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又作叶企荪),一个陌生的名字。
1999年,我国评出23位“两弹一星”元勋,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其中,有9位都是叶企孙的学生,还有两位(于敏、程开甲)是他学生和学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也是他的学生,杨政宁则是他的学生的学生。
这个本该耀眼却陌生的名字的背后,是一段痛心的历史。
图 | 叶企孙
一、神童
叶企孙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98年,父亲叶景坛,是上海有名的教育家,曾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创办新式学校,担任过多所学校老师和校长。
得益于父亲的教育,叶企孙很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才,他13岁时便考取了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但刚入学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课,叶企孙回到上海避难。
1912年,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大学,叶企孙不甘心就此放弃。1913年,15岁的他决定再次考清华,顺利考上。
13岁、15岁两次考上清华,叶企孙的智商令人称羡,堪称神童。
图 | 民国元年2月5日,不满13岁的叶企孙投考清华学堂,在豫园留影
清华只是叶企孙的起点,1918年,叶企孙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前往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就读。
在离开祖国时,叶企孙立下誓言:“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祖国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进入芝加哥大学,叶企孙直接插班大学三年级,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P.W.布里奇曼。1920年6月,叶企孙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
1921年,叶企孙跟导师合作,做了一个当时最为前沿的科学实验,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了普朗克常数,他因此一举名扬物理学界,他的名字,被载入许多经典物理学著作中,这对中国的科学家来说,还是第一次。
这一年,他才23岁。
图 | 叶企孙手迹
1923年6月,叶企孙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此时,留在美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美国环境稳定,聚集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学者,在这里最有可能做出学术成果。
也许是父亲的教育基因,在叶企孙的身上得到了继承,他决定回国,培养中国的物理学家。
二、大师的大师
1925年8月,叶企孙来到清华大学任教,次年,年仅28岁的叶企孙被推为物理系主任。1929年,叶企孙又成为清华大学理学院第一任院长,下辖物理系、算学系、化学系等七个系。
从此时开始,叶企孙培养了一代科学精英。
图 | 叶企孙在清华大学的任职
为了加强清华的师资力量,叶企孙不拘一格求人才。1931年8月,叶企孙力排众议,录用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当时的华罗庚,只是一个在江苏金坛一个小商店里打算盘的店员,只有初中文凭。
叶企孙说:“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我们不要被资格所限制。”
两年后,叶企孙再度破格提升华罗庚为助教,教授微积分,后来,叶企孙又派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可以说,华罗庚能取得那么高的数学成就,跟叶企孙的破格提携是离不开的。
图 | 华罗庚
清华校长办公室,有一位叫阎裕昌的勤杂工,叶企孙发现他聪明好学,便有心培养他管理学生物理实验仪器。他不许学生按清华惯例叫阎裕昌“听差”,要尊称“阎先生”,违反之人,严厉批评。
据王淦昌回忆,他在1929年时做毕业论文,实验需一个高压电发生器,苦寻不到,阎裕昌找到一个废弃起电机,三下两下尽管制成了高压电发生器,为他解决了难题。
抗战时,阎裕昌成为冀中军区技术研究社主要成员之一,运用自己所学物理知识,制作炸弹、手榴弹、地雷,为战士们提供武器。可惜,在日军在扫荡中,阎裕昌不幸牺牲。
图 | 阎裕昌
在叶企孙的精心筹划下,清华大学网罗了一大批优秀学者。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理学院,可谓群星璀璨。
叶企孙请师不拘一格,教学则爱生如子,他一生未婚无子,学生就是他的孩子。
叶企孙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着他跟学生的闲谈,在漫无目的的闲谈中,叶企孙已经在观察学生,看他们的特长在哪儿,思考该推荐他们到哪国外哪个学校去学校哪一领域。
原本主修核物理的龚祖同,在叶企孙的建议下,进入柏林技术大学学习应用光学,抗战中,龚祖同回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光学工厂,为抗日战场赶制出了第一批军用双目望眼镜。
