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北京某医院内,一位名叫史洪全的老人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史洪全自知时日无多,望着病床前的女儿史庆云,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试图将一个自己藏了大半辈子的秘密告诉女儿。

可惜此时史洪全的身体实在太虚弱了,最后他只说出了一个名字“张士杰”,就又昏迷了过去。此后史洪全再也没有醒来,几天后就去世了。

史庆云悲痛欲绝,她感到父亲临终前说的“张士杰”肯定是什么重要人物的名字,决心将这个人找出来,完成父亲的遗愿。

可思来想去,史庆云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什么时候见过这个“张士杰”,她也从未听父母说过。史庆云的母亲在此之前已经去世,因此她也不知道该找谁询问。

直到回老宅收拾父亲的遗物时,史庆云才找到了一条关键线索。她发现一个多年未开启的抽屉里有一个酱油色的药瓶,十分奇怪。因为她记得父亲从未吃过这个药瓶里的药,为何要将其一直保存在这里呢?她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并没有药,只有一块红布,红布里包着一封血书,血书上写着:

“今有子城哥把张义存密保,小名小云,生日,1942年4月16日4时46分,张士杰,史子城,定不面。”

“子城哥”就是史子城,这封血书的大致意思就是张士杰把这个名为“张义存”,出生于1942年的孩子托付给了史子城,让他将这个孩子秘密保护起来,两人还约定永不见面。

史庆云突然想起,她就出生于1942年,而且小时候就经常被父母称为“小云”,莫非这个“张义存”就是指自己?这么说是父亲最后时刻念叨的这位“张士杰”把自己托付给了史子城,可这个“史子城”又是谁呢?

史庆云多方打听,最后才得知原来史洪全的原名就是史子城。只不过他很早就改名了,因此史子城这个名字鲜为人知。

至此,史庆云才明白,她一直以来认定的父母其实只是养父母。而这封血书的内容,就是自己的生父张士杰将自己托付给养父史洪全,并告知了小名和生日。

不过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养父母也一直很疼爱她,一直把她养到长大成人,因此她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只是,新的疑惑又涌上了她的心头,这个“张士杰”究竟是什么人呢?她的生母究竟是谁呢?这对夫妇为什么抛弃了自己,把自己送给他人抚养呢?

她将血书交给政府鉴定,证明确实是那个时代写下的。可张士杰的身份还是一直没能查出来,因为各个机构都没有查到一个名为张士杰的人。史庆云多方打探,试图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可她掌握的信息实在太少,几年过去依然没能查出什么线索。

然而,就在史庆云自己都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件棉衣引起了她的注意。那么,她究竟从棉衣中发现了什么呢?

1998年,北京一位名为史洪全的老人去世。他的女儿史庆云在老人留下的药瓶中发现一封血书,这才明白自己其实是养女。史庆云赶紧求助政府,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可由于线索不足,几年搜寻下来还是徒劳无功。

那么这封血书究竟写了什么呢?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个名为“张士杰”的人将“小云”,也就是史庆云托付给了史子城,而史子城就是史洪全的原名。虽然当地政府也曾帮史庆云进行调查,但血书本身提供的信息实在太少,因此寻找起来还是如大海捞针一般。

到2006年,史庆云已经寻亲八年之久,却屡屡碰壁。就在她自己都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件旧棉衣让调查峰回路转。

当时史庆云想为灾区人民捐几件御寒衣物,便发现了这件在衣柜里保存了多年的旧棉衣。这是她的养母留给她的,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不过当初养母就叮嘱她小心存放,因此这么多年细心保存下来,棉衣完好如初。

史庆云准备把这件棉衣捐出去,可在抚摸棉衣时,她总感觉棉衣内部有什么东西硬硬的,明显不是棉絮,看来是有什么东西藏在里面。思来想去,史庆云决心将棉衣的夹层剪开,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

果然,在史庆云剪开夹层后,一张硬纸片掉了出来,除此之外还有足足11封信件。正是这些信件和纸片,揭开了史庆云身世的秘密,也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张纸片是一封证明书,可以看到证明书由晋察冀妇救会主任戎冠秀所写,语言十分朴实,很符合那个年代的特点。证明书的内容就证实了史庆云的身世——她是张士杰和“素云”的孩子,而她的生母“素云”早早就为抗日事业而牺牲了。而在读完那11封信件后,史庆云也明白了亲生父母的经历以及自己被收养的原因。

原来,“素云”也只是个代号,史庆云的生母名为李淑敏。李淑敏家境贫寒,虽然她从小就帮家里干活,但家里人还是不顾她的反对,把她卖给一家地主当“童养媳”。

说是童养媳,其实就是奴隶,李淑敏不但要伺候自己未来的丈夫,还不得不承担各种重体力活。即便如此,她还是经常遭到婆家人的殴打和辱骂,他们甚至还限制了她的人身自由,不许她出去。

