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月的中旬,混知房产都会解读上个月的经济数据和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产成交数据。

为啥每个月都要解读呢?

原因有两个:

(1)一来国内官媒解读属于“妙笔生花”,专挑好听的说,咱们也只能“雾里看花”;

(2)二来政策是经济问题的投射,经济大环境的冷暖决定了房地产这个“夜壶”要不要用一下。

我们平时的文章会把趋势、周期、供需的底层逻辑告诉大家,每个月中旬给大家解读上个月经济数据,这样大家就能明白: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换句话说,在趋势维度我们会告诉大家中长期的未来是什么,方向在哪里,但也不回避短期内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内部的共识是:

这个数据,近年10来最难看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正式开始,要先和大家说一个逻辑:

4月份的数据,是过去经济现状的“果”,也是未来政策走向的“因”

换句话说,今天的数据将影响未来的举措!

那么,是什么数据创10年新低,又能影响未来央行的举措呢?

答案是社融数据!

——2024年社融数据竟然创近10年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告诉大家,这是从2014年到2024年10年间,第一次社融当月增量为“负”,同时,也是中国有数据记录以来的第三次!

——从数据维度看。

2024年4月社融增量-1987亿元,环比减少5.1万亿,环同比减少1.4万亿。 环比看,居民贷款减少2.36万亿, 企业贷款减少1.48万亿, 表外融资减少8000亿元, 直接融资减少9700亿元。

那么,社融增量从正转负,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又会影响未来哪些举措?

来,我从两个方面给大家说说:

首先:什么是社融数据?

简单粗暴的总结,就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多少人或者组织借了多少钱。

每个月的社融数据反映的是“多少人或者组织”和“金融机构”借了“多少钱”

当月借多少钱=社融增量

当月借钱减少=社融增量为负,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社融增量为负。

社融数据涉及主体结果

主体,也就是谁借钱?

这部分有点复杂,大家看下图,2024年4月份的数据,我结合着下表和大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钱的主体其实就三个,居民、非金融企业、地方城市。

这些“借钱的主体”中,居民维度的贷款大家最容易看懂:

——短期贷款大家可以理解为信用卡等短期行为的借贷。

——中长期贷款就是购房的按揭贷款

从数据纬度看,居民端的长、短期贷款都在减少。

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666亿,同比少增510亿,也是连续3个月同比少增,与同期地产销售数据表现一致

其实呢,中长期贷款下跌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

毕竟,中国房地产“矮矬穷”的局面在2024年4月展现的巅峰造极——30城商品房销售同比-38.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贷款买房的人多,这社融数据的居民端中长期贷款就会增加,反之,亦反之。

既然是10新低,就不可能只有居民“不借钱”。

来,我们再看企业端的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2024年4月份,企业端短期贷款同比少增3001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569亿,

这是什么情况?

差劲,很差劲!

如果说居民端的中长期贷款下降,反应了居民端对未来信心不足,所以才不买房,不贷款,那么企业端的中长期和短期贷款的下降,就说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

或者说,经济链条中的两个主体“居民和企业”,目前仍然是“需求不足”型的预期悲观吧!

与此同时,还有一组数据能从另外一个维度佐证这种“看见悲观”抢救“悲观的举措”

——就是票据融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普通人而言,不用特别了解什么是“票据融资”。

大家只需要知道,像2024年4月份票据融资大增“8381亿,同比大幅多增7101亿”意味着银行发现”企业和居民贷款很低”,所以用票据融资兑冲!

换句话说,2024年4月份的社融数据减少1987亿,同比少增1.42万亿,其实还是银行用票据做过兑冲的。

可‘兑冲’之后,2024年4月份的社融数据仍是有数据以来最“难看”的水平;

可想而知,如果银行不用票据融资‘兑冲’,那么2024年4月社融数据的增量维度会更低!

其实,4月份社融数据如此难看,还有一个拖后腿的:地方城市!

——政府债券减少984亿,同比少增5532亿也是历史最低水平!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普通购房者更要正确理解按揭这种负债行为,推荐看文章有详细阐述。

02

其次,结果。

毫无疑问,2024年的社融数据是难看的!

