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逗逗

一、

你说我无知,不懂得“拔苗助长”的道理,连3岁孩童都懂。

可是,你怎知我等得多焦躁,战火纷飞,音信全无的日子里,那棵小小的苗就是我们母子俩活下去的信仰。

二、

出征前,他种下一棵杨柳的苗子,跟儿子说:“等杨柳长得跟你一样高了,爹爹就打完胜仗归家了,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

春去秋来,月圆月缺,我们母子俩就这样相依为命,过了一年又一年。

那些寄出去的家书,却没有得到过回信。

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不知道在军营里怎么样?不知道边疆地区,他是否也想着我们娘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回家?

儿子也经常问我:“娘亲,爹爹什么时候回来?”

我跟儿子说:“快了快了,你爹爹说,杨柳跟你一样高了,他就回来了”。

儿子每顿饭都吃得格外认真,他说,要吃饱了,这样才能长高,这样爹爹就快回来了。

我时常看到他一个人愣愣地村口的大树下呆坐着,顺着他的方向,我才知道,原来他羡慕着别的小孩子,有娘亲父亲一起陪着,可以一家人一起荡秋千。

别人家小孩的生辰,父亲会雕刻一把木剑作为礼物,可他,没有拥有过。

别人家有的欢声笑语,唯独我们家没有。

三、

一年又一年,我们母子俩,守着小小的家,等待了10年,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那棵杨柳也渐渐长高了,每年都在吐出新芽,但还没有超过儿子。

儿子说:“娘亲,是不是杨柳长太慢了?所以爹爹才没有回来的?那我帮杨柳长高了,爹爹是不是就回来了?”

我一时语塞,竟不知道如何编排一个合理的理由来搪塞儿子。

我想起了隔壁张婶的儿子,出征时,少年俊俏模样,回来时,伤痕累累,失去了右手。

这条街的街头,那户人家,听说儿子出征后,家里收到过几封书信后,再次收到的,是光荣家属的追封。

在兵荒马乱的乱世中,平安重如万金,平安归来更是难上加难。

可我,不能断了儿子的念头。

我只能含糊地告诉他:“是的,等杨柳长高了,你爹爹就快回来了”。

可是,已经10年了,杳无音讯,我未曾收到远方的一封回信。

四、

第二天,儿子掏出小锄头,把杨柳挖出来了,他在土里垫了很多块高高的石头,杨柳一下子高了接近20厘米。

儿子得意地跟我炫耀:“娘亲,你看你看,杨柳长高了,跟我一样高了,爹爹快回来了!”

我虽未学过四书五经,却也识得一些字,我知道儿子的行为是拔苗助长。

可是,我们娘俩都是种苗人,等待的苦楚和焦灼,只有我们娘俩才懂。

思念无声,肝肠寸断,要是有收到一封回信,或者一条关于他的消息,那该有多好啊。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五、

不知道是儿子的诚意,打动了上苍,还是打战结束了,在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了。

是的,孩子的爹爹,回来了。

他已不再是10年前的少年模样。

岁月的风霜,一一刻在脸上。

他看起来,变得消瘦了,也变老了。

如同老了20岁,脸上有剑伤,走路也艰辛。

归家的路,原来对他而言,也如此艰难险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好在,我们一家三口,团聚了。

儿子的“拔苗助长”,也如愿了。

他爹爹也遵守了他的诺言:

“等杨柳长得跟你一样高了,爹爹就打完胜战归家了,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

他说:“有几次,差点死于战场,可总听到有人在声嘶力竭地喊〈你不能倒下,要回家,你要回家〉,于是,我就忍着那些刺骨的痛,奋战到最后一刻,好在,被军队及时发现,被军医及时救下来了”。

六、

如果说,拔苗助长是愚蠢的行为。

那么,我宁愿相信这个愚蠢的寓言故事。

苗长高了,我们一家人就团聚了。

这个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

可我只想做一个有家人团聚的普通人。

闲时与我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这是在乱世之中,我能握住的、少数不多的幸福。
-END-
作者:逗逗,电影爱好者,人间温柔观察者。
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私聊逗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