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先说“列子”这个人。

列子”,《庄子》一书中几次提到。可见,列子的生活年代在庄周之前。

《汉书.古今人表》载,列子活动于韩景侯和魏武侯之间。

钱穆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著有《先秦诸子系年》,关于列子,他认为,其生卒为公元前450-前375年。

除了《庄子》之外,《慎到》《韩非子》等先秦古籍,亦说到列子。

列子实有其人,应该不假。

不仅有列子这个人,先秦还有列子一派。

《汉书.艺文志》将列子与先秦诸子一并介绍,并收录其著作八篇。

只是,司马迁的《史记》中,讲到了老子和庄子,但没提列子。或许,太史公觉得列子对道家的“理论贡献”不够大,因而忽略也未可知。

列子,在先秦,是一种尊称。据古籍载,其名“御寇”,也作“圉寇”“圄寇”,郑国人氏。

关于列子本人的其他信息,就很难寻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再说《列子》这部书。

现存《列子》,共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这八篇名目,与《汉书.艺文志》所载相同。与据称西汉刘向作序和东晋张湛所言的八篇亦同。

但唐宋以来,不少大家,如柳宗元、朱熹等,皆主张《列子》为“伪作”,即非出于列子之手。

清乾嘉学派已降,多数学者,如钱大昕、姚鼐、俞正燮等,认为《列子》成书于魏晋。

近现代,马叔伦、杨伯峻、陈三立、梁启超、吕思勉、钱钟书等,也认为《列子》成书于魏晋。

当代学者提出,《列子》一书中,确实保留了相当内容的先秦资料,或由列子及弟子所传承,但在汉代以后,有人加以整理补充,成为流传至今的版本。

从今本《列子》看,文法独到、逻辑严密、首尾呼应、绝少枝蔓,因此,很可能出于一人之手;而且,此人还堪称高手。书中或有很少内容、文句又由后人补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子》八篇,首篇《天瑞》,是另七篇基石。

《天瑞》开宗明义,阐发道家“虚”之核心思想。其云:“或谓子列子曰:‘子奚贵虚?’列子曰:‘虚者无贵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所矣。’”

有人问列子:先生您为什么特别以虚为贵?列子答说:虚无本身无所谓贵贱。列子又说:要否定人为的名义,就不如保持清净,保持虚无。这样,就掌握了道之所在;索取、给予,会丧失道之所在。事物的本性被毁坏了,再舞弄仁义的说教,也不能使之复原。

所谓“天瑞”,即“天地之灵瑞”。从使用这个词汇的角度说,《列子》的确像是汉代,特别是东汉以后的著作。

这一篇,讲的如庄子所说的“化”,但庄子认为“万物皆化”,列子则不同,认为有“不生不化者”,也就是“道”。正是这个“不生不化者”,才导致其他“万物皆化”。

总体上,《列子》的思想,延续着老家的脉络,但与老子和庄子皆有不同。其比老子乐观,但又不如庄子超脱。从语言风格上,也是老子深奥,庄子恣肆,《列子》朴实。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列子》在道家理论上,贡献不大。又回到前面所说的,或许正如此,司马迁即便见到了列子的著作,可能也会认为不够重要而忽略过去了。

但是,“理论性”不强,不代表思想性不强。《列子》文中,与朴实的文风相契合,蕴含着一种内在的执着力量,这从“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等寓言即可以看出。

《列子》的文学价值尤其值得钦佩。

刘勰《文心雕龙》称赞:“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

柳宗元认为《列子》非列子所作,但又说:“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

无论如何,《列子》,仍堪称一部优秀的古代文化典籍,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