但为什么这么难看?

关于原因,分享给大家:

1、数据挤水分

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字面意思,把之前看着好看的数据“水分”挤出去,也就是针对资金空转等金融机构行为“挤水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拖累

2024年4月份社融数据如此难看,大部分机构给出的逻辑是:地方债发行减缓,为-984亿元,所以社融数据才这么难看!

换句话说,“化债”制约了地方投资增速!

但我认为,地方债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更主要的问题是地产。

为啥更主要的问题是房地产?

来,再给大家看看,我之前无数次说过的逻辑:

房价下跌——居民消费缩水——消费不振——企业销售端营收减少——反馈到生产就是减少原材料——同时降薪裁员!

而降薪裁员——进一步挤压消费——同时减少购房需求——从而房价继续下降——导致房企减少购地——地方城市土地财政收入减少!

所以,从表面上看,2024年4月份确实是地方债拖累了社融数据,但从底层逻辑看,就是楼市阳痿,万物不举!

我知道,我这么说必然有憨皮或抬杠说:胡说八道,房地产只是社融的一部分,那企业、地方城市、各种融资工具都还在啊!

来,我给大家看看历史数据,大家就知道我为什么说“楼市阳痿,万物不举了”。

来,大家看看下图2014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斜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关于2014年下跌、2015年实施棚改货币化,2016年4月份之后开始上涨,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就不用再多说了。

但2015年的社融情况,大家一定没研究过。

来,再看看2015年社融数据。

——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41万亿元,比上年少4675亿元。

你看,2014年房地产下滑、2015年社融数据减少下滑,上述情况和2024年的当下,是不是有点“镜像”呢?

所以,2024年社融数据新低,本身就是房地产成交量新低的一种体现!

文章看到这里,有伙伴要问:2015年社融和地产双双新低,随后就有了涨价去库存的楼市暴涨,咱们现在也是地产、社融双低,430又提出“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是不是意味着要暴涨了?

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时机未到!

为啥未到?

因为M1和M2在4月份是双降

从2015年的情况看,在房地产和社融双降的之后,2015年12月才出现M1和M2“双高”的情况。

随后,才有了2016年的止跌反转!

从2024年4月份的M1和M2看,数据不仅没有增加,还都双双创下新低!

——M1同比-1.4%;

——M2同比7.2%,较上月大幅回落1.1个百分点

所以,尽管我们当前的问题和2015年高度相似,这些问题“因果传导“的数据——社融数据也高度相似再创新低。

但我们的“龙王”并没有拧开水龙头,所以M2增速在降低,M1也在降低,不仅双降,两者的剪刀差还在走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时势逼人”,接下势必有会转变!

1、5月份,降准降息是必然!

2、第二季度,宽信用加速!

3、第二季度,超长期国债必然;

4、央行工具箱里和地产强关联的 PSL还有3.25万亿,留着生钢镚吗?

所以,肯定会加速“围绕去库存”投放,毕竟430大会明确“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

当然,各种统计数据折射到真实生活中,就是草民抠脚趾头算帐花钱,企业疯狂内卷搞来搞去。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普通购房者更要正确理解按揭这种负债行为,推荐看文章有详细阐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每一轮经济周期中,增速降低就是出清的过程,会拉爆高负债、高周转、高透支的企业和家庭。

正向理解这是经济体系的“去腐生肌”,反向理解这就是“衰退”。

按照过去以史为鉴的经验来看,每次社融数据大幅下降都会有救市政策落地!

其实,大家不用记住这些复杂的经济名称,只要知道:

凡事互为因果,祸福相依!

当下,数据确实难看,但这也意味着加码刺激的概率在增加

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中,中产阶层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可以看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未来出什么政策,大家要明白:

救经济、救楼市,说到底都是“围绕增量”展开的。

什么是增量?

要么央企负债发钱,要么你负责花钱,要么企业发债发钱,从目前的情况看,只有国央企有这份底气了。

当然,QE和QQE也是重要选项!

嗯,唯一的问题就是反射弧太长、选择的时候太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实做人,踏实写文,不鼓吹,不煽动,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