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年朱元璋在收到老乡汤和的信不久,便前往濠州城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并且成为郭子兴身边的亲兵。在朱元璋回老家凤阳招兵的时候,路过一位相面人郭山甫的家,郭山甫为朱元璋相面后非常吃惊:公子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啊!

紧接着对儿子郭兴以及郭英说道:跟着此人,你们将来都能被封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郭兴与郭英都跟随朱元璋身边一起南征北战,除了两个儿子外,郭山甫还将自己的女儿遣到朱元璋身边侍奉。而郭山甫的女儿便是后来被朱元璋封为宁妃的郭氏,至于郭慧妃是马皇后养父郭子兴的女儿,二人容易混淆。

自此以后郭山甫的儿女,便跟随朱元璋一起创业,并且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就这样,郭氏家族便成为第一个在朱元璋身上押注的勋贵家族。

01鲁王世系始于鲁荒王朱檀

值得一提的是,郭山甫的话确实应验了:

郭兴被封为巩昌侯,因胡惟庸一案牵连被处死,死后追赠为陕国公;

郭英则是被封为武定侯,永乐元年在家中去世,死后追赠为营国公;

而郭宁妃不仅得到朱元璋的宠爱,先后生下两位公主一位皇子,而且还在马皇后、李淑妃先后病逝后,从洪武十七年开始成为后宫的实际掌权人,位比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朱元璋的都知道,朱元璋在位31年,先后发动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处死了四万五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开国功臣、功臣之后以及功臣的姻亲。而郭氏家族(只有郭兴被处死,其他的兄弟都得以善终)能够在可怕的洪武一朝得以安稳地度过,除了郭英的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外,跟郭宁妃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朱元璋还未登基时,郭宁妃便事事以马皇后为楷模,尽心尽力辅佐朱元璋;在日常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朱元璋自然很是感激;从洪武十七年开始,郭宁妃开始掌管后宫,她严以律己,在管理六宫上十分尽心。

郭宁妃所生的唯一的儿子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出生仅两个月便封为鲁王,然而朱檀却一点不让人省心,年仅二十岁便去世了。按理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应当是非常伤心的,然而朱元璋更多的是生气。甚至拍着案说:真是荒唐!

随即便将朱檀,追谥为“鲁荒王”;

其实朱檀在就藩之前是一位谦逊有礼、博学多才之才,而且精通琴棋书画,正因为如此宫中妃嫔们与都很喜欢朱檀。洪武十八年,16岁的朱檀迎娶汤和的女儿汤氏为鲁王妃,并且在这年前往藩地就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檀就藩以后不久,便开始沉迷于女色,整日过着荒淫无道的生活;而且还担心自己万一早早去世了便不能再继续享受,所以便一心想要长生不老;除了整日诵经祈福外,还派人到处找寻名医良药,尤其是道士的传房术。

甚至为了修炼丹药,不惜伤害年幼的孩童,搞得兖州城内的百姓,若是见到鲁王府的人,便赶紧将自己的孩子藏起来。作为藩王,如此荒唐,很快便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便将儿子召回京城,对其施与髡(kun)刑(将身上毛发都扒掉);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将汤和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朱檀为继王妃,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继王妃的姐姐——鲁王原配王妃已经去世了(有的说法是朱元璋将其凌迟处死了)。

本以为朱檀能够痛改前非,没想到重新回到封地后,朱檀仍旧沉迷于修炼丹药。此时的朱檀还不到二十岁,却如此怕死;最终在洪武二十二年,因为服用丹药而病入膏肓,很快便去世了。得知消息的朱元璋,第一反应不是伤心,而是十分生气:自己的儿子怎能如此荒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朱元璋便将朱檀追谥为“鲁荒王”,颇为贴切的谥号。

而这位年仅20岁便因为自己的荒唐而去世的藩王,便是大明王朝鲁王世系的第一位鲁王。

朱檀虽年仅20岁便病逝了,但好在留下了后人,让鲁王一脉得以在大明王朝延续下去。这也让鲁王世系成为整个大明王朝最特殊的:始于一位荒唐的藩王,而存在的时间却比明朝存在的时间还要长,最后一代鲁王居然活到了康熙元年。

02历经九朝八位皇帝的第二代鲁王

在朱檀去世的时候,朱檀唯一的儿子朱肇煇刚刚满月而已,不过并非王妃汤氏所生,而是庶妃戈氏。不过汤氏作为鲁王妃,朱肇煇的嫡母妃,便有亲自抚养孩子的资格。值得一提的是,汤氏颇会教育孩子,不仅恭敬勤俭、礼贤下士,而且为人处世颇为谨慎。

洪武二十三年,朱肇煇被封为世子。

或许是因为太祖皇帝对朱檀的失望,又或许是因为孙儿年幼,一直未让其承袭鲁王爵位。

永乐元年(1403年),朱肇煇正式承袭鲁王爵位。而且朱棣非常喜欢、重视这位侄儿,在北巡兖州的时候,还赏赐了侄儿诗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恭俭谨度,文皇帝甚重之

