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并置顶,即可获取更多产城专业数据资讯、研究报告、深度干货。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联系我们。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产城原创系列

■ 作者: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 翟战平

■ 阅读全文大约需要20分钟,欢迎转发朋友圈收藏阅读

【 新时代产与城系列3 】——新质生产力,怎么在地市县区有效落地?

【内容提要】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一时间成为各行各业争相讨论的热词。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门话题。作为长期扎根于产城发展咨询一线(地市县区发展战略咨询)的咨询人来讲,相比于如何认知新质生产力,笔者可能更关心新质生产力如何在地市县区有效落地?尤其在各地纷纷紧抓产业高质量发展,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落地与产业集群如何实现“双向奔赴”与“互相成就”,是笔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本文就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从地市县区产城发展从以“土地为中心”的“土地城市化”向“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的产业城市化这一根本转变切入,深入剖析以“在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如何统筹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创)与产业集群升级(产创),进一步剖析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创)面临的“两个误区”与在地产业集群升级(产创)的“三项注意”,提出用“四方共赢”的新质生产关系来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的策略建议。供各地市县区尤其是后发地区政府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参考。

01 背景:地市县区产城发展新形势

从“以土地经营为中心”向“以产业发展为中心”转变

今年开年以来,要说在经济发展领域最热的词,应该非“新质生产力”莫属了。“新质生产力”之热一方面是各行各业响应中央号召的反映,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反映出各地对产业、经济与社会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迫切需求。我们认为,就新质生产力落地而言,地市县区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要想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地市县区的有效落地,就必须对当下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地市县区的产城发展形势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研判与把握。

要说地市县区产城发展形势的变化来讲,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整个产城发展模式的转换——就是从过去习以为常的、“以土地经营为中心”展开的“土地城市化”模式,转换到不同以往的、“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展开的“产业城市化”新模式

应该说,对于绝大多数地市县区来说,原来促成产城高速度发展的“土地经济”底层逻辑已经失效了,以“地产-基建-银行”为核心的旧三角循环,不仅正向价值越来越难以发挥,其债务累积的负向效应却日益显现。自此以后,城市发展将从增量时代转到“存量”或“微增量”时代。在此背景下,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就首先是如何充分发挥存量空间的价值以及如何赋予“微增量空间”以高价值,从而创造空间流量,创造对全部人(包含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都有吸引力的空间,将各类使用者创造的价值(我们姑且可以成为产业价值)与空间价值相融合,从而构建新的城市空间价值链条。换一种说法,就是未来城市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以产业发展为中心”所形成的“产业端价值”,赋能并支撑土地经营阶段所形成的“空间资产价值”,让城市产业-空间价值良性互动,由此推动城市发展进入产业价值和城市价值耦合发展的新阶段。

当越来越多的地市县区其发展主题从“土地经营”切换到“产业经营”之后,产业经营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开始一一浮现——在地产业集群如何提质增效再上一个新台阶?战新产业如何招并落地?未来产业如何布局?现有产业集群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内卷和真正实现有效升级?科技创新如何搞?用一个区县领导自己的话说就是“越是意识到产业经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越是茫然与焦虑,因为缺抓手缺工具更缺策略,加上经营产业不像土地经营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已经到谈产色变,一谈产业经营就头大头疼的地步”。显然,对于新质生产力在地市区县落地来讲,这种“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的尴尬状况,并不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该如何破呢?

02 剖析:新质生产力落地难,难在哪里?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一个论断,两个误区与三项注意”

如前所述,在“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的产业城市化阶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这或许就是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最重要的背景吧。

要破解前述产业经营方面的困局,也就是新质生产力落地面临的困局,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落地当中的认识误区、关键难点堵点以及主要注意事项,我将之概括为“一个论断&两个误区&三项注意”:

“一个论断”是指,“新质生产力不是技术决定论,更可能是环境决定论”。

尽管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但对于地市县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不应局限于科技领域,更不应该全然依靠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的双招双引,而应当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尤其是关于制度安排和有利于创新的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新环境营造和创新机制设计,才最有可能是新质生产力落地背后的“关键性因子”。因为绝大多数技术创新,尤其是应用强相关的技术创新都发生在特定的制度安排和营商环境内的。

“两个误区”是指地市县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两个主要误区:唯高新论+腾笼换鸟误区。

一方面是在前端招商引资方面的“唯高新论”,只盯着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只注重所谓的“含科量”,并制定出各种创新指标来要求,却不注重产业技术的关联度和适应性,经常出现“想招的招不来,想落的不想要”的错位与尴尬;

另一方面是在后端落地服务方面普遍存在的“腾笼换鸟”误区,在很多地方为了高质量发展,往往会将一些被视为“落后产业”的传统产业,即,自己定义的“鸟”赶走腾空来招代表先进产业的“鸟”。但因为对先进产业或者创新经济的了解不够(很多创新经济是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并不需要所谓的“笼子”),导致笼子是腾空了,但并没有招来代表先进产业的“鸟”,两相错位之下对当地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项注意”是指地市县区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中的“三注重”——注重传统产业的“乘法升级”+注重产业动能转换的“先立后破”+注重创新生态营造的“引孵培壮”。