赵九章在叶企孙的指引下,研究海洋动力和海浪,进入柏林大学攻读高空气象学博士,后来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钱学森留学美国前一年,就住在叶企孙家里,在叶企孙的引导下,钱学林将专业转身航空航天,并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好友、著名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门下攻读博士,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名难得的帅才。
图 | 李政道怀念叶企孙而写的手迹
在西南联大时,叶企孙发现李政道理论课很强,但动手能力弱,于是他特许李政道理论课可以免课,但实验课一次也不能缺。在一次考试中,理论成绩满分60分,叶企孙给了李政道58分,实验满分40分,只给了他25分,这样的成绩,让李政道牢记一生。
1946年,物理系教授负责推荐两名学生赴美留学,叶企孙便向他推荐了李政道。当时,李政道不满20岁,还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正是叶企孙的推荐,才促成了李政道的留学之路,11年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其中,少不了叶企孙的功劳。
叶企孙的理念,是科学救国。1926年,学生上街游行,反动军警制作“三一八惨案”,这其中,就用清华物理系的王淦昌和韦杰三,韦杰三在游行中被枪杀。
叶企孙得知后,流着泪斥责王淦昌:“谁叫你们去的!你知道自己的使命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会挨打?为什么落后?你们明白吗?如果我们的国家有大唐帝国那般的强盛,这个世界上有谁敢欺侮我们?一个国家与一个人一样,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要想我们的国家不遭到外国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学!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
1929年,叶企孙就任清华理学院院长时,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文中说:“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合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图 | 叶企孙
五十年后,他的学生给出了证明。
王淦昌(1929届),赵九章(1933届),彭桓武(1935届),钱三强(1936届),王大珩(1936届)、陈芳允(1938届),邓嫁先(1945届),朱光亚(1945届),周光召(1951届),这九个人,都是叶企孙的优秀学生。他们后来投身于我国“两弹一星”的国防事业中,用科学为我国在世界大国中站稳了脚跟。1999年,他们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三、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难当头,叶企孙放弃出国访问的机会,留在混乱的北平,抢运珍贵书籍和仪器,为抗日队伍提供研制炸药的器材,筹措经费,输送专家。
其时,原张学良东北军部下共产党员吕正操率部转战河北,在冀中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吕正操密派张学渊在北平、天津、保定之间建立秘密交通站,采集物资搜人才。
张学渊潜入北平,动员同学孙鲁参加抗日救亡的斗争。孙鲁回到天津老家,又动员熊大缜。
图 | 熊大缜
熊大缜,正是叶企孙的得意门生之一,此时,他正在照顾恩师叶企孙。
熊大缜于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叶企孙的学生,读书期间,他在课堂成结和科学实践方面,表现出了远超一般人的杰出才能。
熊大缜喜欢摄影,曾从物理系借来一架德国产的”莱卡“相机,在校内开了一家小照相馆,他拍摄和冲洗的相片,质量远超民间的照相馆。
叶企孙与熊大缜情同父子,一天,他对熊大缜说:“你对摄影颇有造诣,也有钻研兴趣,就去研究‘红内’吧。”“红内”,即红紫外线研究,是当时国际上处于研发阶段的极为保密的军事技术。
大四时,熊大缜在没有任何研究资料的情况下,在反反复复的几百次试验后,研制出了一台红外照相机,他带着这台相机,在清华气象台拍下了西山夜景,这是我国第一张红外照片。熊大缜因此被称为“江西才子”,名振清华。
图 | 1935年,叶企孙与亲戚及学生熊大缜合影 叶企孙左二
孙鲁找到熊大缜时,熊大缜正准备与恋人结婚,结完婚后,就遵从恩师叶企孙的建议,赴德留学。
但当得知抗日部队缺少弹药武器时,熊大缜毅然放弃结婚,放弃留学,决定赴冀中制造武器。
待叶企孙病情好转后,熊大缜便向叶企辞行。
叶企孙本来还是希望熊大缜赴德留学,他知道培养一个科学非常不容易,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只得交行熊大缜说:“你到那里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及时告诉我。”
熊大缜来到冀中抗日根据地后,升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着手建立兵工厂。吕正操给了熊大缜两大任务,一是制作炸药,当时军区制作的黑火药,威力很小,连铁轨都炸不烂,必须研制黄色炸药TNT。二是组装电台,当时只有八路军旅部以上单位才有电台,极为稀缺。
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就必须拥有一批技术人员,熊大缜潜回天津,找到恩师叶企孙,在叶企孙的动员下,近百名大学生进入冀中,聚到熊大缜的麾下。
在熊大缜的带领下,学生组成两个研究室,烈性炸药很快被攻下。1938年4月,美国观察组看到了熊大缜研制出的武器,惊叹道:“你们真有本事!你们生产的火炮和美国的火箭炮几乎一样呀!”
