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哭不闹时可可爱爱,孩子发起脾气,哭闹起来,自己感觉头都大了。

嘴巴都讲干了,孩子依然不开心,可能还越哭越厉害,最后,自己发一顿比孩子更大的脾气,孩子唯唯诺诺的臣服了。

为什么孩子发脾气时讲道理无效?

因为有效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双方情绪稳定的时候,这不仅是亲子沟通的关键,几乎所有沟通场合都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解决问题,先要解决情绪,而讲道理对于教育孩子并不是什么最佳方法。

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生学习来自“教诲”,而我们所能记住的95%均来自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

为什么孩子发脾气时我们手足无措,没有应对之策,很多父母存在有几个认知误区。

1、认为孩子发脾气就是不好,是性格坏,哭就是不乖,不听话,;

2、过度宠爱,听不得孩子哭,希望孩子时刻开心快乐,不能有一点负面情绪;

3、认为孩子发脾气是和自己在作对,挑战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

但其实情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就消失,对于情绪,最好就是疏导,而不是压制。而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只是他情绪背后展现出来的冰山一角。

孩子对情绪的认知不全面,不清晰,他只知道这些让我不开心,他们会用最直接的行为表达情绪,比如:“大喊大叫、摔东西、发脾气。”

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平息心中的这一团火,也不知道怎么跟爸妈描述自己心里的不舒服。

而如果我们急于跟孩子讲道理,跟孩子说你这样不对,你怎么能摔东西呢?你应该要怎么做,那无异于火上浇油,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行为,而不关注情绪,效果基本不好,还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步:观察原因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一定是有一件什么事情,让他觉得心里不舒服。

比如孩子想自己开门,你觉得她太慢了,哐的一下把门打开,还一直催:“慢死了,快点。”

可能孩子本来高高兴兴出门,一下就不开心了,人反而站那不走了。

你越急越催,孩子越哭越闹。

但很多父母只看到了孩子哭闹,却没有观察到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步:认同情绪

不管是孩子开心的情绪还是悲伤的情绪,我们都应该无条件接纳。

可以蹲下来跟孩子说:“你现在在生气对吗?”

孩子说:“谁让你先开的门?”

妈妈:“原来你是想先开门,然后被妈妈先开了,所以不开心了。”

妈妈:“妈妈特别理解你这种失落的心情,妈妈以前上学想考第一名,结果有人比我考的好,我也觉得很失落,还偷偷哭了呢,但是,哭了之后我心情好多了。”

妈妈:“你在妈妈怀里哭一会?”

孩子:“那妈妈你下次要记得让我来开门。”

孩子的情绪在被认同和理解后,反而变得善解人意起来,你不用讲道理,孩子的心情就平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步: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我们可以无条件认可孩子的情绪,但孩子表达情绪的行为却是有条件的。不是说情绪的正常的,所以孩子做什么都可以。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如何正确的表达我们的情绪却是在一次次情绪体验过程中,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学会的。

研究认为,情绪表达是后天学习到的,学习适当地调节和疏导情绪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孩子受委屈时,出现扔玩具、打人等行为时,如果我们理解孩子情绪的同时默认了孩子的这些行为,那孩子就会觉得他这样去发泄情绪是没有问题的,他就无法学会平衡情绪。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打人、扔东西是不对的。

我们发泄情绪的3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损害财物。

不妨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其他表达的方式,孩子的思维很活跃,她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只会喷火的恐龙,可以说出来,可以画一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孩子不一样,教育也不能生搬硬套,父母一定要多观察自己孩子的行为,灵活运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式,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