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是指在职工因工受伤并经过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对其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科学、客观的等级划分。以下是详细的工伤鉴定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提出申请 当职工遭受工伤并接受治疗后,若伤情趋于稳定,出现残疾或影响劳动力的情况,或是停工留薪期已满(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期时间),则工伤职工本人或其所在单位应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提交材料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需填写专门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格,并附带以下关键材料:

• 《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 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效诊断证明,以及依照相关规定复制的全套病历资料和检查、检验报告;

• 工伤职工的身份证明文件(如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原件及复印件;•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3、资料审核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所有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如有材料缺失,会在接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通知申请人补充所需的全部材料。

4、专家鉴定 待材料齐全并通过审核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根据伤情的实际情况,从医疗卫生组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与工伤职工伤情相关科别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工伤鉴定的具体时间点,法律法规并无硬性规定,主要取决于伤情恢复的程度和治疗终结的时间。通常来说,在事故发生的三个月后可进行伤残鉴定,而对于伤势严重的案例,一般在出院三个月后进行。在实际处理交通事故诉讼案件时,当事人通常选择在事故发生或出院后,提起诉讼的同时向法院提交伤残鉴定申请。因此,何时进行工伤鉴定需结合个体康复进程和法律规定灵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