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经20多天的努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会诊,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训练,颅脑重度损伤的宋先生在沙溪隆都医院“重获新生”顺利出院。

在沙溪隆都医院,宋先生不仅采用的是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指导制定的个性化康复方案,而且为其护理的专科护士也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过。通过中西医治疗,宋先生的快速康复得益于中山市中医院一年来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早在去年5月,为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中山印发了《中山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行动方案》。随即,中山市中医院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带队多次赴沙溪、港口、石岐、西区、坦洲五个镇街医院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基层医院现状和需求,共同探讨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赖海标在基层为患者看诊。

一年来,中山市中医院已与沙溪镇、港口镇、坦洲镇、石岐街道、西区街道签署紧密型医联体合作。从市到镇,市中医院编织出一张高效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创新探索多元化的医联体建设路径。一年过去了,中山这家中医院改变了什么?

凝共识、明方向

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机制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制度机制是关键。去年底,围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山市中医院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中山市中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理事会”。

2023年12月27日,中山市中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理事会成立。理事会作为中山市中医院和医联体所有成员单位的决策和管理机构,由市中医院及五家紧密型医联体镇街医院的主要院领导和干部组成。

“中山市中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理事会”成立后,第一次会议就医院管理和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等重点问题展开了热烈且具有建设性的讨论。这场会议不仅凝聚了医院之间的发展共识,更为后续医联体建设指明了方向。

而后,5个中山市中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积极设立了管理委员,由市中医院、镇街政府、镇街单位等成员组成。今年3月以来,各管委会会议陆续召开,就人力资源、资源统筹、双向转诊、学科建设等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审议,锚定成员单位中长期发展方向,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迈向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27日,中山市中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理事会成立。

引才育才、送医送药

快速提升基层中医药诊疗能力

为推进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建设,落实《中山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各项目标任务,市中医院率先垂范,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向成员单位播撒中医药文化种子,培育中医药基层人才,点燃中医药基层诊疗服务引擎,驱动“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协同医疗模式快步发展。

2023年底,中山市中医院开办了两个“西学中”班,紧密型医联体参加人数达306人。截至目前,沙溪隆都医院“西学中”的医师数量占执业医师总数的70%,坦洲人民医院为62%。

不仅如此,中山市中医院院内的十余位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陆续在医联体成员单位设立名医工作室,传承名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培育基层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

沙溪隆都医院和坦洲人民医院更是相继成立了中山市中医院刘氏毫火针非遗传承实践基地,由市中医院毫火针传承人指导开展毫火针临床应用,提升基层医师中医技术水平。市中医院还派出高级中医专家到镇街单位开展门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讲座等,多措并举帮助基层中医团队“传帮带”。

当前,中山市中医院的院内制剂已在基层得到推广运用,中药配送到家业务已在部分镇街单位实现,切实丰富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以沙溪隆都医院为例,该院目前已引进市中医院制剂20种,2023年度中药业务同比增长接近4倍,中医治疗业务同比增长1.7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先生在沙溪隆都医院实现康复。

“一院一品”、互补互赢

构建分级诊疗良性协作生态

中山市中医院负责人坦言,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中医院更注重构建分级诊疗良性协作的生态环境。医联体内部更注重合理规划成员单位发展定位,做到“一院一品”、互补互赢。

根据自身条件,沙溪隆都医院、坦洲人民医院逐步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港口医院则保持综合医院定位不变,石岐苏华赞医院则持续朝着康复特色专科医院方向发展,西区医院致力于针灸治疗中心的建设。

根据各镇街医院重点发展专科或薄弱专科,理事会、管委会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科室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支持,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属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因“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入院的患者宋先生就是鲜活的案例。过去,像宋先生这类病人,在中山市中医院救治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后,仍然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为了减轻家属压力,市中医院团队通过“绿色通道”将宋先生转诊到紧密型医联体单位沙溪隆都医院,让宋先生在镇街医院也能获得市中医院专家技术的支持,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快康复。

宋先生的经历就是沙溪隆都医院与中山市中医院发挥紧密型医联体资源统筹优势,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医疗模式的生动案例。

现在,中山市中医院每周都会派出涵盖脑病科、肾病科、骨科、心血管科、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普外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药学科等专科的数十名医师到医联体成员医院坐诊、查房、手术、指导开展新技术等,下沉效果显著。以沙溪隆都医院为例,2023年,该院三级手术同比增长18.58%、四级手术同比增长39.41%、开展新技术20项。

此外,中山市中医院还派出10多位专家到沙溪镇、西区、石岐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2023年,中山市中医院共接收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78名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医学影像科、重症医学科更是以院间医师交换形式实现较长时间的人才交流上下联动。

当前,中山市正加大力度推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下沉,构筑“顶天、强腰、立地”的医疗卫生上下分开、急慢分开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作为三甲医院,中山市中医院在分级诊疗格局中,属于“顶天”攀登的“高水平医院”。2022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全国第52名,较上一年度跃升19名,排名位于全国10%以内。在医、教、研、管等方面,中山市中医院都能够接得住下级单位上转的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

而镇街医院通过市中医院文化下沉、管理下沉、人才下沉、技术下沉而深刻改革、稳步提质,正在积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中山分级诊疗格局“强腰”。镇街医院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还能承接上级医院下转康复期患者。

当前,中山市中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正持续探索双向转诊管理,在制度流程、信息互通、考核奖惩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打造畅顺的转诊“绿色通道”,着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紧密型医联体道路。

南方+记者曾艳春

通讯员黄琳伍嘉艳曾天辉

[作者]曾艳春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