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动车产业新较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减排的重要途径,成为各国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的新高地。在这场全球新能源汽车大赛中,中国和美国两大经济体的角力备受瞩目。

中国支持政策 鼓励本土企业拓展海外

2024年2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建立生产和销售供应链。

这是中国政府继去年出台多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后,再次向电动车产业释放利好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意见旨在鼓励中国电动车企业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加快海外布局步伐。近年来,中国电动车企业在国内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后,开始将触角至海外市场。以特斯拉在华工厂为例,其自动驾驶功能已经相当完善,能够识别红绿灯、车道线等,为出口做好技术储备。

中国电动车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崛起暗藏戒心,认为它们凭借中国政府的大力补贴,存在不正当竞争的嫌疑。这种顾虑在美国体现得尤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新规定 被视为打压中国产业链

2023年12月1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电动车补贴的新规定,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尽管规定中没有直接提及中国,但业内普遍认为,这是针对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一记重拳。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在访华期间就曾警告称,中国对电动车等清洁能源产品的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形成不可接受的出口浪潮。拜登政府一直在努力减少美国电动车行业对中国的依赖,新规定正是为此目标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美国的做法,中方表示坚决反对。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强调,中方将继为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产品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美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角力由此陷入新一轮升温。

美国担忧 中国低成本优势或冲击本土车企

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谨慎对待中国电动车产业链,主要出于对中国产品低成本优势的忧虑。美国制造业联盟等机构认为,中国廉价汽车之所以便宜,是因为获得了中国政府大笔补贴,如果进入美国市场可能会对美国汽车业造成灾难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动车企业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生产成本确实远低于美国同行。以电池为例,2022年中国电池系统成本仅为每千瓦时97美元,而美国为每千瓦时148美元,差距高达51%。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电池企业规模效应显著、上游材料供应链本土化程度较高等优势。

也有人士认为,美国对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戒心过于夸大。中国电动车企业目前的出口量并不算大,主要还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市场。

而且,中国电动车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特斯拉等美国龙头企业仍有一定差距,暂时难以对美国市场构成实质性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士观点 排斥中国供应链拖慢转型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的新规定仍然引发了不少质疑。多数认为,在美国电动车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排斥中国供应链将拖累美国自身的能源转型步伐。

电动车产业链条较长、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都可能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转。目前,美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多个关键环节对中国存在较大依赖。如果生硬切断供应链,必将给美国电动车产业带来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士还指出,美国的做法可能会加剧全球电动车产业链的分裂,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电动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人为割裂供应链无疑会抬高全球电动车价格,加重消费者负担,进而影响电动车的普及进程。

中美角力影响全球新能源发展

纵观中美两国在电动车产业领域的最新动向,不难发现,减少对手依赖、确保自身产业链安全是双方政策考量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中国大力扶持本土电动车企业走出去,而美国则设法排斥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策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美国的做法可能会拖慢本国新能源转型步伐,而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也可能遭遇来自发达国家的阻力。如果中美两国在电动车产业领域的对抗持升级,将不利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