一天,李淑敏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但也陷入了衣食无着的窘境。不过她再也不愿回到那个虐待她的“丈夫”家里了,也不敢回自己家,因为害怕回去后又被卖掉。因此只能采些野果充饥,住在山洞里,过着原始人的生活。

就在李淑敏“荒野求生”的时候,八路军情报员李玉平正好路过此地,发现了她。了解她的经历后,李玉平也十分同情,知道她就算回家也会面临悲惨的命运,便把她带到根据地,交给了妇救会主任戎冠秀。

妇救会即妇女救国联合会,是我党为发动妇女而建立的组织。这位戎冠秀也是个奇人,她全家都参加了八路军,并组织当地妇救会,动员乡亲们支援根据地建设,为八路军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戎冠秀决定收留李淑敏,而李淑敏也被根据地平等、互助的氛围所打动,感受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温暖。她向戎冠秀表露了加入八路军的决心,最后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八路军制服,也成了一名情报员。

此后李淑敏多次出色完成了传递情报的任务,还结识了同为情报员的张士杰。两人渐生情愫,最后在李玉平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1942年4月,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正是史庆云。

至此,史庆云的身世基本明确了。那么,李淑敏和张士杰又为何会把她交给他人抚养呢?史庆云最后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吗?

1998年,北京一位名为史庆云的妇女在整理父亲史洪全的遗物时发现一封血书,得知自己其实是养女,从此就踏上了寻亲之路。虽然她曾求助政府,但由于线索太少,还是没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直到2006年,史庆云注意到养母留下的棉衣,这才揭开了隐藏六十多年的秘密。

原来,棉衣的夹层中藏着一份证明书和若干信件,证明史庆云确实是被收养的,她的亲生父母名为张士杰和李淑敏,两人都是八路军情报员,在1942年4月生下了一个女孩,取名为张义存,也就是后来的史庆云。

李淑敏代号“素云”,她多次以带孩子探亲为掩护,为八路军传递情报。1942年8月6日,李淑敏带着史庆云去取情报,可惜半路上不知怎的被日军发现了。她赶紧将史庆云藏在路边的草垛中,自己则向反方向逃跑,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凶残的日寇见抓不到李淑敏,便向她开枪,李淑敏不幸牺牲。

而史庆云后来被一个路过的老乡发现,老乡将她送到根据地。此时张士杰还在前线,李淑敏的同事李玉平便收留了这个孩子,将她养到了3岁。在此期间李玉平也多次带着史庆云传递情报,称她为“根据地最小的情报员”。

史庆云读到这些信件后也是感慨万千,她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曾有过这么传奇的经历,见证了抗日时期的情报战。毕竟那时候她年龄很小,没什么记忆。

1945年,李玉平被上级调到外地,没法再照顾史庆云了,只好将她还给了张士杰。可张士杰也经常出差,而且往往执行的是出生入死的任务,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回不来了。因此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张士杰忍痛作出决定:把史庆云托付给当地百姓。

正好当地的史子城夫妇没有孩子,又非常喜欢史庆云,张士杰便和他们约定:孩子归史子城夫妇抚养,双方不再见面。之所以这么约定,是因为张士杰担心自己再见到孩子后又想将孩子要回去,会让史子城夫妇为难。史子城正是史洪全的原名,从此这对夫妇就一直照顾史庆云。

后来,史庆云又根据药瓶上的标签找到一家医院,进而顺藤摸瓜找到了张士杰的老同事邢竹林,从他那里了解到了后续的故事:

建国后张士杰改名张建国,他的工作也逐渐稳定下来,此时有人劝张建国把孩子接回来,但张建国表示,自己当初已经承诺将孩子交给史子城夫妇照顾了,对方也确实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那么久了,有了深厚的感情。自己又怎么能打破约定,夺走史子城夫妇视如己出的孩子呢?因此,张建国虽然思念孩子,却也只能默默忍受。

史庆云了解到这一切后,决心弥补父亲的遗憾。她根据邢竹林提供的信息,终于找到了父亲张建国。可惜此时张建国已经病入膏肓,时不时就陷入昏迷。史庆云还没等到父亲醒来,自己也得了重病。而当她出院的时候,张建国已经去世,他终究没能和女儿相认。

逝者已矣,史庆云在悲痛之余,决心将这段故事公之于众,让父母的精神传承下去。她将这些信件和证明书都捐赠给了博物馆,证明在那个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斗士。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