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汽车正式发布的这些日子里,我一直都在关注着小米汽车的进度。

当然了,即便我不关注,各种APP也会时刻提醒我,让我关注一下,小米发布了新的产品,而这一次,是新能源汽车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篇内容我早想写,但我还是想看看事情的发展情况,再下评论。所以观察的这些日子里,小米汽车无论是褒贬的各方声音,总能占据热搜,这恰恰说明了小米汽车拥有超乎预期的热度和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小米汽车的开山之作,Xiaomi SU7 到底能不能撑起小米汽车这个“太子位“?

还是需要好好说道说道的。

低调造车,高调亮相

低调造车,高调亮相

2021年3月30日雷军正式宣布小米造车,引起了业内的不小轰动。

可以说在互联网上引爆了一个热点,但其实这个热度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看好看衰的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动的是,年轻人心中的 Dream Car 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现在它就要来了。

看衰的是,小米到底凭什么能造好车?要用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小米似乎就变成了一个 “老实人” ,留下了议论场的纷纷扰扰,除了偶尔对那些假到离谱的谣言出来说个不,似乎就在互联网上退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时不时的总有人把苹果造车和小米造车的消息拿来比较,似乎大家都忘了小米已经开始造车了。

和小米一贯的营销风格来说,这确实十分反常

当时间推到2024这个时间节点上,大家确实知道小米在造车,但进展到哪一步了?有哪些新花样,都是未知的,你不得不说这可能是小米保密工作做得尽如人意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蓄能减少不必要风波的做法还是取得了一定效果的,

当2024元旦前夕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召开的时候,SU7 的高调亮相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快到超出想象。

用卖手机的方法卖车

用卖手机的方法卖车

为了能让热度延续,小米愣是为小米汽车准备了两场发布会,一次是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另一次是小米汽车的正式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次都是由雷军主讲,时长大大超过以往的手机发布,足以看出小米内部对汽车的重视程度,也抱有很大程度上想一夜成名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雷军缓缓走上发布会台面的时候,用一种米粉熟悉的方式登场,大家的心态也会很平和,不会感到什么不安,只不过这一次发布的产品从几千换成了几十万。

当然,小米也深谙米粉之道。

技术与参数的篇幅永远是小米发布会占比更大的部分。把产品用参数化的概念讲解给用户,并让产品充满科技含量,永远是小米的制胜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让大家牢牢记住这款产品,细心的你会发现,雷军一板一眼地把3个月前发布会上的内容,又完完整整讲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发布会的PPT上的汽车都拿掉,也不让你看到后面的价格。

你会发现,雷军在讲的更像是手机,那个十几年来让无数人熟悉的产品:手机。

整个发布会,有外观展示,有功能展示,有技术详解,有横向对比,有数据对比,有卖点对比,还有结尾升华,包括那个能让人引起议论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PPT翻到后面几页的时候,雷军高呼:“首批限时订车,我们送XXX,送XXX,送XXX。”

我突然意识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和雷军,

在用一种「卖手机的方法,卖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至于在发布会散场后,不少人蹲在门口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疯狂的点击屏幕,抢一个购买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放在以往的传统汽车销售领域里,也是离谱的——新零售的小米汽车版。

现货交付下的口碑营销

现货交付下的口碑营销

发布即开售,这恐怕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发售新趋势。开售当晚,27分钟大定破50000台;上线24小时,大定就突破88898台。

旁人感到恍惚的是,这究竟是在买车?还是买一台玩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交媒体平台上小米汽车可以牢牢占据大量榜单排名,也有拿到车的媒体,在平台上测试,试驾,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热度足以让新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包括那些并不是很懂车的女性群体也能被吸引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发的那个车你看了没?」「紫色看起来还挺不错的 」...

饱受小米手机时期饥饿营销带来不利影响的小米,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创始版部分现车的交付,很好的接上了发布会的热度,也让期盼着的消费者及时拿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发布会上,蔚小理的三巨头同时露面给小米打下了小米入行的背书,完成了一波口碑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现车交付,「雷军为车主开车门」「雷军认证的小米汽车」就完成了二次的口碑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在后面

说在后面

不过随着汽车的大量交付,小米 SU7 才可以说面临考验。

大订单量背后对产能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都是充满挑战的,能否经得住这些方面的考验,还是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摸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传统车企的服务和交付模式,小米显然更想颠覆并保持创新,随着已经交付延期的订单不断增加,持续营销的背后必然带来更多的话题争议和舆论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在发布会上和微博多次表示,“恳求大家不要用放大镜看小米汽车,压力山大”,试图减轻外界负面讨论和舆情对新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对于小米来说,扎实维护好已经用车的这些真实用户,恐怕才是对新品上市后品牌维护更有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