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蕴涵着千丝万缕的命运交错,其中有着一位神秘而又光辉的革命元勋,其身影鲜为人知,然功勋卓绝,传奇一生。红军时期,他名列省委书记,抗战岁月更是职居中原局委员,代理书记之位,名望崇高,唯刘少奇书记可及。

惟自1942年后,一场长久的批判审查风暴袭来,围绕他的风波纷至沓来。虽后尽职复工,然高位之名却遭降低,堪称跌宕起伏之人生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人名朱理治,生于一医者世家,自幼聪慧,学贯中西。1926年,年方19,登门清华,涉猎经济,次年,共产初心炽热,披挂红袍。为彰显治国理政之志,铭勋奋然改名“理治”,慷慨激昂。

时局动荡,叛徒告密,逼迫理治离清华,党籍藏心,东奔西逃。归乡故里,执教小学,暗中牵线党组,历任省团组织部长,书记等职。

1934年,年仅27,理治蒙命至河北,陕北特委肩负重任。次年,红十五军团威名云起,徐海东军团长,程子华政委,刘志丹副军团长,高岗主政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十五军团,奋勇抗敌,投入反“围剿”斗争。然而,“肃反”风潮来袭,理治履职失误,友人蒙冤,遂成日后高岗攻讦之砝码。

在当时的“肃反”运动中,一些负责同志欲以往鄂豫皖苏区之经验为法,欲展杀戒之威。然而,朱理治却义正辞严,出面制止,反对行止之诏。正因其制止,陕北苏区后方才无人遭殃;而前方之错杀,则因信息封锁、传递迟缓,未经协商,擅自行事。

朱理治见“肃反”逼供之弊,立即主张释放囚人。不过,闻中央将至,遂决定待中央抵达后再做裁决。历史亦证陕北肃反,误及程度最轻。

然,至1942年延安西北高干会议,高岗却借1935年肃反之机,诬告朱理治故意陷害。自此,朱理治不仅被免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职,更遭长期批判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后续复职,但职位递降,人生坎坷。然而,无论何等打击,朱理治均默默承受,毫无怨言,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唯党令所系,虚怀若谷。

“高岗事件”爆发,邓公叮嘱,朱理治对其扭曲事实,提出申诉。经中央监委详细审查,罪名终获推翻,中央书记处亦予批准。惜因诸般因素,结论未能内批,然足证朱理治清白。

解放战争风云激荡,朱理治奔赴东北,先后执掌洮南地委书记、北满分局秘书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等要职,为我军解放东北奠定充实后勤基础,功不可没,助我军胜利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初建,朱理治披挂新衣,历任全国核资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交通部副部长、中央财经小组成员兼国家计委副主任、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职位令人瞩目。纵观资历,朱理治甚至胜过后来被封为大将的徐海东,建国初期理应更高一级,然尽管如此,他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然而,1978年初,长年劳累,朱理治身患肝癌,病魔缠身。尽管病体不支,仍坚持不懈,执意坚持工作。终因疾病缠身,于1978年4月9日不幸仙逝,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