宣德元年(1426年,朱棣的孙儿朱瞻基在位),朱肇煇上疏请求宣德皇帝:国长史郑昭、纪善王贞已经在朝为官30年了,应当按照礼让他们退休。宣宗对吏部尚书蹇义说:皇祖说鲁王礼贤下士,果然所言不虚。所以,便答应了朱肇煇的请求。

朱肇煇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朱棣)、洪熙(朱高炽)、宣德(朱瞻基)、正统(朱祁镇)、景泰(朱祁钰)、天顺(朱祁镇)、成化(宪宗朱见深)九朝八位皇帝,79岁高龄去世。朱肇煇同洪熙皇帝朱高炽同辈,若是按照辈分的话,成化皇帝朱见深还应当称呼朱肇煇为天叔祖。明朝一共16位皇帝,而朱肇煇却经历了8位,单纯这一点朱肇煇的一生便很传奇

03鲁王世系继续传承八世

朱肇煇病逝时,他的儿子朱泰堪已经55岁,在世子之位上长达39年的时间。成化三年承袭鲁王爵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鲁王,六年后于成化九年(1473年)病逝。

朱泰堪病逝后,其子朱阳铸于成化十二年承袭鲁王爵位,他在鲁王位上长达四十七年之久。正因为朱阳铸在位时间长,他的世子与世孙先后在朱阳铸之前病逝,到了嘉靖二年(1523年)朱阳铸病逝,由其曾孙朱观直接承袭鲁王爵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观于嘉靖七年承袭鲁王爵位,由于其祖父朱当漎、父亲朱健杙都去世的比较早,所以朱观是由曾祖父朱阳铸一手带大的。而朱阳铸作为明朝第四位鲁王本就放纵,在与王妃张氏同外人一起饮酒时,居然男女厮混在一起,此事被朱阳铸的妹妹状告到了皇上那里,朱阳铸的禄米减少三分之二,张氏被削去王妃的尊位。而厮混一起的宫女与将士要么被处斩,要么被流放。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对朱观的影响极大。

承袭鲁王爵位后的朱观较自己的曾祖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嘉靖帝念在朱观尚且年幼的份上,并没有重罚,只是削去了他三分之二的禄米。

嘉靖二十八年,朱观病逝。

其子朱颐坦被嘉靖帝封为宝庆王,两年后晋封鲁王。

与自己的父亲朱观不同,朱颐坦不仅孝顺懂事,而且还心系百姓,赈济灾民;甚至将自己的俸禄辞掉,供养其他生活较为拮据的宗族,这确实十分难得。皇上先后几次赏赐玺书,嘉奖朱颐坦。

万历二十二年,朱颐坦病逝,其第六子朱寿鏳于万历二十五年承袭鲁王爵位。朱寿鏳仅在鲁王爵位上四年的时间便病逝了,因为无子,由其弟朱寿鋐被晋封为鲁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寿鋐在鲁王位上三十五年之久,崇祯九年(1636年)病逝。

只是因为朱寿鋐无子,所以其弟朱寿镛被晋封为鲁王。

崇祯十二年朱寿镛病逝,其子朱以派承袭鲁王爵位。

了解明史与清史的应该知道,1636年,也就是崇祯九年,皇太极正式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成为大清的第二位皇帝,史称清太宗。清朝的逐步崛起,此消彼长,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也进入倒计时。

崇祯十五年,朱以派承袭鲁王爵位只有两年,清军便攻入兖州,朱以派为了不成为清军的俘虏自缢而死。同朱以派一起殉难的,还有他的长子以及两个弟弟。

而朱以派的六弟朱以海,因为躲在死人堆中才躲过了此次劫难,并且在崇祯十七年承袭鲁王爵位。然而朱以海刚承袭爵位仅一个月,李自成便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大明王朝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鲁王——朱以海的一生才刚刚开始,他的一生也很“传奇”:差点成为南明皇帝,还监国多年,而且还活到了康熙继位。

04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下一步的打算是攻打山东。朱以海已经经历一场生死,自然不想再冒险,所以便赶紧南逃,带着家人暂时住在浙江台州。与此同时明神宗朱翊钧孙儿、福王朱由崧从北京一路南逃到了南京,因崇祯皇帝自缢,大明王朝已经没有了“一国之君”,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拥护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

而且在朱由崧在南京继位这一天,已经归降大清的平西王吴三桂,引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

了解明史的都知道,其实明太祖朱元璋便是南京称帝,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到了北京。从朱棣迁都开始,南京便成为辅助性的都城,不过南京的配置还是很齐全的。

