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深交所IPO信息披露显示,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联科技)于2024年5月10日正式提交注册,公司IPO是2022年6月8日正式受理,而在经历长达近两年长跑后,公司也进入了IPO的最后冲刺阶段。

财闻网了解到,长联科技主要从事印花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水性印花胶浆、水性树脂、丝印硅胶等,同时从事印花设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纺织印花领域。此次IPO,长联科技拟募资3.98亿元用于年产1.5万吨环保水性印花胶浆建设项目;环保型水性印花胶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受市场关注的是,长联科技自IPO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其中市场关注最多的地方为公司业绩不合常理、应收账款异常,大客户“消失”等方面经营问题。此外,也对公司IPO募投项目的募集资金使用也存在质疑点。在经历长达两年的IPO长跑,长联科技最新招股书披露之后依然存在疑惑之处,公司又能否给予市场合理答复?

卢氏家族把控下分红5千万

财闻网了解到,长联科技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卢开平。目前,卢开平直接持有公司41.16%股份,还通过担任联汇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而间接控制公司表决权比例为 8.07%,因此,卢开平控制长联科技的表决权比例为 49.23%,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根据招股书披露,长联科技目前直接持股 5%以上股东共有8名,分别为卢开平、麦友攀、卢来宾、联汇投资、富海新材、卢润初、卢满根和林长莲,其中卢满根和林长莲为夫妻共同持有7.33%股份。而这5%以上8名股东当中,几乎全部存在关联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股书披露,长联科技股东卢开平、卢来宾、卢满根、卢如康为兄弟关系;卢满根、林长莲为夫妻关系;联汇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系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卢开平;公司实际控制人卢开平与联汇投资的合伙人卢增强系兄弟关系,麦友攀与联汇投资的合伙人麦敬文系父子关系,股东麦友攀与联汇投资的合伙人麦伟林系叔侄关系,卢来宾与联汇投资的合伙人钟巧连系夫妻关系,联汇投资的合伙人叶容与股东卢润初的配偶系兄妹关系。

可以看出的是,虽然长联科技的股东人物关系十分复杂,但一眼便可以看出卢氏家族绝对掌控公司的控制权。卢开平的四位兄弟卢来宾、卢如康、卢满根、卢增强分别持有长联科技9.71%、4.77%、4.76%、0.12%的股份。卢来宾任职董事,卢如康任职销售经理,卢满根任长联科技采购总监,卢增强任职行政专员。

此外,卢氏家族在公司管理层也是绝对的话语权,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等重要岗位均有卢氏家族把控。同时,长联科技董事会的9名成员当中,除了三位独立董事之外,卢氏家族成员占据了董事会4个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绝对把控之下,卢氏家族也成为长联科技最大受益方。根据招股书披露,长联科技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两个年度间实施了两笔大额分红,其中在2020年度分红金额为2,109.60万元 ,在2022年度分红金额为2,899.79 万元,这两笔分红累计金额达到5009.39万元。要知道,长联科技在2021年度全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也仅仅只有5946.56万元,相当于两笔分红便几乎拿走了公司近一年利润,而卢氏家族顺理成章的将大笔分红装入自己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大额分红之下,长联科技却还在IPO募投项目当中隐藏了4000万元的垫底流动资金。根据招股书披露,长联科技此次IPO募投项目主要是三方面,合计拟募资3.98亿元。其中,17,023.08万元用于年产1.5万吨环保水性印花胶浆建设项目;15,626.98万元用于环保型水性印花胶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7,185.31万元用于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在长联科技募投项目当中,年产1.5万吨环保水性印花胶浆建设项目和环保型水性印花胶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为用于主营业务扩产能的,而这两个项目当中均有一笔2000万元的垫底流动资金,也就是说整个IPO募资额中存在着4000万元垫底流动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闻网了解到,IPO募投项目垫底流动资金,也被称为铺底流动资金,通常出现在募投项目中。它是募投项目投产初期所需的,为保证相关募投项目建成后试运行所必须的流动资金。企业获得“铺底流动资金”后,通常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员工工资及福利费和其他与项目相关的经费。也就是说,长联科技这笔4000万元的垫底流动资金将来也会用于日常的经营生产当中去。

而存在争议的地方是,IPO前夕进行了5000余万大笔分红的长联科技,真的需要这笔募资额吗?事实上,就以当前长联科技披露出来的经营数据来看,公司根本不需要这笔资金的,因为公司近几年一直是巨额现金在手的状态。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1.03亿元、1.32亿元和1.34亿元,其中在2023年度末的银行存款就达到了1.28亿元,可以说公司不仅持续保持巨额现金在手,且还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根据长联科技在招股书中还披露到,最近一期末公司不存在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情况。也就是说,长联科技目前没有任何的借款也就没有债务压力,而公司一边手握1.34亿元货币资金,一边实施超5000万元的大额分红,另一边却在募投项目中还要向市场募资两笔合计4000万元的垫底流动资金,长联科技能否给予市场合理的解释?

