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汤小泉

编辑| 汪戈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5日晚,*ST世茂发布公告,显示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相关规定,*ST世茂的退市,恐怕属于大概率事件。

世茂集团实控人许荣茂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房地产商,早在1989年就进军房地产行业。2000年,许荣茂入主上市公司万象集团,并将其改名为世茂股份(如今的*ST世茂),2006年许荣茂旗下世茂集团在港股上市,2020年世茂服务也在港股上市。

也就是说,许荣茂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也正是因此,许荣茂成为了中国知名富豪,2001年他首次挤进《福布斯 》中国大陆富豪前五强,2002年以65亿身家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榜,2017年其家族位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2名。

许荣茂被业内称为“豪宅教父”,1995年杀入北京的房地产市场,5年投资超过40亿,凭借亚运花园、华澳中心、紫竹花园、御景园等高端住宅打响名声,当时世茂占据了北京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端住宅市场。此后世茂以北京为原点,扩张至京津冀城市群,辐射山东半岛和东北城市群。

后来在上海市场中,世茂开发了陆家嘴滨江的世茂滨江花园,以一线江景、极致园林景观著称,并邀请梁朝伟代言,受到陆家嘴富豪的追捧, 最终连续4年成为上海销冠,该楼盘不仅成为世茂的标杆案例,也成为了上海标志性建筑,此后世茂便在上海扎稳脚跟。

但与恒大、碧桂园这种激进派选手不同,世茂此前在业内一直以稳健著称,但或许是房地产行业的整体风气影响了世茂的经营策略,后期世茂也开始激进了起来。

在2015至2020年间,世茂发展突然加速,签约销售额从670亿元增长至3003亿元,2019年和2020年,世茂连续成为中国房企销售额前十。2019年世茂还接盘了明发集团、万通地产、泰禾集团等遇险房企的数十个项目,成为了业内的白衣骑士。

显然,世茂迅猛扩张的背后是负债和杠杆问题,这也为世茂今日的困境埋下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2019年就是世茂由盛转衰的开始,这一年,许荣茂之子许世坛作为二代接班人正式接手世茂,许世坛主导了世茂的诸多并购活动 。

许世坛开启并购战略的同时,也推进了多元化扩张,许世坛将其称之为“大飞机战略”。地产是核心,酒店管理、物业服务、商业办公、文化娱乐为坚实“双翼”;高科技、医疗、教育、养老、金融等投资,则为世茂平衡发展的关键“尾翼”。

只不过宏观形势突变,世茂的“大飞机战略”生不逢时。

2021年监管层推出的“三道红线”政策限制了过度负债的开发商,世茂的现金流就开始出现了问题,最终在2022年7月,公司未能偿还一笔到期的10亿美元公募债券,正式出现债务违约。

尽管采取了甩卖资产等自救措施,并获得了监管层的融资支持,但面对市场变化和巨额债务,世茂仍难以摆脱困境。去年底,世茂分别将账面价值134亿和106亿的资产进行拍卖,但最终却两次流拍。

2023年世茂的销售额大幅下降至428亿,净利润降至-48.2亿,2024年一季度又亏损了6447万元。

据世茂披露,截至2023年末,世茂借贷总额约2640亿元,超1990亿元将在未来12个月内到期偿还,而同期的现金总额仅214亿元。截至4月30日,世茂共有120.55亿元的各类债务未能按期支付。

为了保住A股上市地位,世茂采取了增持计划和股份回购方案等措施,确实一度提升了股价,但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 的债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 尽管*ST世茂正处于退市边缘,但世茂集团港股近日倒是迎来大涨,1个月内暴涨近4倍,股价突破了1港元大关。

一方面是因为各地房地产政策开始松动,而世茂的核心业务就在东南沿海地区,杭州、南京取消限购的利好,以及上海政策变化的市场预期,推动了世茂本轮大涨;

另一方面是,世茂在A股走向退市,为推进债务重组的顺利进行,实控人保住境外上市主体的意愿也不断增强。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起伏让众多房企浮沉,世茂抓住了富豪群体的豪宅居住需求一跃而起,但也在房地产调整中陷入化债难题。

关注下方备用账号

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