就这样朱由崧便成为南明的第一位皇帝,然而顺治元年(1645年,也就是弘光元年)弘光帝朱由崧被清豫亲王多铎俘获,将其带回京城后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明大臣张煌言等人在浙江起兵,而崇祯年间的右佥都御史张国维等人则是在绍兴迎接鲁王朱以海,就这样从这年七月开始朱以海正式成为南明王朝的监国。朱以海任监国后,便将张国维等人任命为东阁大学士。然而看似手握大权的鲁王,但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所以不得不倚重方国安和王之仁这两位手握重兵的大将。

方国安与王之仁二人手握重兵,自然不尊监国;不仅排挤义兵,而且还没有经过朱以海的同意便擅自将浙东各地每年六十万钱粮自行分配,使得浙东各地的义兵都没有粮饷,不得不解散。就连大学士张国维亲自掌管的亲兵,也最终只剩下几百人而已。

然而对于朱以海而言,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在朱以海监国后不久,福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孙。就皇室亲疏来说,朱以海跟朱聿键是一样的,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同崇祯皇帝的关系都非常远。

朱聿键却先一步,在福州称帝,也就是南明的第二位皇帝——隆庆帝;而且朱聿键还得到了浙东以外其他的南明势力的认可。而朱以海的支持者仅限于浙东一带而已,而且很快朱聿键便派人传旨:朱以海退位就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朱以海短暂监国后,便不得不退位回到台州继续就藩,并且承认了朱聿键的皇位。

然而在张国维等人的坚持下,绍兴政权再次将朱以海迎回继续监国。

在鲁王朱以海与隆庆帝互相倾轧的过程中,极大地消耗了南明政权北伐的实力。隆庆帝朱聿键是一位有大志的皇帝,好读书,尤其是对史事颇为精通,爱民如子。他在位时,不仅收编了李自成部很多的农民军,而且还多次派兵北伐,收复了不少失地。

只可惜他并不擅长争权夺利,而且他的隆庆政权主要依靠的是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二人,而在鲁王与隆庆帝互相倾轧的过程中,郑芝龙也找到了按兵不动的理由,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郑芝龙归降大清。

这年八月,隆庆帝朱聿键被抓,绝食而死

朱聿键死后,一些不愿意归降大清的南明文武大臣便将监国朱以海视为正统,这让朱以海在南明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富平将军张名振向朱以海提出“隆中对”,先三分天下(清廷、永历帝朱由榔、鲁王三分天下)(此时西南的桂王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儿】已经称帝,也就是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在位15年之久),然后再收复江南,最终实现天下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根据“隆中对”提出具体的对策,让永历帝尽量拖住清军,待江南空虚时,趁机收复南京

朱以海对张名振的建议很是赞赏,也希望能够如张名振所言,成就自己的霸业。

九月永胜伯郑彩将朱以海迎入福建,并且将朱以海当成自己的主子,为此朱以海的实力大增。而且此时浙江以及福建等地的官民,都以鲁王为重新恢复大明王朝的希望。

而且此时的福建,清军主力已经返回北京。

趁着福建清军兵力空虚,朱以海迅速着手收复了福建多个府县。

到了顺治五年(1648年)上半年,朱以海已经收复了福建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至于福州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为了能尽快收复福州,朱以海亲自率兵攻打。

然而事情发展的并没有那么顺利,南明朝廷再次出现内乱,迎朱以海进入福建的永胜伯郑彩想要架空鲁王,自己掌握实权,不仅杀了大学士熊汝霖,而且还逼死了义兴侯郑遵谦,朱以海得知后非常生气地指责郑彩,并且杀了郑彩手下十多人,并且将兵部尚书钱肃乐任命为大学士负责票拟权。然而钱肃乐竟被郑彩逼得呕血而死,正因为郑彩的排除异己,让鲁王实力大减。而郑成功则应尊已经去世的隆庆帝为正统,并不听从朱以海的号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清军的再次南下时,福建多地再次被清军夺去。

顺治六年,郑彩被郑成功打败,不得不求救朱以海,朱以海则趁机收编了郑彩的余部。

而很快朱以海在舟山站稳了脚跟,然而顺治八年八月,舟山被清军攻占,朱以海不得不前往厦门求助郑成功。郑成功虽然因为朱以海与隆庆帝之间互相倾轧,削弱南明抗清的实力而怨恨朱以海,但是朱以海毕竟是明朝的藩王,还是将朱以海安顿在了金门。

顺治九年,朱以海去掉监国的称号。

顺治十八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平西王吴三国所杀,南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希望朱以海能出来继续监国,然而没有郑成功以及郑经的支持,朱以海难以成事。郑成功死后,南明甚至无人供奉朱以海。

康熙元年,一生坎坷的朱以海在金门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鲁王一脉始于鲁荒王朱檀,朱元璋的第十子,1370年被封为鲁王;

一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以最后一位鲁王朱以海的去世而结束,存在了292年的时间。在这292年间,鲁王一脉从未中断,可以说是大明王朝诸多藩王世系中十分特殊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