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有一则震惊世界的实验项目传出——让人类与黑猩猩杂交。

这个实验不仅正常进行,并且还有5名人类女孩主动报名参加实验。

这项疯狂的“人猿杂交”实验到底是真是假?

究竟是谁发起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疯狂的梦想

“人猿杂交”实验的主角正是俄罗斯科学家伊里亚·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

1896年,他从卡尔可夫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着生殖科学研究。凭借在动物人工授精领域的卓越成就,1907年时成为教授的他年龄才仅仅3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万诺夫对动物杂交实验情有独钟,他完善了人工授精技术,将之应用于马匹,牛羊等家畜育种。

截至一战前,他总共为6804匹母马和1000多只绵羊进行过人工授精。

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家畜繁衍率,为物资匮乏的俄国解决了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月革命后,苏联新政权开始重视起并支持伊万诺夫的研究目标。

官方认为他的人工授精技术能“给宗教神学带来致命一击”。

一路为伊万诺夫开了绿灯,所以他开始在苏联继续深入动物杂交实验。

他先是尝试相近动物杂交,比如斑马和驴、老鼠和豚鼠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研究愈发深入,伊万诺夫开始酝酿一个疯狂的想法: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相似度高达99%,为何不能尝试着杂交,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生物物种?

而实验一旦成功,这种“人猿混血”将是生物进化史的巨大飞跃。

实验启动

尽管伊万诺夫的想法在当时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强烈反对和谴责,但出于对未来基因突破的期望,苏联政府仍然批准并大力资助了这一荒诞无稽的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1925年,伊万诺夫的“人猿杂交”计划便正式启动了。

起初,伊万诺夫尝试用人类男性的精子授精雌性黑猩猩。

他将初步的实验位置安排在了1926年的非洲。

由于非洲黑猩猩种群数量可观,伊万诺夫借助殖民地政府的支持,购买了11只雌性黑猩猩作为母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将精子植入猩猩的子宫就可以了,不过听起来简单却做起来难。

被囚禁的黑猩猩情绪非常不稳定,展现出凶猛残暴的一面。

曾数次咬伤了伊万诺夫和他的助手们,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不得不随身携带手枪,以防遭遇不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他们多次尝试,伊万诺夫终于将人类精子成功植入了几只黑猩猩体内。

但结果却让人们大失所望,这些雌猩猩依旧正常来月经,并未能受孕。

这次尝试失败后,伊万诺夫转而将计划反过来:用黑猩猩的精子授精人类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本想在非洲殖民地内寻找女性志愿者,但当地人对此行为表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对人体和人性的亵渎。就连殖民地长官也坚决不允许伊万诺夫在本地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

无奈之下,伊万诺夫只能暂时搁置了在非洲的计划,携带11只黑猩猩返回苏联。

但回到苏联后,他又遭遇了新的困难——黑猩猩们难以适应苏联那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健康状态直线下降,并且相继夭折了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验再次停滞不前。

192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了“贡税论”,科学院才得以获得了新的拨款,伊万诺夫的“人猿杂交”计划从而获得了新的生机。

到1929年夏天,伊万诺夫终于在苏联本土找到了5名自愿参与实验的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这项实验公然违背了伦理,但为了所谓的“人类进化”理想,5名女性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决定将自己的身体献给科学。

就在伊万诺夫准备孤注一掷,箭在弦上之时,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伊万诺夫。

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肃反运动。

作为出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伊万诺夫理所当然成为了批斗对象,在1930年12月13日被判了5年流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判决无疑是伊万诺夫噩梦的开始。

短短数月内,这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便遭到统治阶级严厉打击。

他的研究所被勒令停止一切活动,珍贵的黑猩猩实验体也因无人料理而相继死去。

研究被喊停,那五名勇敢的女性也离开了这里。

伊万诺夫不甘心自己精心准备的实验还未开始便走向了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狂热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猿杂交”理想,想走出这低谷时期。

他曾三次向斯大林本人递交申诩书,试图为自己伸张正义。

在申诩书中,他诚挚地解释自己的实验不过是为了追求生物进化的科学真理,并没有任何危险的政治动机。

但由于斯大林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猜忌已经根深蒂固,伊万诺夫的上诉均被一一驳回。就这样,他被关押入狱,等待着被流放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狱中的几年里,仅仅是实验中止这个消息就已经让伊万诺夫备受打击。更何况还有漫长的囚禁生活在等着他。

1932年他被提前释放,但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的折磨他已经身心俱疲,曾经对科学的执着热情也逐渐被现实的残酷扼杀。

当年3月20日,他在赶往受禁工作地点的途中因中风辞世,终年67岁。

科学的底线

就这样,伊万诺夫疯狂的“人猿杂交”实验最终还是未能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并未阻止科学家们对界限的不断挑战和突破。

事实上,在当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生命、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都会引发伦理道德争议。

未来的科学发展如何保持旺盛活力,同时又不逾越道德底线,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难题。

我们当然希望科学能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但如果像伊万诺夫那样,为了实现理想不顾一切代价,那结果往往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学的进步应当建立在对生命的无上尊重之上,方能真正造福人类。

回顾伊万诺夫疯狂而又失败的人猿杂交实验,我们或许会为他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执着而动容。

但同时也要反思一下:科学发展的边界在哪里?科学和人性之间,我们应如何寻求平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