一是注重传统产业的“乘法升级”。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乃至放弃传统产业。一般来讲,存在即合理,对于地方的传统产业,尤其是已经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传统产业而言,一定是有基因和某种先天条件使得其在产业生态位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而不能因为其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形态相对散乱,就将其定义为落后产业或者落后产能。而更应该对产业进行细致的诊断,找到产业关键的“生态位”和“基因点”,因地制宜的导入其所匹配的创新要素,将之纳入到产业系统性创新的大体系中,实现“乘法式”升级。

二是注重产业动能转换的“先立后破”。

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实际上,并不需要通过行政的力量——也就是看得见的手——来直接促成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而应该用市场竞争的力量——也就是看不见的手——来间接促成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就是说,立的是产业生态环境,而不是发展规条。新产业产生了,自然会对旧产业构成竞争压力。当产业发展势能形成后,再用看得见的手用恰当的策略去推动和加速这一进程。

三是注重产业生态营造的“引孵培壮”。

当前,对产业集群尤其是科创型产业集群,而言,产业生态营造已经成为集群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这里所说的产业生态, 并不是泛泛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氛围营造,而是以主题产业创新发展为主线,围绕相关联企业“引孵培壮”,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生态系统。所谓“引种”,关键在于通过对本地产业基因的深度解读和对区域产业格局、创新资源等的深入分析,找到适合本地生态和土壤的“种子”,而不是寄希望于盲目的招商引资;所谓“孵化”,是为“种子”构建能够让其茁壮成长的“苗圃”,关键是要为其营造能够成苗的“生态系统”,或自己提供或嫁接外部资源,全力满足之。空间上,也要为其划定一片“自留地”;所谓“培育”,是将创新产业移出苗圃,植入到本地的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中,搭建新经济和传统产业之间的桥梁,大力促进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所谓“壮大”是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注重“阳光雨露”等普惠性政策的作用,让有创新基因的个体在市场中尽快发展壮大,并将工作重心向“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转变,通过两手抓促进新旧经济双升级。

对于地市区县而言,新质生产力有效落地虽然面临着不少难点、痛点和堵点,但只要能够遵循“生态环境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规避两大误区,做到三大注意,新质生产力落地并推动当地产业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发展指日可待。

03 洞察:新质生产力有效落地的关键

用新质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

通过以上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地市区县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关键在创新,而对于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新机制和新体制。也即:新质生产关系。就体制机制方面而言,笔者不想用生产关系三要素的科班理论来论述,既枯燥也无现实指导价值。而就笔者的体会,更愿意用“1234”来概括笔者想要构建的新质生产关系。具体来讲,其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

——“1”指的是以创新发展核心机制的构建。

这里的创新发展核心机制具体内涵包括“科创”与“产创”两端。就“科创”端而言,它是“创新发展”的“天线”,其发展聚焦于辐射能力的发挥,即:聚能,通过涓滴效应、飞地创新和场景再造赋能产业发展;而“产创”端,它是“创新发展”的“地线”,其主要是集聚能力的发挥,通过空间集聚化、产业链集约化和供应链集成化实现产业端聚能,“天线”与“地线”对接,科创与产创相生互动,共同推进主题产业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指的是以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的创新体制。

就创新发展体制而言,最关键的是调动两个关键发展主体——政府与企业的积极性。一方面,政府是创新生态和创新环境营造的主体,要做到“有为且有限”,也就是放手但不放责。另一方面,企业是市场经营的主体,要做到“有效市场+公平竞争”,也就是企业经营自主但有需要时有助力。这里的创新体制,就是要跳好“市长”和“市场”的双人舞,推动政企双向奔赴、良性互动,来驱动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指的是“科技-产业-金融”三要素形成的正向循环的发展模式。

当前创新发展的核心逻辑,就是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其中科技主要是以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关键,产业是搭建现代产业体系,而金融是以资本市场+产业基金为代表形成的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金融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指的是政府-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创新金融四方的有机协同和联动机制。正如下图所示,新质生产关系的关键要义就在于搭建“有为政府+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创新金融”四方有机协作的发展共同体,转动创新主体四棱镜,推动创新协同六面体有机良性运转,是区域促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关键中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策略:用高水准咨询推动高水平创新发展

和君产城=产业共同体组织者+产业创新超级联系人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一千打理论不如一个实践。尤其对于“以产业经营为中心”、“看不见、摸不着”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而言(不像“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机制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看得见,效益立竿见影),更需要将发展体制和机制可见化、可管理、可反馈,才能真正将新质生产力落地变为现实。

基于此,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提出用高水准和全程顾问式的战略咨询服务,以新质生产关系构建为主线,让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有目标,有路径,有策略,可实施,让高水平创新发展不再是一个号召,而是一个现实可行的行动纲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您添加下方微信,与本文作者交流互动

(添加时请备注:新时代产与城)

好东西就是要多分享,如果觉得不错,

请关注公众号并分享朋友圈哦

官方小助理

获取更多干货、答疑及加入官方微信群,欢迎添加产城发展事业部官方助理微信号:hjccfz

往期精品原创文章: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微信号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感恩陌生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