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卢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太宗画像

来源 | 千库网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53岁的李世民于翠微宫含风殿病逝,同年八月葬于昭陵,庙号太宗

尽管有着威逼父亲残杀手足的上位原罪,也尽管贞观之治可能被后世儒生粉饰夸大,但这位前半生戎马,后半生治国的贵族子弟,的确可以被视作是历代帝王之中的佼佼者,交出了一份既身经百战上马得天下,又理性自律下马治天下的全能人生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前期地图

来源 | 网络

或许是后来的史书大多由不习武的儒生所编撰的缘故,人们的聚焦点往往集中在太宗贞观文治上面,而有所轻视了其辉煌的军旅生涯。

对于太宗本人来说,可能更加留恋他驰骋疆场的激情岁月。陪伴太宗身后的亲密战友“昭陵六骏”石刻正是这种真情的自然流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陵六骏石刻

绘画 | 阎立本

石刻 | 阎立德

昭陵最初营建于长孙皇后病逝的贞观十年(636年),在营建之初,唐太宗就命令当时最著名的画师阎立本将先后战死疆场的六匹战马绘制成像,并由雕像大师阎立德(立本之兄)依照图样刻于石上,“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六个小伙伴

“昭陵六骏”选用精细石材,六块石材的尺寸大小基本一致,高1.7米,宽2米,厚0.3米,极为逼真。

后人多称太宗这一举动是夸耀武功、宣扬国威,不能说没有这样的动机,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未必不是有情有义的太宗对于六位陪伴自己出生入死的小伙伴的深情怀念,这种感情有时候甚至要超越人与人、人与世俗世界之间的那些利害关联与浅薄交情。

昭 陵 六 骏

特勒骠 青骓

什伐赤 飒露紫

拳毛騧(guā) 白蹄乌

这些如今听起来颇为有趣的名字,经过学者们考证基本源自突厥语系,其中有些名字虽然我们从汉文字面也讲得通,但其本义上还是出自突厥语。

比如“白蹄乌”,从汉文解释就是四只白蹄的纯黑色骏马,但其实来自突厥语的bo-ta,意思是幼马或者幼骆驼,也引申为年轻的可汗,即这匹黑色的骏马享有年轻而尊贵的可汗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陵六骏石刻之白蹄乌

绘画 | 阎立本

石刻 | 阎立德

例如“青骓”,青并不是古汉语里的青色或苍色,而是来自突厥语中“秦”字的音写,隋唐时期,中亚人和中国人常称中亚以西的“海西国”为“大秦”,青骓就是来自海西大秦的骏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陵六骏石刻之青骓

绘画 | 阎立本

石刻 | 阎立德

“拳毛騧”的拳毛语出突厥语Khowar,这是西突厥控制下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拳毛騧就可能是一匹来自权于麾国的上等良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陵六骏石刻之拳毛騧

绘画 | 阎立本

石刻 | 阎立德

其它如特勒(Tegin,特勤)、什伐(Sad,设)、飒露紫(Isbara,沙钵略)更直接出自突厥的官号或者荣誉性称号。

跑得很快,所以很爱

20岁意气风发的李世民就随父亲晋阳起兵,年轻人的激情和出众的骑射技术,使得在征伐天下的屡次战役之中,秦王常常演出好莱坞大片式的孤胆英雄独闯敌阵,而每一次陪伴英雄冒险出生入死的就是座下这几匹不世出的天下良骏。

唐军最初进入关中,面临着西面薛举、薛仁杲父子10万大军压境的险情,明显处于人数劣势的李世民坚守浅水原数月,在对方粮草不济士气浮动之时,唐军突然反击直捣敌后。

薛仁杲撤军,李世民骑着白蹄乌衔尾猛追,一昼夜疾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缴械投降。

就在刚刚立足关中之际,龙兴之地太原却陷于依附突厥的刘武周,而且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已经占领河东全境,兵锋直指关中。

李世民奉命率三万人马东渡黄河,收复河东,这一次一起出征的是特勒骠

还是采用和浅水原战役同样的策略,李世民针对宋金刚孤军深入的特点,先稳守己方阵地,在对手后勤危机撤军之际,毫不犹豫以精骑最大限度的冲刺,绝不留给对手任何喘息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陵六骏石刻之特勒骠

