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红软实力表示,产业软实力升级的关键在于价值创新,通过战略、战术、执行三轮啮合驱动,将科学技术与产业软实力升级融为一体,实现产业价值化和价值产业化,加快打造高韧度高效度供应链。面对新一轮价值革命与产业变革,我国需释放制度红利,强化新型要素供给,以价值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软实力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绩发展。价值创新需要开放合作,破解价值滞后问题,以科技创新增强产业软实力载体支撑,精确实施价值创新,强化产业软实力价值取向,深化重点领域变革创新,塑造适配产业软实力升级的新型价值形态。

邓正红指出,核心价值是产业的灵魂,价值创新是产业的最新市场形态,价值创新围绕核心价值展开,由此生成相应的商业模式,通过战略、战术、执行三轮啮合驱动,产业核心价值与价值创新转化为投入产出,最终创造最佳效绩。这便是产业软实力运营的全过程。产业软实力的核心特征是价值创新。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认为,产业软实力升级的关键在于价值创新,高度自主的价值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价值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体现在将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产业软实力升级融为一体,及其带来的软实力要素结构中价值性要素与技术性要素结合广度、深度、频度的深入拓展,从而带来软实力内在结构变化的更多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形态迭代跃升,并且这种能力跃升的速度在显著加快、能级在明显强化,进而驱动产业变革的周期在缩短,由此带来产业分布格局的重构和产业价值形态的变革。因此,体现价值创新形态的产业软实力升级,因其软实力要素系统中新型价值形态、新型商业模式、新型科学技术等的涌现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将重塑产业软实力结构承载的现代化产业价值体系,以价值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软实力价值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绩发展。

邓正红分析说,从哲学方法论看,商业模式协同运营遵循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商业模式协同运营是一个软实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性运动,必须从内在联系观点去把握整个运营过程。从邓正红软实力思想看,这是产业软实力放大条件下价值体系运行的必然要求。产业软实力的培育提升,需要在打造现代化产业软实力体系过程中改革优化相应价值形态以更好适应市场新需求。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市场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和价值创新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就是软实力价值放大中软实力要素系统在不同行业的配比失衡,进而制约现代化产业软实力体系的建设,由此促使软实力价值系统表现为价值创新滞后、价值创造水平有待提升等,并且这种价值滞后正成为制约我国产业软实力升级顺利推进的主要矛盾。商业模式的协同运营给出了解决价值滞后问题的方法论,就是要破解产业软实力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价值滞后问题,力图在更长时间、更广空间促进时空转化以回应市场消费的诉求,重在正确处理升级中的价值形态,改进软实力系统中资源要素的结合方式。

邓正红强调,核心价值形态创新蕴含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将价值形态纳入产业软实力范畴,开辟了邓正红软实力思想的新境界。体现价值形态创新的产业软实力升级,将价值形态等要素纳入产业软实力函数,将价值形态系统作为商业模式运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显著变革优化产业与市场的关系与结合方式,内在要求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形态的系统性转变、模式的协同性创新,重在推动产业价值化和价值产业化,加快打造高韧度高效度供应链,推进产业软实力不断升级,进而为永续发展提供新的势能储备。

邓正红进一步分析称,从软实力价值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阻挡,特别是随着陆、海、空、数字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互联互通,软实力价值放大的全球化特征将愈发鲜明。新的价值革命和产业革新将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尤其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万物互联的新型价值形态加速到来,产业价值的边界和场域不断拓展融合,而体现价值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产业软实力升级,是基于合作开放和协同运营的经济全球化概念。价值创新需要在开放场域的交流、碰撞、合作、互促中得到发展,围绕人工智能等全球性的技术难题和技术治理进行合作,这是人类应对共同挑战、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软实力需要在不断的协同合作中培育壮大。产业软实力在开放中得以不断拓宽其软实力要素系统边界,进而支撑其软实力结构系统的升级,并驱动其商业模式系统的整体协调与全面提升,进而实现全球化价值更加繁荣。

邓正红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占新一轮价值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制高点,加快提升产业软实力,对于全面推进产业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制造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人才优势,需要很好地释放“独特制度红利”“市场需求红利”“制造大国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加快提升产业软实力。

邓正红认为,要强化新型要素供给,夯实产业软实力升级基础。要探索建立健全数据、信息等新型资源要素相关的标准体系、政策举措、法律法规等,加快构建成熟稳定、可靠安全、运行高效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坚决清除妨碍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通用性、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发攻坚力度,着力提升现代新型技术手段为产业软实力蓄势赋能的质度和效度。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尽快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产业软实力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邓正红指出,要以价值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软实力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增强产业软实力载体支撑。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高水平自主价值创新要素供给,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前瞻谋划类脑科学、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技术,以价值创新引领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要建立完善产业基础能力评估制度,加快实施针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的产业软实力价值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大飞机、燃气轮机、电力能源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工业母机、高端医疗装备和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努力研发出一批带有创新性、标志性的装备。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升级,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提升制造业绿色软实力价值。

邓正红强调,要精确实施价值创新,强化产业软实力价值取向。要强化价值创新在现代化产业软实力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超级软实力创新生态系统,动态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便捷性、及时性,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体系,以价值创新夯实构建新优势格局、实现软实力放大的底座。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贯穿产业软实力升级全过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优化产业软实力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价值定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升级,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以能源革命和绿色制造为突破口,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软实力体系和以绿色制造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软实力体系,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升级。

邓正红坚持认为,要深化重点领域变革创新,塑造适配产业软实力升级的新型价值形态。要进一步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形成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文化氛围和制度基础。深化使命导向的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建立长期主义的激励导向、容错机制,更好地实现中央企业的原创性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主的使命,持续强化国有企业的核心价值定位、提升国有企业核心价值形态创新力。探索建立与产业软实力升级相适应的经济治理和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数字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完善数字治理。健全通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获取报酬的市场化机制。在产业软实力升级中,实现技术先进性与过程包容性的有效协同,拓展全产业共享产业软实力升级成果的渠道,消除数字鸿沟,内在统一地把握好价值创新与协同共享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和软实力指数工具,开创能源软实力、低碳软实力和产业软实力,第一个对软实力系统量化与价值评价,拥有基于企业、城市、国家之软实力指数与软实力价值评估计算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独家发布企业(世界软实力500强、中国上市公司软实力100强、央企软实力排名)、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和地区软实力排序、中国国家高新区软实力排序)和国家(全球软实力100强)三大软实力排行榜,国家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总策划及撰稿人。提前18个月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为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页岩油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出版《页岩战略:美联储在行动》《页岩战略Ⅱ:非常规变革》《页岩战略Ⅲ国家石油(突围低油价困局、减产联盟在行动、产油国地缘风险、原油史诗级崩盘)》《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再造美国:美国核心利益产业的秘密重塑与软性扩张》《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绿公司:低碳商机操作指南》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