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滑

财闻网了解到,企业能否具有高成长、创新性注册之下创业板IPO的首要条件,而当前在监管层提高创业板上市门槛之下,企业IPO是否能够进一步显示出抗风险能力和成长性的显得更为关键。然而,长联科技却在成长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招股书显示,长联科技在2021年度至2023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58,147.99万元、53,804.69万元,52,993.14万元,其中在2022年和2023年度均出现营业下滑现象,其两个报告期营业收入分别比上一年度同比下降了7.41%和1.51%。而作为IPO关键期是两个报告期内,长联科技连续两年营业下降给公司IPO带来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营业收入两年下滑却并未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利润的增长。招股书财报披露,长联科技在2021年度至2023年度分别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946.56万元、7,757.45万元,8,006.92 万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公司最近两年的净利润可谓是明显大幅提升。

然而备受关注之处在于,长联科技在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58,147.99万元,对应到同期净利润为5,946.56万元,而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52,993.14万元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5154.85万元的营业收入,但同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增长了2060.36万元,前后相差为何如此巨大?

而对于营业收入连续下滑,净利润却大幅提升,长联科技给出的解释是2022年7月和8月下调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导致2023年销售均价较上年下降,从而收入较上年略有下滑,但同时主要原材料采购单价较上年下降,导致营业成本降幅高于营业收入降幅,毛利较上年增加,从而净利润较上年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联科技大致的解释就是营业成本降低,毛利率增加所致利润的大幅增长。目前,长联科技主营业务毛利主要来源于水性印花胶浆和水性树脂,合计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 89.56%、90.66%和 87.99%,是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

而长联科技在招股书又解释道,公司各类产品的原材料选用及价格、生产配方、产品性能等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产品销售价格和毛利率;除此之外,公司产品价格和毛利率还受产品的竞争程度、生产规模、下游应用领域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受各种不确定的因数影响,这也反射出了公司利润也如此。

然而对于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能说法投资者和监管层的。财闻网了解到,长联科技业绩问题也是备受监管层关注,此前在IPO问询函中也是重点作出了提问。而时至今日,长联科技就业绩问题作出的回复目前也并未真正解决公司当前的业绩疑惑。

IPO前夕大客户“消失了”

除了业绩方面存在争议之外,长联科技经营也存在备受质疑。根据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至2021年间,长联科技2019年—2023年度,长联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4.58亿元、4.84亿元、5.81亿元、5.38亿元、5.29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6182.06万元、7443.49万元、6019.37万元、7946.35万元、8251.06万元。

不难看出的是,长联科技过去五年的业绩是存在明显的变动的。而财闻网发现,在IPO期间的审核问询函中披露到,长联科技近年来的大部分营业收入构成都是来源于应收账款,而其中在2022年度和2023年度的两年间,公司五成以上营收是应收账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披露,长联科技仅仅在2021年至2023年度分别产生的营收账款期末余额占营收收入比重达到45.58%、52.95%、53.19%,公司营收账款期末余额占营收收入比重达不仅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且在仅仅两年已经超过了同年总营业收入一半以上。

众所周知,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过高必将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埋下隐患,而长联科技最近两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已经超过公司整体营收一半,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公司经营风险,也为公司未来上市之后的投资者埋下隐患。

此外,长联科技过去几年大客户变更也备受市场关注。根据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间,长联科技对前五大客户实现销售分别为8384.94万元、9284.79万元、1.11亿元、8,960.72 万元和 9,128.09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32%、19.18%、19.15%、16.65%和17.23%。

其中,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间,长联科技第一大客户一直是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而在此期间,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与长联科技产生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644.40万元、2715.60万元和3377.61万元。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69%、5.61%、5.81%。可以说,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间是长联科技十分稳定的大客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到了2022年度,长联科技第一大客户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直接“消失了”。根据工商信息显示,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12日,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公司100%控股股东为广东省东莞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广东丝绸纺织集团。

对于第一客户的“消失”,长联科技在解释道,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起终止与公司的业务合作,原因是2021年12月17日,长联科技收到广东省东莞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发出的《关于调整东莞丝绸转外贸综合服务出口业务的通知》,东莞瑞源自2022年1月31日起不再签订新的合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大客户的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结算合租之后,长联科技在2022年至2023年的两年报告期的第一大客户变成了越南客户CONGTYTNHHHOALIENTEXPRINT。招股书显示,CONGTYTNHHHOALIENTEXPRINT在过去两年为长联科技贡献的业绩分别为2014.44万元和1896.79万元。而对于此前的第一大客户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来说,长联科技当前的这位越南客户很显然相差甚远。

根据长联科技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来看,在2021年-2023年与公司发生交易的客户共计达到了433家,累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6.67%、86.55%和87.31%,占比在85%以上,长联科技解释为公司目前客户较为稳定,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稳定的客户。

面对这样的解释,长联科技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任何一家企业前五大客户都是公司保持业绩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像东莞市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客户来说,此前连续蝉联第一大客户其每年贡献的业绩就远远大于第二大客户的贡献量,并且每年都是持续稳定的贡献,而这样大客户的丢失后,目前来看长联科技显然没有找到与之相配的大客户来支持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这也直接影响其投资者的担忧。

结语: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IPO审核的严格程度也在持续升级。这一从严的审核态势不仅体现在对申请材料的严格把关上,更体现在对企业真实经营和未来发展的检查的力度上。当前,长联科技IPO已提交注册,但公司依旧留给市场众多的疑问。而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不仅要切实的向市场披露出企业全面的发展状况,还要真实保障未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于长联科技IPO后续进展,财闻网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