绘画 | 阎立本

石刻 | 阎立德

特勒骠良好的长途奔袭能力,使得追击的秦王完全把自己的辎重和粮草远远甩在了后面。将士们劝李世民慎重,但义无反顾的秦王和特勒骠三天人不卸甲马不卸鞍,连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数万。

在惊叹李世民勇猛的同时,不得不佩服典型大宛马特勒骠那举世无双的长途奔袭能力。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率十万唐军东征东都洛阳,面对盘踞在洛阳城内最强劲的对手王世充,两军长时间僵持不下。

为了打破这样的僵局,次年二月,李世民决定冒险决战,骑飒露紫带数千精兵从侧翼冲入王世充军阵,希望以奇兵打乱对方阵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充像

来源 | 清刊本《说唐演义全传》

李世民和飒露紫在敌军中横冲直撞杀得昏天黑地,蓦然回首却发现只有猛将丘行恭一人跟随,而且此时飒露紫已经身中数箭,李世民从马上跌落,敌军一拥而上。千钧一发时刻,丘行恭怒喝震天、弯弓搭箭,无人再敢近前。

行恭下马将自己的坐骑给了秦王,而又亲手给飒露紫拔出胸前的流矢,骏马于主人的坚定眼神注目之下,壮烈地轰然倒地,再没有起身。

悲痛的李世民和丘行恭二人在大吼声中所向披靡勇不可挡,直至杀出重围,北邙山下,洛水之滨,良将与骏马的嘶吼声惊天地泣鬼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陵六骏石刻之飒露紫

绘画 | 阎立本

石刻 | 阎立德

飒露紫是“昭陵六骏”中唯一有人形的雕像,而这正是丘行恭为飒露紫拔箭的悲壮场景。

太宗为飒露紫题赞“紫燕超越,古腾神骏,气砻三川,威凌八阵”,这是何等的豪气冲天勇猛坚毅,赞马亦是赞人。

“昭陵六骏”于现代人是观摩的文物国宝艺术珍品,对唐太宗却无疑是值得陪伴自己生前身后的感情归属。

六匹骏马都战功赫赫也伤痕累累,什伐赤身中五箭,拳毛騧身中九箭,这些如同勋章一般的流箭,以及它们风驰电掣的狂奔,也在预示着战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转折:轻骑兵的崛起。

开启战争新时代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受到鲜卑骑兵的影响,当时的骑手和战马以被称作是“甲骑具装”的重骑兵为主,所谓“甲骑具装”,就是战士和战马都全身披挂了专用的铠甲,这种铠甲被称作是“具装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骑具装(辽)

馆藏 | 徐州博物馆

人马都披挂具装铠的重装骑兵,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战马不受敌方兵器的伤害。优良的防御性,使得重装骑兵成为当时骑兵中的主流模式。

《晋书》中屡屡有后赵石勒一次就俘获鲜卑铠马五千匹、上万匹的记载,而姚兴击败鲜卑乞伏乾归军,“收铠马六万匹”。东晋刘裕在北伐南燕慕容超以后,鲜卑重装骑兵被引入南朝军中。隋炀帝征高句丽,曾赋诗“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陶武士俑

馆藏 | 中国国家博物馆

但是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重装骑兵机动性能差的缺陷被暴露无遗,以及各类杀伤兵器的发展,草原新主突厥的轻骑兵制开始逐步取代了过去的重装骑兵。

在突厥人眼里,骑兵是进攻型兵种,机动性是骑兵作战的基本特点,如果为了安全性而损失了骑兵的良好机动性,显然就难以体现骑兵的优势。

唐初大将李靖的“用兵上神,战贵其速”也正是这样的特别强调机动性能的战略战术思想。

在和突厥人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李渊、李世民父子也很快领会了这种新型的作战战术精髓,给战马取下了沉重的具装甲(据出土文物,每副具装甲重约40到50公斤),彻底释放了骑兵和战马的进攻及奔袭才能,新的战术也应运而生。

李世民不仅是孤胆逞强的个人英雄,也是极善于运用轻骑兵战术的杰出军事统帅。在隋末唐初的各场战役中,秦王李世民和他那些精良的轻骑兵们同样开启了一个战争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