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老师说:

“人生啊,不过是片刻的欢愉,片刻的痛苦,剩下的呢,都是似水流年。也许最难熬的,就是这似水流年的虚无。”

一成不变的生活过久了,人难免会陷入到极度的无聊中,自己好像对很多事都没有兴趣,被虚无笼罩,被孤独吞噬。

这会让自己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既感到无聊,又不想做事。

然而,人生没有永远的低谷,只有短暂的停留。

再无聊的时光也只是人生的一小段。

从小小的改变开始,人生就会有不同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用很多事情填满生活,不如专注做好一件事

自从隐居以来,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反而会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因为我有太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恨不得把这几十年来自己想做但又没时间去做的事情统统做完。这多少带有一些报复性补偿的性质。

所以,我经常是忙碌一整天,看似我的时间是被填满了。但是,我真正缺少的是一个明确的目标。

实际上,一个人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完成的事情就会越少。

我常常是做了很多的事,时间和精力都分散了,却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且在一些事情要完成的先后主次上,我也经常在调整。

以至于我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以及想要的,然后明确了自己的中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这让我彻底明白了,只有专注做好一件事,才能让我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复利效应的力量,以此来改变真正的虚无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自己最真实的变化,而不再是那些虚无飘渺的空想或半路放弃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输入不如输出

相比而言,输入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比如看书、看视频,听课等。

因为这些事情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这从本质上会让自己产生依赖的习惯。一旦遇到事情,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需要借用外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虽然这看似是最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也因此埋没了自己的潜力,让自己失去了更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

不仅如此,只输入不输出,输入的信息越多,大脑只会越来越混乱。遇到不同的观点,自己只会感到更加迷茫和困惑。

而输出则需要自己的思考,更是对输入的一种重构。只有自己主动输出,那些被动接受的观点、信息才能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比如写作、画画、各种DIY,能够把自己的想象转化为真实存在的作品。

在输出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的体验,自己的能量会处于巅峰状态,自己的思想也会变得更具体、更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即使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感到乏味。人的内心总是会渴望一些有趣的事情,以此来应对一成不变带来的无趣。

对此,我除了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以外,还会定期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去扩大自己的接触领域,去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因为人的未知是无限的,这世上总有一些自己还不知道的新奇事物等着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每次探索一个未知的事物,往往就会收获一次意外的惊喜。

除了日常的写作、阅读和学习之外,我还会不定期地研究各种美食和一些手工作品。

研究美食可以让自己尝试更多不同的口味,来丰富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这对自己而言,是另一种味觉和心灵的享受。

而手工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融合了创作者本人的情感、思想、智慧和技艺。

这不失为生活的一种调味剂。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