万丈,是他的幸运,又是他的不幸。幸好,他还有朋友还有生活。种在宜兴的海棠从此成为他的挂念,多次托人托信来问“海棠无恙乎”。

邵民瞻感怀东坡先生的挂念,索性请人写了“海棠无恙”牌匾挂在中堂。

花开花谢,东坡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是“着力即差”。意思是如果刻意了,就落入差等了。“东坡海棠”是东坡留给宜兴不着力的作品,是诗人关于春天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坡海棠已有九百余年,历经风霜雪剑、天灾人祸、虫害病害,但总能枯木逢春,恰如东坡先生对贬谪的岁月投以回眸,“问奴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气象阔达,豪无怨怼,人生的境界不断升华。

海棠摇了摇枝叶,似乎又在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海棠无香,恰似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大起大落。海棠树上凝结着东坡精神,成就了东坡海棠的绝世芳华。看上去,是人们爱花赏花;实际上,却是人们在领悟东坡,在仰望东坡,在学习东坡。人们在海棠上总结东坡精神。

如果没有东坡海棠,宜兴的春天仍会繁华似锦,但这样的春天江南随处可见。春风里没有“一蓑风雨任生平”的勇敢,没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这样的春天,会寡淡无味许多吧。

幸好,宜兴有东坡海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汤蕴瑾,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最远的旅行》。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