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收录于:杜保瑞教授哲学课堂音频版

讲授:杜保瑞

编改:泽 溪

今天,我想和大家深入探讨一下孔子的好学精神,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启示。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孔子

孔子,这位古代的至圣先师,不仅以其博学多才著称,更是以其终身学习、永不疲倦的态度闻名于世。

他的好学精神,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儒学,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儒者,追随孔孟的脚步。

而好学,正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

为什么要这么好学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理想崇高。

这个理想可能非常高远,一时难以达到,但正是这种高远的理想,驱使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进步。

孔子曾经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我们或许能找到忠厚老实的人,但不一定能找到像孔子这样好学的人。

孔子虽然总是谦虚,但在学习这件事上,他从不谦虚。

因为他知道,作为老师,他需要成为学生的榜样,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

孔子又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默而识之”。

这意味着,当我们看到事情时,要认真地反思,这样我们的心里就会明白很多道理。

孔子之所以能学到那么多,不仅仅是因为他聪明,更因为他对待每一件事都用心去看,用心去学。

他的智商固然高,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态度——事事用心的态度。

这种态度,让他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学习永远不会让人感到厌烦,因为学无止境。

我们之所以要不断地学习,是因为我们希望解决更多的问题,希望社会变得更好。

孔子说:“诲人不倦”,意味着教人也是一件永远不知疲倦的事。

如果你希望社会好,你就需要教会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为社会服务。

孔子的这三件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我们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难以持续。

然而,对孔子来说,这些都不难,因为他是出于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只要有了理想,我们就能充满动力,勇往直前。

理想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仁爱和关心——对家人、朋友、社会、国家和同胞的关心。

这种关心,就是儒家所讲的“仁”。有了这份仁爱和关心,我们就会有动力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去学习,去教人,就像孔子一样。

孔子还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热爱和投入。

即使年纪大了,孔子依然坚持学习和工作,因为他相信,只要有理想,年龄不是问题。

他不断地“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进行学术研究,同时也讲学授课,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

孔子好学,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年龄,根本不是问题。有没有理想,才是问题。

朋友们,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都要保持学习的热情。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

让我们一起学习孔子的好学精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别忘了分享这篇文章给你的亲朋好友。感谢你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杜保瑞 @抱朴讲堂

杜保瑞国学课堂社群

专为国学新手打造的知识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