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经历了民族临盆前的阵痛——德意志启蒙运动。在英法启蒙思想熏陶下,德意志知识分子正视民族的日渐羸弱和疲怠,思索启蒙运动的意义,叩问启蒙运动的含义。门德尔松、康德、莱辛在欧洲启蒙思想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渴望,开启了德意志民族的启蒙运动,历史的契机已经来临,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号角响彻整个德意志天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意志启蒙运动的概况

伴随17世纪英国革命大震荡,出现了所谓的启蒙运动。到18世纪,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它实现了西方思想与文化向近代的转型。标志着西方近代思想与文化的基本确立。

启蒙时代出现了“进步”观念,这种观念预示着人类社会状况会保持不断的进步。如何保持社会不断进步?这就提及到启蒙运动的第二大特点——即对“理性”的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蒙思潮作为一种批判意识,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强调理性原则。在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再也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由理性唤醒的世俗化思维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共同标志。

但是,启蒙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它受到政治体系内截然不同的政治特点阶级关系、国家教会的性质及权威在他们国家中的地位、不同工业水平下的经济和所遭遇的不同层次的教育以及所有其他有助于形成其气质和特性的历史和社会状况的影响。德国以不同于英国与法国的方式,开启了自身的启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世纪--18世纪的虔诚主义者强调个人宗教信仰的直接性,为个人自治和独立的世俗化信念以及德意志文学中体现的强大的内省冲动做好了思想准备,德意志的虔诚主义运动也成为了民族启蒙运动的前奏与信号。德意志民族的启蒙运动具有鲜明的“德意志性”。

从启蒙运动的社会环境来看,基于特殊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德意志的启蒙运动与当时的宗教与专制政体更为融洽。18 世纪中叶,德意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落后腐朽的封建统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加之英法等国家启蒙运动的影响,德意志知识阶层有了新的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德意志民族启蒙运动的性质来看,争取国家统一,结束封建割据,启发民族自觉才是首要目标。德意志启蒙运动作为一个动态的、变化着的文化解放运动,导向进一步的民族解放和自我解放。

门德尔松与康德对启蒙运动的回答

启蒙运动是一个欧洲的历史事件,但是“什么是启蒙运动’却独独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问题",德意志思想家不同程度的与了“什么是启蒙运动”的讨论。

1783 年12月,约翰·弗里德里希·策尔纳在关于“将婚姻与宗教结合于启蒙思想相悖”的文章问道:“什么是启蒙"。这一发问,开启了德意志思想家对启蒙运动的真理探索。

紧接着,约翰·卡尔·威廉·默森在星期三学会上宣读了一篇论述“我们应该对我们同胞的启蒙做些什么的”的文章,论述中提到一旦克服阻碍启蒙的困难,光明将拓展到其他省份,进而扩大到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实现“将一线光明遍布整个德意志”的目标,默森提出了建议。首要就是“应当精准的定义:什么是启蒙”。随之,“什么是启蒙运动”这一问题在不同的学者之间相继被讨论。而其中最著名的,则应当是摩西·门德尔松康德在《柏林月刊》上对于“什么是启蒙运动”的回答。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