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到了,我朋友志伟,今年第N次给我感叹:很想念三江学院4号门。

我:谁不是呢?

十几块吃个饱的乐山钵钵鸡、胖到不像话的郭阿姨月亮馍、任意组合的曼年养生粥、还有一咬嘎嘎脆的梅干菜扣肉饼……俩吃货轮番陷入对美食的追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伟:兜兜转转这几年,当年爆火的梅干菜扣肉饼,还坚挺在4号门附近呢。

我:那必须再去炫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于2021年3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于2021年3月

三江学院4号门,南京夜市的昔日王者。

自2022年5月谢幕后,几经沉沉浮浮。摊位老板们在龙西路短暂地聚过,在南湖夜市待过,在岱山重逢过,也在河西南紫金1912抱团入驻过。

△摄于2021年3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于2021年3月

最近一次是在三江学院门口的禹悦里市集,持续一个月,几十家摊位,熟悉的美食,没有一个角落不在诱惑着吃货们的味蕾。

烟熏火燎间,仿佛曾经的三江夜市又回来了。

但很快,一月期满,市集撤离,摊位老板们又一次消散于江湖。

只是这一次,做梅干菜扣肉饼的小刘决定,扎根四号门,不再颠沛流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尔去一次三江夜市的人,大概率不会注意到小刘。

我们去了四次,每一次的镜头之下,都意外抓到了小刘忙碌的身影。

2017年,那时他梅干菜饼事业刚起步,青涩的脸庞下,是对顾客说“5块钱”的腼腆。

2021年,夜市刚开放的那段时间,空气和小刘都是沉默的。

2023年,一部分三江夜市摊主去了岱山君成美食街,小刘变成了大刘,眉眼间带些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拍他,小刘蜗在江泉路公交站台背后,一个人一辆车,身边再无相熟的摊位老板。

小刘的门面,两三个平方,说是角落更恰当,堪堪能容纳两大筐醒发的面团。

前两年满城的东奔西窜,游击式营业。

眼下,固定摊位,准时出摊,小刘将稳定营生牢牢地握在了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安徽人在江苏做着浙江的饼』,是35岁小刘的slogan,一句话就把老底交代了。

老家阜阳的他,在南京做了八年的梅干菜扣肉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炉子、揉面、加馅、摊平、刷水,贴饼、炭火直烤,一气呵成,只要出摊,日销量100+。

梅干菜扣肉饼的秘诀,在于饼要脆,馅要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肥膘、猪瘦肉,按10:1均匀搭配,再加入梅干菜、盐、味精、糖等,就是全部配方了。

其中最关键的秘诀是肥肉一定要多,这样贴炉壁烤时,馅才会滋滋冒油,特别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扣肉饼有两种口味可以选,微辣、不辣。

当然,还有一种隐藏辣,是熟客到店点名要的“特辣”。只看小刘一把抄起辣椒瓶,旋风倒入,这红辣椒的量,想想就辣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从炭火炉里取出的饼,带着滚烫的高温。

小刘麻溜地掰开、折叠、装袋,饼香和梅干菜扣肉的酱香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过这份烫手又烫口的饼,咬开来,饼皮嘎嘣脆,梅干菜馅,叶多梗少,油脂满溢,一点都不柴。

就这样,咸香带甜,满心满口都是踏实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捏着纸袋的我们,吃得忘情。

小刘又烤了一块微辣的递给我们加餐,微辣的口感明显更丰富一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干菜扣肉饼,8元/块,2点支摊,4点开卖。

第一波粉丝,是隔壁春江幼儿园、春江学校、雨花台中学的学生,一放学就呼啦涌来报到。

待到稍晚一些,等来了三江学子外出觅食;夜晚10点的场子,则留给了晚班归家的铁心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乐山钵钵鸡、闽记炸鸡、阿皮年糕、朱姐烤苕皮组团去了南湖夜市。

郭阿姨月亮馍在义务小商品城有了固定门面,曼年养生粥进军吉庆路夜市……曾经的摆摊搭子们都有了新的去处。

我问小刘:就蹲这了,不挪窝了?

小刘腼腆一笑:在这卖了8年的饼,来去都是熟人,舍不得啊。

摄影 / 达文西

商务 / 王旭丽 (微信号:H13337716453)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