到1938年10月,冀中军区的兵工厂发展成为了拥有2000多工人的大型兵工厂,是八路军中规模最大的军工制造厂。
而叶企孙,则利用留居天津英租界的有利条件,派自己的学生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秘密运进冀中,支援熊大缜。
图 | 熊大缜
然而,到了1939年初,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八路军在各根据地建立了锄奸部。就在这时,一批从天津供给部采购的物资中,夹带一封密信。
信中写:“你派来的人我们已经见了,你们需要的东西,已送了几批。你们急需的物资,最好在秋收之前由河运过来比较方便。”
信的落款是: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
这样的署名,被军区锄奸部认为是国民党在天津的特务机关,于是,锄奸部认为军区供给部被特务渗透了,熊大缜和100多位知识分子被抓了起来。
这件事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于是派出了彭真和许建国来到冀中,审理这一案件。最后,复审的结果是,除熊大缜身上疑点甚多,需要进一歩审理,其余人员全部无罪释放。
1939年7月,侵华日军对冀中发起“大扫荡”,锄奸部押着熊大缜转移。途中,熊大缜跟一名战士发生了口角,战士骂他“狗特务”,他不服,战士便举枪要毙了他,熊大缜说:“留着一颗子弹找日本鬼子吧,我宁愿被你用石头砸死。”熊大缜遂被石头砸死。
后来调查证明,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其实是一个国共合作的统战组织,其主要活动是为抗日根据地采集各种物资。当时天津地下党负责人姚客广(即姚依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其文(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越南大使)等人,后来都为此出具过专门的证明。
图 | 叶企孙等在清华大学住宅(北院7号)前合影
熊大缜之死,叶企孙无比痛心,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还没有结束。
四、晚年入狱
1967年,吕正操被批斗,熊大缜案再次被提起,作为熊大缜的老师,抗战中又多次支援熊大缜,叶企孙也被诬为特务。
年近七十的叶企孙被揪斗、关押。专案组逼他揭发学生钱三强,叶企孙写道:“我对于钱三强的总的印象是:他对工作是努力的,他的思想是比较进步的。”
在关押一年后,获释回到北大,但仍然要接受隔离审查。1972年,北大以“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来解决叶企孙的问题,恢复了他的教授待遇。
长年身体与精神的折磨,叶企孙百病缠身,小便失禁,两脚肿胀,甚至还产生了幻听,经常说有广播台天天点名批判他。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病逝。
图 | 钱伟长
叶企孙病逝后,他的亲人和学生,积极为他的平反奔走,其中以侄子叶铭汉和学生钱伟长最为积极。
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作出“关于熊大缜特务问题的平反决定”,熊大缜终获平反昭雪,在“决定”中,特别指出“叶企孙系无党派人士,爱国的进步学者,抗战期间对冀中抗战做出过贡献。……叶企孙根本不是CC 特务。”
在亲人和学生的努力下,叶企孙终于获得了平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