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逢俊自幼耕读于巢湖银屏山,聪颖好学,尤喜古典诗词,及长,痴迷于绘画,自此笔耕不辍,至今亦有四十余年矣。周逢俊早年考学,屡因家庭出身落榜,然从未气馁,反而愈挫愈勇。1995年,他负笈北上,求学于北京画院及国家画院,画艺愈精,终成一家,在国家各种专业展览中亦屡有斩获,为画界所瞩目。此后不久,他又拜文怀沙先生为师,学习诗词,技道更为精进,岿然有大家风范也。逢俊先生作词,如见杨柳依依,随风而舞,撩人心思;读来如饮水醇酒,如沐春风。

周逢俊精山水,工花鸟,且两者均自成一派。其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浑大气,又具南宗山水的秀润雅逸,而花鸟画则素丽清雅,厚重大气。南与北、现代与传统在他的画作中相融相合,却不露痕迹,自成一体。就笔墨而言,他取法唐宋大家,又融会贯通元明诸家笔法,在长期的锤炼中形成个人独到的面貌,概括起来有四:刚、韧、重、活。

一曰刚。他的用笔饱满有力,刚劲利,力透纸背。如《神龙架清秋》一作,自上而下,笔动如飞,皴擦点染,似一挥而就,但仔细看来,便知其精妙之处:线条刚劲有力,细微处气脉相连,顿挫处苍莽浑厚,笔下如无扛鼎之力,难以为也。

二曰韧。笔力强建且不失其韧是周逢俊用笔的另一特点。荆浩《笔法记》曰:“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用笔仅存生死刚直之骨仍不够,还需断而不绝不韧,如此,方可气脉相连,画迹不败。逢俊先生用笔刚中有韧,如在《谷自幽风净》中,画家以长线将山石树木勾勒而出,然后加以皴擦映染,用笔刚正中蕴含韧劲,生动矫健中深藏韵味,故而笔气纵贯画纸,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三曰重。周逢俊的用墨极重,浑厚处如暮色隐晦,清淡处则氤氲迷茫,满幅画纸华厚滋润,墨如烟海。如《江南第一峰赋》一画,近处墨色滋蔓,浓厚无比,幽深玄妙,在深厚的墨色氤氲下,远处溪流丛树如灵照耀,画面中勃勃生气,呼之欲出。

四曰活。周逢俊的用笔用墨,讲究一个“活”字。正如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所言:“天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必得笔墨性情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出之。”笔墨之活态绝非仅仅技法的熟练就可达到,还需画家对于天地万物的深刻理解,天地之性情与画家之才情合二为一,方可将笔墨画活。逢俊先生的画作,虽尺幅巨大,但从不感到干枯空乏,除其置陈布势巧妙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笔墨的活泼生动。李日华云:“韵者,生动之趣”,以此言观周逢俊的画作,可谓适当。

周逢俊(1955年-),别名星一、与青,斋号松韵堂、庄房别馆,出生于安徽巢湖。先后聘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导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燕堂门下。

周逢俊1996年《榕树闲读》参加迎接“九七”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获优秀奖;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周逢俊现代水墨山水作品展”;1999年《黎明》参加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展并获银奖;2004年《草堂独占一山秋》纪念齐白石诞辰140周年中国美协提名展获金奖;2005年《神农架清秋》参加中国美协举办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2010年选入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名家50强。主要著述《周逢俊水墨作品集》《周逢俊画集》《松韵堂诗词·随笔·花鸟卷》《松韵堂诗词·山水卷》《周逢俊水墨花鸟集》

此作取自周逢俊老师本人,欢迎交流订制:shoucang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